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著作权制度的规范解读与原理阐释

中国著作权制度的规范解读与原理阐释

  • 字数: 39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曹阳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9-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3074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3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著作权制度的规范解读与原理阐释》全面分析了中国著作权法订立以来的著作权相关理论发展脉络与现状,提出中国著作权理论与实践体系必须与中国现实为依归,注重著作权法自身逻辑,关注中国社会现实,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与技术进步。
作者简介
曹阳,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现任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政法学院科技法研究中心、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负责人,兼职律师。现兼任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出版专著《国际法视野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冲突、融合与反思》与《跨国并购与专利保护》,参编“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知识产权法学:理论·实务·案例》(第2版)。在Queen Mar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和《中国图书馆学报》《知识产权》《东方法学》《文汇报》等报刊发表论文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知识产权软科学课题1项,参加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市法学会、浙江省法学会等多项课题。哈佛大学互联网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上海市“浦江学者”,中国科技法学会优秀人才奖获得者,曾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四届WIPO与WTO共同主办的发展中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知识产权教师研修班。
目录
目录第一章  著作权制度正当性第一节  自然权利理论第二节  人格权理论第三节  激励理论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功能第二章  著作权保护客体第一节  作品范围第二节  作品界定一、可复制性二、表达三、独创性第三节  作品具体类型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乐作品四、戏剧作品五、曲艺作品六、舞蹈作品七、杂技艺术作品八、美术作品九、建筑作品十、模型作品(立体作品)十一、图形作品十二、摄影作品十三、视听作品十四、计算机软件十五、实用艺术作品十六、非法定作品第四节  演绎作品一、演绎作品特征二、改编三、注释四、翻译五、整理六、汇编第五节  禁止传播的作品第六节  不受保护的客体第三章  著作权归属第一节  作者第二节  法人作品第三节  职务作品第四节  合作作品第五节  委托作品第六节  演绎与汇编作品第七节  影视作品第八节  孤儿作品第四章  著作人身权第一节  人身权性质第二节  发表权第三节  署名权第四节  修改权第五节  保护作品完整权第六节  追续权第七节  收回作品权第五章  著作财产权第一节  财产权的性质与内容第二节  复制权一、复制的特征二、复制的类型第三节  发行权一、发行行为二、刑法意义上的发行三、侵权作品的发行四、发行权用尽第四节  出租权第五节  演绎权一、改编权二、摄制权三、翻译权四、汇编权第六节  公开传播权一、表演权二、放映权三、广播权四、展览权第七节  其他权利一、注释权二、整理权三、以有线方式直接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的权利四、制作录音制品的权利五、按照设计图建造作品的权利第八节  信息网络传播权一、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构成要件二、信息网络环境下的传播者三、交互性四、非传统信息网络传播行为五、信息网络传播权限制第六章  邻接权第一节  版式设计第二节  表演者一、表演者范围二、表演对象三、表演者权内容第三节  录音录像制作者一、录音录像制作者定义二、录制者的权利第四节  广播组织一、转播权二、录制权三、复制权四、广播组织可能涉及其他利用其信号的行为五、广播组织与其他著作权与邻接权主体第七章  超著作权保护第一节  技术措施一、技术措施的种类二、技术措施的有效性三、技术措施保护的范畴四、技术措施保护限制第二节  权利管理信息第八章  著作权侵权与救济第一节  著作权侵权一、著作权侵权的一般规定二、复制(copy)行为认定三、过错四、侵权诉讼第二节  著作权间接侵权一、传统著作权间接侵权责任二、网络服务提供商间接侵权责任三、网络服务提供商间接侵权行为类型四、网络服务提供商间接侵权责任扩张第三节  侵权救济一、行政救济二、刑事处罚三、民事救济第九章  著作权限制与侵权抗辩第一节  合理使用一、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二、美国法下的合理使用制度三、中国合理使用制度立法四、合理使用类型第二节  法定许可一、报刊与网络转载二、录音制品法定许可三、电台、电视台播放四、编写教科书五、信息网络传播中的法定许可六、法定许可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强制许可第四节  保护期限一、人身权二、财产权第五节  合法来源抗辩一、善意出版者、制作者二、善意发行者与购买者三、善意出租者四、善意软件持有人参考文献
摘要
