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

  • 字数: 24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叶自强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1579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举证责任》一书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立场出发,紧密结合我国司法实际,综合运用多种学术方法(历史方法、比较方法、系统方法和辩证方法),在批判地借鉴前人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举证责任的“两重性”观点(“非转移性和败诉风险性”是举证责任这一事物的两个基本性质,缺一不可)。
    以此为基本点,作者叶自强重新深入分析了古今中外有影响的举证责任诸学说,充分揭示了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所流行的“法律要件分类说”在方法上的重要缺陷,即该学说概念繁多,且概念之间的关系非常混乱、运用起来极为烦琐等,提出了必须予以放弃的观点;重新检讨了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明责任分层理论,并做出了高度评价;科学分析和解释了举证责任与推定的关系,提出了“推定不能转移举证责任”的观点;对举证时限制度作了精确的分析和完善;清晰地划分了举证责任与既判力的界限,恰当地说明了两者之间的联系;重新解释和设定了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在深入研究国内司法实践和国外举证责任法律要件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在特殊的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可以被分割”的观点,等等。上述成果显著地填补了我国举证责任基础理论的空白,拨开了举证责任实践中的重重迷雾。
    在研究和发展我国举证责任基本理论的过程中,作者还对证据法的以下基本概念作了细致的分析和甄别:举证责任与举证责任分配、本证与反证、举证责任转移与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与提供证据责任、举证责任与说服责任、说服责任与提供证据责任,等等。通过对这些互相对应的基本概念的精确分析和科学解释,奠定了逻辑一致的牢固的概念框架,从而消除了以往学术界各自使用不同术语、彼此无法沟通和辩论的混乱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我国证据法理论提供了便捷的理论工具。
    总之,与以往的理论相比,本书所提出的以“两重性”为核心的举证责任理论体系,具有比较系统而不零碎、逻辑上前后一致而不是自相矛盾等显著的优点,是科学分析和解释举证责任及其相关现象的有效理论工具。
    本书可供法律专业大学生、研究生、法学教学和研究人员,以及司法实际部门的同志参考。
作者简介
    叶自强,湖北省仙桃市人。1994年5月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长期研究民事诉讼法和证据法,学术上有所建树,是我国著名的民事诉讼法学者和证据法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行为法学会执行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
目录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罗马法上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二、中世纪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三、消极事实说
四、推定事实说
五、基础事实说
六、法律要件分类说(罗森伯格的规范说)
七、普维庭的修正规范说
八、兼子一和竹下守夫的举证责任观点
九、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说
十、修正后的行为责任与结果责任说
十一、英美证据法上的举证责任分层学说
十二、结论

第三章 举证责任的概念和性质
一、举证责任的概念和意义
二、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
三、举证责任与举证责任分配的区别

第四章 举证责任的不可转移性
一、引言
二、“举证责任转换理论”的内在矛盾及产生根源
三、举证责任?提供证据责任之间的区别
四、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换”的区别
五、结论

第五章 我国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问题
一、三种假设所引出的问题
二、概念模糊的理论根源:法律要件分类说
三、举证责任概念不清晰导致的种种错误实践
四、结论与建议

第六章 举证责任倒置情形下举证责任概念的模糊性

第七章 本证与反证的概念问题
一、日本民事诉讼法学界关于“反证”的观点与争论
二、从举证责任分层理论来看“本证”和“反证”

第八章 举证责任与法律真实理论
一、问题的根源
二、事实真实的定义和特征
三、法律真实的定义和特征
四、事实真实与法律真实的关系
五、举证责任与法律真实理论的关系

……
第九章 举证时限问题
第十章 举证责任与既判力
第十一章 推定对举责任分担的影响
第十二章 英美证明责任分层理论与我国证明责任概念
第十三章 举证责任的分配标准
第十四章 举证责任的倒置与分割
第十五章 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的构成要素与适用
第十六章 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的发展模式
第十七章 总的结论
附录一:举证责任案例分析
附录二:主要参考书目
附录三:图示索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