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治认同生成的理论逻辑

法治认同生成的理论逻辑

  • 字数: 236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卢建军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68459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313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3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法治认同是人们对通过法律确认并保障的公平、正义、自由、秩序、效率、平等和人权等价值的认可和接受,是人们在实践经验和理性认知的基础上对法治进行的评判,是人们认可、信任和尊重法律以及愿意服从法律的心理状态。它所表达的是人们对法治的一种赞许性态度和确认性行为,具体表现为人们真正地接受法治理念、崇尚法治精神、服从法治规范,进而在社会上形成需要法治、尊重法治、尊奉法律的文化氛围,使法治建设与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心理基础和社会心理根基。法治认同的生成是建成法治国家的前提,也是法治社会运行的基础。法治认同生成是法治认同的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双向互动的结果。把握法治认同生成的规律,固然要全面认识法治认同的主体、客体及其主客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但是,如果对法治认同及其生成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法治认同的主体、客体以及主客体的双向互动上,是不完整的。要客观全面揭示出法治认同生成的规律性和逻辑性,还必须重视主体间性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者简介
卢建军,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科研部主任、教授、法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9币。主要作品包括:《警察法治化的思辨与实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主编教材《公安行政法》(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参编教材《经济犯罪的构成与认定》(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和《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教程》(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甘肃政法学院学报》、《北方法学》、《人民检察》、《中国司法鉴定》和《公安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l项、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l项,主持完成学院科研项目多项;完成的科研成果获得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二等奖l项、三等奖1项,获得学院科研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撰写的论文获得中国警察法学研究会征文二等奖1项,获得甘肃省法学会征文一等奖l项,其他奖项多项。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法治认同客体及其主体化
第一节法治认同客体的简要分析
第二节法治认同客体的品性
第三节法治认同客体主体化的条件
第二章法治认同主体及其客体化
第一节法治认同主体的简要阐释
第二节法治认同主体客体化的理论根据与现实价值
第三节影响法治认同主体客体化的因素
第三章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
第一节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的含义及其作用
第二节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中主体的心理过程
第三节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的机制
第四节法治认同主客体双向互动的规律
第四章主体间性理论与法治认同生成
第一节主体间性理论在法治认同生成中的地位
第二节主体间性理论中法治认同生成的具体途径:社会交往
第三节主体间性视阈中法治认同生成的行动逻辑
第五章法治认同生成的历史逻辑与社会根基
第一节西方法治认同历史传统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平民(公民)在西方国家法治认同生成中的独特作用
第三节法治认同生成的社会根基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