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侦查规范化研究

技术侦查规范化研究

  • 字数: 2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廖斌 等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3-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61856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28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司法实践深入探讨了技术侦查原理、正当性根据、负面效应,技术侦查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及平衡等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还原技术侦查的“本来面目”,真正指导司法实践。此外,书中选取了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技术侦查措施逐一探讨,对电话监听、网络监控、卧底侦查等典型的技术侦查手段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既注重了共通性,又看到了差异性,有助于深入了解把握具体侦查措施的各自特点,走向规范化道路。
作者简介
廖斌,1964年生,四川泸州人,法学博士,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犯罪防控研究中心主任,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荣誉获得者。
张中,中国政法大学证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教授,法学博士,社会学博士后研究人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西北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国际证据科学协会执委。主要研究方向为证据法学和刑事诉讼法学。主要著作:《弱势群体的法律救助》、《刑事诉讼关系的社会学分析》、《正当法律程序研究》(合著)、《证据理论与科学》(合作主编)。主要译作:《品性证据》。主要论文:《论科学证据的证明力》、《论经验法则的认识误区与实践困境》、《证据法学哲理化初论》、《无证据,不事实》等。
目录
第一章 技术侦查一般原理
一、技术侦查的概念和特征
二、技术侦查的正当性根据
三、技术侦查的负面效应
四、技术侦查与隐私权保护
五、技术侦查与司法伦理
六、技术侦查的适用原则
七、技术侦查的程序规制
第二章 监听
一、监听制度概述
二、国外监听制度考鉴
三、我国监听制度分析
四、我国监听制度完善
第三章 网络监控
一、网络监控的基本概念
二、部分国家网络监控立法考鉴
三、网络监控在实践中的几个问题
四、网络监控的法律规制
五、对我国网络监控制度建设的思考
第四章 卧底侦查
一、卧底侦查基本问题
二、卧底侦查证据制度的现实困境
三、卧底侦查制度证据问题分析
四、我国卧底侦查证据制度构建
第五章 诱惑侦查
一、诱惑侦查概述
二、诱惑侦查价值分析
三、我国诱惑侦查的现状及问题
四、我国诱惑侦查的规范化构想
第六章 线人制度
一、线人与线人制度
二、刑事侦查中的线人使用
三、线人使用存在的风险及问题
四、我国线人使用情况及制度性缺陷
五、我国线人制度的具体构建
第七章 控制下交付制度
一、控制下交付概念、背景及分类
二、控制下交付在技术侦查体系中的定位
三、控制下交付的风险、权利侵害性及正当性分析
四、控制下交付与侦查法定原则
五、控制下交付与令状制度
六、控制下交付的适用原则
七、对控制下交付的证据思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序 2012年颁布的新《刑事诉讼法》在“侦查”一章中新增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规定公安机关、检察院在侦查一些重大犯罪案件时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用技术侦查措施。据此,技术侦查终于“从幕后走向前台”,由一种“见不得光”的隐形侦查手段转变为合法的侦查措施,公安机关采用技术侦查所收集的证据亦无须再经“转化”即可直接作为证据使用。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的犯罪率有所攀升,作案手段越来越技术化,如果依然不能名正言顺地使用,对犯罪的打击和惩罚就不够有力。因此,技术侦查的合法化,因应了当前犯罪智能化的变化,对人民群众安全感的提升和社会的安定有积极意义。 虽然2012年的新《刑事诉讼法》首次提出技术侦查这一概念,这并不代表技术侦查措施在司法实践中首次使用;相反,其在新《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已经广泛使用,但由于使用情况处于高度保密的状态,公众对其知之甚少,缺乏外力监督,这也就可能导致肆意使用技术侦查措施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情形。从这个意义上说,将技术侦查纳入法治化进程有利于规范和约束侦查机关的自由裁量权,真正体现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理念,有利于推动我国民主和法治进程。但也要看到,这次立法对于技术侦查的规定过于抽象和原则,只做了概括性的规定,很多相关问题都没有提及:到底什么是技术侦查,包括哪些措施?使用技术侦查到底要经过怎样的“严格批准”程序?此外,在主体、对象、救济和结果使用等方面均缺乏充分的法律依据。总之,这次修法未能将技术侦查这一极为重要的侦查体系规范化和制度化,需要在未来立法或司法解释中进一步细化。 相对于立法的不足,目前国内已有研究也仅停留在初步阶段,仅在表层探讨技术侦查的原则、程序规制等,缺乏法理上的深入研究。廖斌、张中等学者在《技术侦查规范化研究》这本书中则恰到好处地弥补了当下理论研究的不足,他们结合司法实践深入探讨了技术侦查原理、正当性根据、负面效应,技术侦查与隐私权保护的冲突及平衡等理论问题。这些研究有助于还原技术侦查的“本来面目”,真正指导司法实践。此外,作者选取了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技术侦查措施逐一探讨,对电话监听、网络监控、卧底侦查等典型的技术侦查手段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既注重了共通性,又看到了差异性,有助于深入了解把握具体侦查措施的各自特点,走向规范化道路。 当然,作为对技术侦查措施制度化和规范化的一种尝试,本书的相关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随着中国民主事业的发展,人权与法治的关系也日益凸显。尊重和保障人权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主题,而法治尤其是刑事法治的建设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漫长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广大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我认为,对于技术侦查领域的法治建设,本书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借鉴,特此作序。 左卫民 2015年3月于四川大学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