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听审请求权研究

听审请求权研究

  • 字数: 23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任凡 著
  • 出版日期: 2012-05-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2863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4
  • 出版年份: 2012
定价:¥2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任凡的这本《听审请求权研究》从听审请求权的概念与性质入手,剖析该权利的历史演变及法理基础,并详细介绍其他国家和地区就听审请求权的规定和保障情况,同时反思我国听审请求权现状,最后从事前和事后两方面探讨了我国应如何完善对听审请求权保障
内容简介
在许多国家,听审请求权是当事人的一项宪法权利,尊重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是一国宪法的基本要求。听审请求权是程序保障的宪法基础,听审请求权保障是诉讼正当性的基础,因而也是生效判决具有既判力的根据。任凡的这本《听审请求权研究》论证了听审请求权的法理基础,考察了域外的听审请求权立法及实践状况,剖析了我国听审请求权保障的现状,提出了完善我国听审请求权保障的具体建议。《听审请求权研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研究听审请求权的学术专著,对于推动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深入,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以及民事诉讼立法的完善,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任凡,法学博士,南京审计学院法学院讲师。2001年毕业于扬州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进入南京审计学院法学系工作。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诉讼法学的研究,曾在《法律科学》、《南京社会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目录
序言/1
前言/1
导论/1
第一章 听审请求权的意义分析/11
一、听审请求权的概念界说/12
二、听审请求权的性质界定/14
(一)听审请求权是一项权利/14
(二)听审请求权是一项基本权利/18
(三)听审请求权是一项程序基本权/29
三、听审请求权的基本内容/33
(一)受通知权/34
(二)知悉权/36
(三)到场权/37
(四)陈述权/39
(五)证明权/41
(六)突袭性裁判禁止请求权/45
(七)意见受尊重权/47
四、听审请求权与相关权利的关系/48
(一)听审请求权与公正审判请求权的关系/48
(二)听审请求权与裁判请求权的关系/50
(三)听审请求权与诉权的关系/50
(四)听审请求权与程序参与权的关系/54
第二章 听审请求权的法理基础/55
一、人的尊严/55
(一)人的尊严的内涵/56
(二)“人的尊严”由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要求/58
(三)人的尊严的法律意义/62
(四)听审请求权是实现“人的尊严”的必然要求/75
二、法治国家/78
(一)法治思想的起源与发展/78
(二)法治国家的基本理论/83
(三)听审请求权是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86
三、司法公正/91
(一)公正的含义/91
(二)司法公正与听审请求权的关系/92
四、司法民主/98
(一)民主、司法民主的含义/98
(二)听审请求权是司法民主的内在要求/100
第三章 其他国家和地区听审请求权的考察/107
一、英国昕审请求权的立法与保障/107
(一)自然正义与英国听审请求权立法/107
(二)英国对听审请求权的保障/112
二、美国听审请求权的立法与保障川4
(一)正当程序与美国听审请求权立法/114
(二)美国对听审请求权的保障/116
三、德国听审请求权的立法与保障/126
(一)德国听审请求权的立法/126
(二)德国听审请求权的保障/129
四、日本听审请求权的立法与保障/138
(一)日本听审请求权的立法/138
(二)日本听审请求权的保障/139
五、我国台湾地区听审请求权的立法与保障/141
(一)我国台湾地区听审请求权的立法/141
(二)我国台湾地区听审请求权的保障/142
六、国际性文件关于听审请求权的规定/149
第四章 我国听审请求权现状分析/154
一、我国听审请求权立法现状/154
二、我国听审请求权保障现状/156
(一)送达方式多样,保障了当事人的受通知权/156
(二)规定了当事人的阅卷权及证据交换制度,保障当事人的知悉权/157
(三)规定了当事人的陈述权和辩论权/158
(四)制定了一定的证据规则,保障当事人证据收集权/159
(五)规定了法官“释明”及法律见解开示,避免突袭性裁判/159
(六)法律援助工作积极开展/160
三、我国听审请求权保障中存在的问题/161
(一)“送达难”导致当事人受通知权难以实现/161
(二)滥用缺席判决,剥夺了当事人到场权/164
(三)“辩论权”规定粗糙/164
(四)证据收集制度不合理,证明权难以充分实现/165
(五)证据交换制度不完善,当事人知悉权不能被充分保障/167
(六)举证时限制度不合理,当事人提出证据权容易受侵害/168
(七)法官释明、心证公开义务规定不全面,容易出现突袭性裁判/168
(八)法律援助供需矛盾较大、法律援助质量有待提高/169
第五章 我国听审请求权的保障/172
一、改进送达制度/173
(一)送达与听审请求权的关系/173
(二)改进送达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174
二、完善证据收集制度/180
(一)证据收集制度对于听审请求权保障的意义/180
(二)完善证据收集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182
三、改革证据失权制度/189
(一)我国证据失权制度现状/189
(二)改革证据失权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191
四、强化法官释明义务/193
(一)释明与听审请求权的关系/195
(二)强化法官释明义务,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198
五、进一步公开法官心证/204
(一)心证公开与听审请求权的关系/204
(二)促进我国法官心证公开,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207
六、促进法官法律见解开示/215
(一)法律见解开示与听审请求权的关系/215
(二)促进法官法律见解开示,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218
七、完善法律援助制度/224
(一)律师职业的人权保障功能/225
(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障当事人的听审请求权/227
八、构建我国听审请求权的救济制度/233
(一)我国听审请求权救济制度之现状/233
(二)我国听审请求权救济制度之构想/235
参考文献/241
后记/262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