前言激励优秀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是著作权法关注的核心问题。自上而下构建的以实体环境为基础的现有著作权范式不能有效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挑战。现今,以能动司法名义突破著作权法定原则与既有规则以应对所谓新情况、新问题的司法实践层出不穷。著作权领域的恣意能动司法实践忽视了著作权立法时尝试建立的平衡机制,对著作权诸多制度存在误解与滥用,完全忽视著作权制度自身的内在逻辑,将本不应由著作权法规制的问题强行纳入著作权领域规制,这损害了著作权体系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稳定性与预期性。本书将对著作权的相关问题进行正本清源地分析,厘清著作权立法与司法实践中存在的误区与问题,为著作权立法与司法提供借鉴。本书全面分析了中国著作权法订立以来的著作权相关理论发展脉络与司法现状,提出中国著作权理论与实践体系必须与中国现实为依归,注重著作权法自身逻辑,关注中国社会现实,促进经济文化发展与技术进步。本书既有著作权原理自身的解释,又有案例对原理的解读;既有对已然问题的探讨,又提出了一些需要思考的问题。本书是作者研究中国知识产权原理、规范与实践系列著作的第一部,未来还将陆续出版相关著作。本书所提出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与分析,欢迎各位学界同仁批评与指正。本书得以顺利完成需要感谢我的家人。没有家人的支持,这一切皆不可能。曹阳2018年9月11日于上海寓所总序大学者,大学问也。唯有博大学问之追求,才不负大学之谓;唯有学问之厚实精深,方不负大师之名。学术研究作为大学与生俱来的功能,也是衡量大学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准之一。上海政法学院自建校以来,以培养人才、服务社会为己任,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专业与学科并举,不断推进学术创新和学科发展,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特色。学科为学术之基。我校学科门类经历了一个从单一性向多科性发展的过程。法学作为我校优势学科,上海市一流学科、高原学科,积数十年之功,枝繁叶茂,先后建立了法学理论、行政法学、刑法学、监狱学、民商法学、国际法学、金融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诉讼法学等一批二级学科。2016年获批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为法学学科建设的又一标志性成果,法学学科群日渐完备,学科特色日益彰显。以法学学科发端,历经数轮布局调整,又生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再生教育学、艺术学等诸学科,目前已形成以法学为主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科布局日臻完善,学科交叉日趋活跃。正是学科的不断拓展与提升,为学术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促进了学术研究的兴旺与繁荣。学术为学科之核。学校支持和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钻研学术,从事研究。如建立科研激励机制,资助学术著作出版,设立青年教师科研基金,创建创新性学科团队,等等。再者,学校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建设,先后建立了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训基地、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校“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和上合组织研究院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智库、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等,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平台。以这些平台为依托,以问题为导向,以学术资源优化整合为举措,涌现了一批学术骨干,取得了一批研究成果,亦促进了学科的不断发展与深化。在巩固传统学科优势的基础上,在国际政治、国际司法、国际贸易、国家安全、海洋法、教育法、体育法等领域开疆辟土,崭露头角,获得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包容、追求卓越之上政精神,形成了百舸争流、百花齐放之学术氛围,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科研成果和学术精品,为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地支撑。上者,高也。学术之高,在于挺立学术前沿,引领学术方向。“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潜心学术,孜孜以求,探索不止,才能产出精品力作,流传于世,惠及于民。政者,正也。学术之正,在于有正气,守正道。从事学术研究,需坚守大学使命,锤炼学术品格,胸怀天下,崇真向美,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久久为功,方能有所成就。好花还须绿叶扶。为了更好地推动学术创新和学术繁荣,展示上政学者的学术风采,促进上政学者的学术成长,我们特设立“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旨在资助有学术价值、学术创新和学术积淀的学术著作公开出版,以褒作者,以飨读者。我们期望借助“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这一学术平台,引领上政学者在人类灿烂的知识宝库里探索奥秘、追求真理和实现梦想。3000年前有哲人说:“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那么,就让“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成为点燃上政人学术智慧的火种,让上政学术传统薪火相传,让上政精神通过一代一代学人从佘山脚下启程,走向中国,走向世界!愿“上海政法学院学术文库”的光辉照亮上政人的学术之路!上海政法学院校长刘晓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