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

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起草人之一,常鹏翱教授著作
  • 字数: 39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常鹏翱 著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1030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45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常鹏翱著的《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第2版)》基于与物权法的有关规范,围绕现实发生的事例,结合域外的参考经验,对基础性问题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
本书内容相互有关联,也有渗透。依据各自的中心内容,可将它们总结为三个范畴:物权客体、物权法定和物权公示。本书以人与物的关系为视角,对物进行了稍具抽象性的观察,看人对物在民法中的定位又如何影响了人在民法中利益。
作者简介
常鹏翱,男,1974年出生,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学院院聘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民商法。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法学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物权程序的建构与效应》(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物权法的展开与反思》(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不动产登记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等专著。兼任中国民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法学会不动产法研究会副会长,国土资源部首届不动产登记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
目录
第一篇人与物关系的法律规则——以“物”为中心的考察
一、引言
二、物在民法中的隐喻及其给人带来的困境
(一)民法中人与物的二分
(二)主体化隐喻和客体化困境
(三)抽象人隐喻和具体人困境
三、走出困境之一:人体与物的相互转化
(一)人体向物的转化
(二)物向人体的转化
四、走出困境之二:抽象人向具体人的转化
(一)分析思路
(二)抽象人转化为具体人
(三)具体人达致的共识物
(四)具体人法规则的指向
五、结语
第二篇对物权客体制度的反思——一种实用主义的立场
一、引言
二、无体物的法律地位
(一)无体物不是所有权的客体
(二)无体物的形态不应受限
三、聚合物的法律地位:以企业为例
(一)作为聚合物的企业
(二)债务随企业财产移转
四、违法物的法律地位:以违章建筑为例
(一)对待违章建筑的不同态度
(二)违法物的类型化调整
五、结语
第三篇物的结合、权属界定与利益平衡——以装修他人房屋案的法律适用为对象
一、引言
(一)分析对象
(二)分析视角
二、我国民法规则的适用
(一)找法的对象
(二)本案的找法
三、自愿附合法理的适用
(一)造法的机理
(二)德国法系的规则
(三)法国法系的规则
四、结语
第四篇在债权与物权之间——物上之债的构造、价值和借鉴
一、引言
二、理论概述
(一)概貌描述
(二)术语表达
(三)构造要点
(四)缘起发展
三、基本类型
(一)法定的物上之债
(二)意定的物上之债
四、主要特质
(一)双重属性的融合
(二)以物权法为根基
五、学理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
……
第五篇解开优先购买权的迷思——论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效力和行使要件
第六篇物权法定与意思自治——物权法中的限制与自由
第七篇无效行为转换中的法官裁量标准——以物权法定为切入点
第八篇物权多元性与物权权属的确定——以物权公示为主线
第九篇物权法中的权利证明规范——一种比较分析的视角
第十篇物权法中的信赖保护机制——对不动产所有权善意取得的功能分析
第十一篇善意取得的规范解释——以留置权善意取得为对象
第十二篇不动产制度与物权法的互动——论可登记财产权的多元化
第十三篇异域规范与中国实践的冲突和融合——预告登记制度的死亡与再生
第十四篇预告登记与商品房预售按揭的“嫁接”后果——预购商品房抵押预告登记的法律效力
第十五篇顺位规范的拓展分析——先抵押后租赁的法律规制
主要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