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原理研究

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原理研究

  • 字数: 35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刘志云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82837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69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经济领域掀起一股包括单边、双边、区域以及多边层次的、以自由化为中心的造法运动,并初步构建出一个全球自由市场秩序体系。本书是一种立足于经济学、国际关系理论与政治学等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原理性问题所进行的跨学科研究。主旨在于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晚近国际经济立法为什么是以“自由化”,而不是“反自由化”为主旋律;不同类型的国家之间为什么能够从原先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对抗”,到晚近“合作”的态度转变;各国参与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内在动机是什么;晚近追求“形式正义”立法倾向的同时,却陷入“实质正义”缺失之困境的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发展展望,尤其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转型。
作者简介
刘志云,1977年生,江西瑞金人。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融法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主编。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学交叉问题、金融法、投资法等。至今已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杂志以中英文发表法学论文150余篇,已出版个人专著5部。代表性著作有:《法律视角下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原理研究与实证分析》(2012);《当代国际法的发展――一种从国际关系理论视角的分析》(2010);《现代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国际法》(2006)。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3年入选中组部“万人计划”。先后创立并主编(或联合主编)“厦门大学金融法学文库”、“厦门大学法学院经济法学文库”、“厦门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文库”。2010年被评为“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福建省优秀青年法学人才”。2012年被评为福建省“法学英才”。
目录
缩略语表 001
绪论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内涵与特征
二、研究范围的界定: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原理问题
三、对当前流行概念的澄清: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与法律全球化的比较
四、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基础 第一节研究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政治经济学基础的必要性
第二节以往的各国主流政治经济理论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
一、“二战”后至80年代前各国主流政治经济理论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概述
二、“二战”后至80年代前影响发展中国家的主流政治经济理论及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具体影响 第三节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与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勃兴
一、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兴起及向发展中国家与转型国家的传播
二、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与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勃兴
第四节新自由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价值基点分析与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困境
一、“个人主义”的价值基点与国际市场宏观主体之间的权力与义务失衡
二、“个人主义”的价值基点与国际层面的经济增长和社会问题的冲突
本章小结
第二章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国际关系理论背景 第一节研究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国际关系理论背景的必要性
第二节“二战”后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概述
一、传统现实主义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概述
二、科学行为主义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概述
三、当代国际关系主流理论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概述
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与晚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勃兴
一、经济利益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与各国对国际经济立法的重视
二、从相对利益转向绝对利益的关注与国际经济立法博弈的低成功状态的改变
三、全球相互依赖的理念与国际经济立法的必要性基础
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法制化
第四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局限性及其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
一、新自由制度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及其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
二、新自由制度主义在本体论上的局限性及其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
三、新自由制度主义在方法论上的局限性及其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
四、新自由制度主义在价值论上的局限性及其对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中的经济主权问题 第一节经济主权原则概述与当前面临的挑战
一、经济主权原则概述
二、当前经济主权原则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晚近经济主权传统制度变迁的实证分析——以国际投资条约法的发展为例
一、对自然资源永久主权的限制
二、外资准入的自由化趋势
三、外资国有化问题上的“妥协”
四、东道国与外国投资者之间的争端解决方式及其法律适用的国际化趋势
第三节晚近经济主权传统制度变迁的实质分析
一、经济主权的层次分析与晚近传统制度变迁的实质
二、经济主权最深层次本质的分析与经济主权的坚持
第四节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背景下对经济主权原则的再认识
一、国家主权原则的历史性特征与经济主权的观念转变
二、国家主权原则的工具性特征与经济主权的功能利用
三、国家主权与主权国家同体性特征及经济主权的未来
本章小结
第四章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公平价值取向 第一节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发展展望与“实质正义”的价值缺失
一、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与“实质正义”的价值缺失
二、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偏离“实质正义”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公平价值取向的理论探讨
一、有关正义的一般原理
二、罗尔斯的复数正义原则在国际层面的可适用性
三、罗尔斯的复数正义原则在国际社会的适用中国际经济法的角色
第三节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公平价值取向中的具体制度建构
一、改变全球经济规则的制定模式,扩大立法或决策中的透明度与参与度,加强对立法或决策的民主监督
二、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扶持力度,弥补“竞争起点”的不足,促进国际市场上的“国家间正义”的实现
三、协调国际市场微观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促进国际市场上的“个人正义”的实现
第四节在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公平价值取向中发展中国家的角色定位
一、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国内市场体制的建构准备
二、参与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博弈技巧的选择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增订版后记
摘要
总序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联系紧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相辅相成,两个学科在学术发展史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两个学科的联接在整体上被割裂近半个世纪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跨学科研究再度兴起,并迅速成为这两个学科最新发展的闪亮之处。目前,跨学科研究趋势正从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表层联系深入到彼此关联的基础性问题,从知识点的互通深入到方法论上的互借等方面。 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团队在21世纪初率先将该交叉学科研究方法引入国内并深入研究,其研究水平一直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无论在国际法学界还是国际关系学界都已产生相当的影响力。为了进一步推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发展,构建跨学科交流与科研平台势在必行。为此,在2010年,厦门大学法学院批准设立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2011年跨学科研究中心创办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目前,跨学科研究中心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已经成为国内该领域最为活跃的研究平台与交流媒介。“厦门大学法学繁荣计划子项目之一的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繁荣计划”也在2013年被列入了厦门大学文科发展繁荣资助计划,试图通过该项目建设,将该研究团队与研究特色进一步做大做强,为长期以来以国际经济法研究一枝独秀的厦门大学国际法学国家重点学科增添新的学术增长点。 立足于以上基础,经过反复酝酿与精密筹划,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决定创办“厦门大学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文库”(以下简称文库)。文库将以“前沿意识、精品理念”为指导,以系列学术专著、译著的形式,集中展现国际关系与国际法交叉研究领域的专题研究成果,促进学术繁荣和理论争鸣。我们期以本文库作为思想传播之媒介、学术交流之平台,博学审问、慎思笃行、自由争辩、自察自省,通过严肃认真的学术讨论和学术批评,推动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不断创新。我们也期许“文库”能与《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一道,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间的学术交流,荟萃国内外跨学科研究的优秀成果,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共同进步。 本文库稿件来源不限于厦门大学法学院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中心的学者、校友,而以最大的诚意广泛征集海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专著、译著。当然,我们亦知,就整个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而言,本文库仅为沧海一粟。庙廊之才,非一木之枝,希望能与学界同仁相濡相闻,砥砺共进。 是为序。 徐崇利、刘志云2014年12月20日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