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律的空间意象性

法律的空间意象性

  • 字数: 27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朱垭梁 著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03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朱垭梁著的《法律的空间意象性》对法律中的空间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依内外视角的不同将其划分为了场所空间和领域空间。本书分析了场所空间和领域空间与法存在的内在关联,分别从内外视角阐释了“法律是什么?”,即尝试从空间的角度探讨“法律是什么?”,并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方法进入法学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法学空间思维和研究方法。
作者简介
朱垭梁,1978年生,江苏苏州人,法学博士,江苏开放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2000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律硕士学位,201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15年至2016年为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访问学者,现为华东政法大学在站博士后。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与法律有关的空间现象及其内在理路
第一节空间是什么?
一、物理学中的空间
二、哲学中的空间
三、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学中的空间
第二节 与法律有关的空间现象
一、法律规范中的空间文本
二、法律运行中的空间事实
三、法学研究中的空间思维
第三节 作为场所的空间与作为领域的空间
一、与法律有关的空间的界分
二、与法律有关的空间的三层含义
三、两种空间与法律的空间意象性
第二章 法律栖居于场所空间中
第一节 场所空间的层次与法律地图
一、场所空间的层次
二、法律地图
第二节 场所空间的结构与法律系统
一、场所空间的结构性
二、法律系统
第三节 场所空间视角下的法律
一、广泛意义上的法律
二、法律的内在视角与外在视角
三、基于场所空间视角的法律
四、基于场所空间的法律阐释是一种外在视角
小结
第三章 法律以领域空间为规范对象
第一节 领域空间
一、领域空间的含义
二、领域空间的类型
第二节 领域空间的符号化和法律化
一、符号与符号化
二、领域空间要素的符号化和法律化
三、领域空间的法律化
第三节 作为符号的法律降解为领域空间
一、符号的降解
二、法律文本的降解
第四节 法律对于领域空间的调整
一、法律对私人领域空间的调整
二、法律对公共领域空间的规制
小结
第四章 空间的统一性与法律的空间性
第一节 两种空间的统一性
一、主客体二元论
二、实践哲学一元论
三、两种空间的实践统一性
第二节 法律的空间性
一、两种空间视角下的法律
二、法律内在空间性和外在空间性的统一
第三节 法律与空间发生关联的内在机理
一、人是一种空间存在
二、空间是人类实践的对象
三、空间蕴含社会关系
四、人的行为是在空间中展开的
小结
第五章 法学空间思维与空间方法
第一节 什么是法学空间思维?
一、社会科学中的空间思维
二、法学研究中的空间思维
第二节 场所空间与法学研究
一、人文地理学中的空间研究方法
二、法学研究中的(场所)空间方法
三、法治的空间分析:空间方法论的一个事例
第三节 领域空间与权利
一、权利的经典解说
二、对经典权利学说的简评
三、作为领域空间的权利
第四节 法学空间思维和方法的意义
一、弥补时间思维的缺陷
二、揭示法律的空间维度
三、提供新的理论范畴
小结
第六章 法律的时间性及法学时间思维
一、物理时间和纯粹时间
二、法律与物理时间――空间、法律及其历史变迁
三、法律与纯粹时间
参考文献
后记与致谢
摘要
出版说明为进一步落实中央《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充分发挥中国法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法学法律界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着力实现中国法学会作为国家法治建设领域核心智库的发展目标,为专家学者开展法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支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国法学会特决定设立后期资助项目,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优秀法学研究成果予以后期资助,纳入“中国法学会后期资助项目文丛”出版。2015年下半年后期资助项目立项的14项成果,已于2016年底出版。2016年上半年后期资助项目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共15项申报成果获得立项,现予以统一出版。今后每年我们还将评选确定一定数量的后期资助项目并予以出版。中国法学会    2017年12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