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海洋环境资源法学

海洋环境资源法学

  • 字数: 414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宁清同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7-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0217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6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经济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很重要的引擎之一。但是经济发展应当与环境保护相协调,这是学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共识。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防治海洋污染,实现海洋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发展海洋经济所必然面临也必须解决的迫切问题,也是海洋环境资源法的任务和目的。
海洋环境资源法学是专门研究海洋环境资源法律体系、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法学理论的学科,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宁清同主编的《海洋环境资源法学》分为四个部分,靠前编着重夯实海洋环境法的法学理论,第二编从污染与防治角度来阐述海洋环境法体系,第三编则以生态保护为视角分别对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矿产资源、以及海域和岛礁法律制度进行了介绍,第四编着重对靠前海洋环境法进行了论述。本书突出实用性,以基本理论为原则,理论联系实际,详略得当,体系简洁,结构合理,很适合海洋环境资源法的教学需要,也对海洋环境资源法的理论和实务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宁清同,男,1963年生,湖南省攸县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士,浙江大学法学硕士,瑞典厄勒布鲁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环境法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会西部环境资源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海南省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出版各类著作8部,主编法学教材二部,先后在《法律科学》《现代法学》《法学杂志》《社会科学战线》《中国法学教育研究》等刊物独立发表法学论文70多篇,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多项。
目录
第一编 总则
第一章 海洋环境与资源概述
第一节 海洋区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海洋生态系统
第三节 海洋资源
第四节 海洋生态保护
第二章 海洋环境资源法导论
第一节 海洋环境资源法的概念与历史发展
第二节 海洋环境资源法律体系
第三节 海洋环境资源法的任务与效力
第四节 海洋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海洋环境资源管理体制
第一节 海洋环境资源管理体制的概念及特点
第二节 海洋环境资源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第三节 海洋环境资源的行政执法
第四章 海洋环境资源法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事前预防类海洋环境管理制度
第二节 行为管制类海洋环境管理制度
第三节 影响与诱导类海洋环境管理制度
第四节 事后救济类海洋环境管理制度
第五章 海洋环境资源法律责任
第一节 违反海洋环境资源法的行政责任
第二节 违反海洋环境资源法的民事责任
第三节 违反海洋环境资源法的刑事责任
第二编 海洋污染防治法
第六章 防治陆源污染法律制度
第一节 陆源污染的概念及污染现状
第二节 防治陆源污染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陆源污染的法律责任
第七章 防治海岸工程污染法律制度
第一节 海岸工程概述
第二节 防治海岸工程污染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海岸工程污染的法律责任
第八章 防治海洋工程污染法律制度
第一节 防治海洋工程污染的立法概述
第二节 防治海洋工程污染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海洋工程污染的法律责任
第九章 防治海洋倾废污染法律制度
第一节 防治海洋倾废的现状
第二节 防治海洋倾废污染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海洋倾废污染的法律责任
第十章 防治船舶污染法律制度
第一节 防治船舶污染法律制度概述
第二节 防治船舶污染的基本制度
第三节 船舶污染的法律责任
第三编 海洋生态与资源法
第十一章 海洋生态系统保护法律制度
第一节 海洋保护区制度
第二节 海洋特别保护区制度
第三节 濒危海洋生物保护制度
第四节 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度
第十二章 海洋渔业资源法律制度
第一节 海洋渔业资源概况
第二节 海洋渔业资源权属制度
第三节 防治渔业养殖污染制度
第四节 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制度
第十三章 海洋矿产资源法律制度
第一节 海洋矿产资源概况
第二节 海洋矿产资源权属制度
第三节 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保护制度
第十四章 海域和岛礁法律制度
第一节 海域及海域使用权
第二节 岛礁保护的一般制度
第三节 无居民海岛保护制度
第四编 国际海洋环境资源法
第十五章 国际海洋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一节 国际海洋环境资源法概述
第二节 国际海洋环境资源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国际海洋环境资源保护组织
第四节 国际海洋环境资源争端的解决机制
第十六章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
第一节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概述
第二节 世界性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公约
第三节 区域性海洋环境保护公约
第十七章 南海环境资源合作保护制度
第一节 南海环境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第二节 南海环境资源合作保护的现实依据
第三节 南海环境资源合作保护的制度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摘要
总序海南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88年,其前身是创办于1983年的海南大学法律系。1988年起招收本科生,先后设有国际经济法、法学和经济法三个专业,1999年根据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调整合并为法学本科专业。2007年8月,原海南大学法学院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律系合并,成立新海南大学法学院。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海大法学院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完整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法学学科是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海南省重点学科,法学院是第三批高等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点、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中国法学会“海法方阵”八家理事单位之一。目前,法学院设有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南方基地、中国法学会法治研究基地“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特区法制研究所、中德法律研究所、金融刑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拥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5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7人,在读博士9人。    “法治天下,人才第一。”法学院历来十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其能够成为合格的卓越法律人才。为此,学院力推教学改革,打造精品课程和优秀教学团队,以提升教育质量。学院目前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研究生重点建设课程各1门;设立了法学综合实验实践教学中心,开设了法律诊所、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物证技术以及速录技能等课程,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三基三能”;设立了1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和55个实践教学基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也是海大法学院学科建设的三大方向,而科研是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途径,也是提升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障。为了提升学院的科研水平,法学院设立了科研机构,制定了科研激励机制,创造了良好的科研环境。目前,法学院充分利用其所在的地理、学科优势,在南海法律问题、经济特区法治建设、旅游岛法治建设、农村土地政策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其中,利用海南省南海政策与法律研究中心这一科研机构,打造了“南海区域合作论坛”以及“南海法律高端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使其逐渐成为南海法律领域的智库。近年来,法学院超过50%的研究项目和40%的论文、著作、奖项均集中在南海法律研究上,并提交了108份涉海资政研究报告,其中多份获中央领导重要批示,部分报告已转化为国家海洋政策,在南海维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而在南海法律研究领域凸显了海大法学院的优势和特色。    法学是一门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的社会科学,法学科研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面临新的课题与新的挑战。因此,提高科研水平,拓展研究方向,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需求,是法学专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法学院校发展的基础。但是与国内知名法学院校相比,海大法学院的整体科研实力与水平还相对较弱,与学院提出的建设国内一流法学院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为了提升海大法学院整体科研实力,促进海大法学院的持续发展,必须打造科研团队,加大科研力度,提高科研水平,扩大学术影响。    海大法学文丛的推出是鼓励海大法学院教师潜心学术、投身科研的重要举措,也是展示和反映海大法学院科研实力与水平的平台。我虽然已经不再担任海大法学院的领导职务,但我仍是海大法学院的一员,希望丛书的作者能够多研究问题,出版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海南大学副校长王崇敏2016年9月7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