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印迹

印迹

  • 字数: 36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上海市公证协会 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5-07-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808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27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上海市公证协会组织编辑的调研文集,从公证理论、制度、实务、前沿、文化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许多观点既有高度的理论性,又有明显的实践性,对于公证实践和立法完善均具有探讨及借鉴的意义。
目录
理论篇
诚信体系建设——公证业良性发展必经之途陈迅
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找准公证定位黄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证公信力建设林子瑾张烽
公证机构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职能定位刘崴
公证价值的重构与中国公证的未来进路——一个法律文化的角度刘崴
努力探索公证促进国家治理的内在规律张烽
公证公信力建设与公证改革发展规范张烽
制度篇
我国公证制度与居住权制度的衔接葛琼
公证机构人才培养模式初探刘颖
侵权责任法和公证赔偿辨析沈宗仁
从几个方面规范公证执业活动张烽
以公证档案编研提升公证档案利用价值周贤春
调研篇
无纠纷背景下公民实现继承权制度的构建——关于对《继承法》第15条进行修正的建议
黄群薛凡孙晓冬汪国标
换个角度看公证——从参与新建泰国公证制度谈起黄群邹磊
公民继承权实现的两种途径——继承权公证与继承权诉讼实证比较调研报告联合课题组
公证机构担任遗嘱执行人的可行性研究欧阳培基郑伊彤
实务篇
互联网电子证据保全公证的意义及其证据效力研究蔡珊珊
台湾居民在大陆遗产继承公证研究蔡煜
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对离婚后的继父母是否享有继承权问题研究褚莹
软硬兼施精细服务——浅谈公证员对于有奖活动的介入丁闻
对于婚前购房婚后办理产证的房屋性质的认定顾海龙
再探“具强公证”——兼论保证合同及信托融资中的“具强公证”郝伟盛
从一个有“大产证”无“小产证”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谈起——探索合同的公证法律服务开展之路李俊
民间借款合同公证中违约责任条款的审查钱进
股权继承的双重客体之探析钱进
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股东资格之继承汪国标
发挥公证法律服务的真正价值——从若干特殊的声明书公证个案谈起汪国标
浅谈公证服务与高效沟通徐翀琳
前沿篇
民事行为能力鉴定在公证活动中的运用高剑虹
互联网思维助力公证服务——公证淘宝“店铺”的诞生及初步思考蒋华超
公证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刘崴
公证行业服务上海自贸区的几点构想刘崴
继承公证公示催告制度之构想钱进
构建P2P网络借贷电子数据公证平台探索邵晖
论我国房地产信托投资的交易结构——以赋予强制执行效力为视角施晅
论公证机构介入ADR的可行性研究施玉珏
对融资租赁合同赋予强制执行效力公证的几个基本法律问题的思考——兼谈公证服务自贸区建设的一个视角田菁
关于公证法律顾问业务的思考张烽
文化篇
谢觉哉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公证工作政策的调整蔡煜
在传承与创新中探寻公证的未来——由上海市东方公证处历史陈列室谈起张宇衡朱天昊曾迪摄影
摘要
序 履迹而行 上海市公证协会于2014年组织了公证理论和实务的论文征集和评选活动,结合这次评选的论文以及归集了近几年来在《中国公证》、《上海公证》等杂志上公开发表的论文,经筛选整理后结集出版,取名为《印迹》。 印迹之于公证,最为直观的就是印章。“印”字的左半部是个“爪”字,即手,右半部是个“节”字,就是符节,也就是凭证,合起来就是手持符节,代表诚信。公证文书的价值就在于最真实的文件。公证文书所示人的效果除了文字还包括印章,公证机构的印章以及公证员的签名章是公证文书重要而醒目的组成部分。而就个体发展而言,一名公证员执业生涯的起始,就是从拥有一枚自己的签名章开始,而签名章的封存是公证员对于这个职业的告别。印迹是印章的使用形式,公证文书是公证活动的承载形式。公证员的印迹是公证行业扩大发展的体现。从过去到现在,众多公证员努力推动和发展了上海的公证事业,也促进了上海公证事业的繁荣,他们留下了或者正在书写属于这个行业的印迹。 印迹也体现了公证从业人员思想的轨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甚至是微博、微信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也改变了文化的传播习惯。“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工作模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所以,我们还是需要静下心来,仔细地思考一些问题,适当地自省,并将这些思考和自省不断地打磨,形成我们的文字。结集成书是一种文字的固定,让这些思考后的文字能促进并提升我们行业的发展。 正如历史是时间的堆砌,公证的理论是思考后的文字堆砌。公证理论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反映公证与社会的联系、促进公证契合时代的发展。所以说,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公证从业人员对于公证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思考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和契合。我们除了在不断地深化继承(小额遗产继承的方式)、遗嘱(遗嘱库建设、公益性遗嘱的办理)等传统业务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和逐步明确着公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中的职责和使命,努力增强公证的公信力,吸收“互联网思维”,把握公证法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上海公证创新发展的新动力。此次《印迹》中收录的论文内容广泛,真实反映了上海公证行业对公证公信力建设和诚信建设、公证参与自贸区和“四个中心”建设、公证基础理论和新型疑难公证业务的思考和探索,希望我们在《印迹》中收集的这一系列的小作品,能成为上海公证行业过去部分步履的留存。 先人的著作中总有“履迹而生圣贤”的故事,比如在《诗经》中,就有姜嫄履迹而生后稷的传说。同样,印迹是证据的线索、是职责的轨迹、是成果的载体,更是努力的方向,也希望广大的公证从业人员能履迹而行、顺势而为,变革思想、创新服务,紧跟时代发展趋势,开拓公证行业成长的新空间。 上海市公证协会会长黄群 2015年6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