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出去"的法律问题与实践

  • 字数: 68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郑之杰 主编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9826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67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靠前形势深刻变化,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有了许多新实践,也面临一些新的法律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总结。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如何加强国别法律状况的跟踪、分析和研判,有效地识别与防范投融资法律风险,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我们新增“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及政策趋势分析的有关内容,介绍有关国家的法律体系、司法效率、对外投资保护、投融资主要模式、司法互助等方面情况,并针对海外投资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法律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作者简介
郑之杰,国家开发银行行长。1958年5月出生,党员,1982年毕业于辽宁财经学院基建财务系,不错经济师。
目录
第一章综述——“走出去”的必然选择与法律规则
第一节“走出去”的历史沿革与法律政策变迁
一、“走出去”——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内生需求
二、相互促进——“走出去”发展与法律政策变迁
(一)萌芽阶段(1979~1986年)——“摸着石头过河”
(二)起步阶段(1987~1990年)——管制严格
(三)起飞阶段(1991~2001年)——战略确立与管制放松
(四)发展阶段(2002~2012年)——制度框架逐渐形成
(五)转型升级阶段(2013年以后)——“一带一路”战略引领
三、“走出去”的特点分析
(一)投资数量增势强劲,再创新高
(二)投资行业相对集中
(三)投资方式多样化,跨国并购地位日益凸显
(四)投资主体以国有企业为主,但多元化趋势明显
(五)投资国别覆盖和区域分布广泛、聚集度较高
第二节“走出去”与法律风险——必须深谙游戏规则
一、中国企业“走出去”因忽视法律风险而教训惨痛
二、“走出去”应熟知法律生态环境
(一)国内法、国际私法、国际商法、国际公法相互交织
(二)两大法系日渐融合,但特点和差异仍很明显
(三)大部分法律风险来自项目所在地
(四)合同具有极端重要性
(五)非法律因素对法律政策和争议具有影响力
三、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律支持和保障体系
(一)国内法渊源现状分析
(二)国际法渊源现状分析
第二章知己知彼的现实价值——当代主要国家投资法律政策及趋势
第一节各国法律政策与投资的主要目标
一、全球化背景下的各国投资法律政策
(一)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谨慎的欢迎
(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更强的灵活度和适应性
(三)欠发达国家的投资法律政策——稳定性、健全度值得关注
二、投资者应特别关注东道国法律变化
第二节如何寻找合适的投资领域
一、外资进入的门槛
(一)行业准入
(二)投资主体准入
二、投资审查的重要性
(一)审查机构
(二)审查标准
(三)审查程序
三、投资、经营与本地化策略
(一)外资的比例
(二)本地化经营策略
(三)通过国家增信的方式保障自身权益
第三节东道国对外国投资的法律政策趋势分析
一、外国投资政策的历史演变趋势
二、投资方式的演变趋势
(一)个别地区仍主要采取绿地投资模式
(二)跨国并购模式已逐渐成为主流
(三)非股权经营模式可作为降低敏感度的投资方式
……
第三章迈出国境的第一步——审批制度
第四章公司法律制度——境外企业设立与公司治理的基础
第五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来自东道国的考验
第六章“走出去”权益保护与争端解决
第七章银行与“走出去”
第八章“走出去”的助推器——银行融资的法律分析
第九章“走出去”遇到的国际法问题
第十章“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热点法律问题
附录
摘要
再版说明
2013年6月,我们出版了《“走出去”的法律问题与实践》。这本书总结了国家开发银行多年来服务国家经济外交、能源资源战略和中资企业“走出去”的实践经验和做法,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建设性和指导性的借鉴与参考,受到业界好评。当前,“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国际形势深刻变化,中国企业和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有了许多新实践,也面临一些新的法律问题,有必要作进一步的研究总结。
2013年的秋天,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拓展了“走出去”的深度与广度,开创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中,如何加强国别法律状况的跟踪、分析和研判,有效地识别与防范投融资法律风险,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今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一带一路”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我们新增“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法律法规变化及政策趋势分析的有关内容,介绍有关国家的法律体系、司法效率、对外投资保护、投融资主要模式、司法互助等方面情况,并针对海外投资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法律问题,提出应对策略和建议。
近年来,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远不及预期,国际金融危机的阴云尚未消散,全球投资贸易增长低迷,地缘政治、经济发展等因素相互交织影响,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走势及各国货币政策持续分化,相关国家发展水平、利益诉求、法律政策规定的差异带来的矛盾日益显现。各国面对防风险促复苏的艰巨任务,协商与合作成为交流的主要方式,《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多边税收征管互助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等国际条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参加的这些条约对于中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维护合法权益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增加了全球国际规则的最新变化,包括税收监管、国际争端解决机制(ICISD)、司法互助协定、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等方面的最新趋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近3年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坚持内外统筹,修改和调整了境外投资审批、外汇管理等多项制度,进一步下放审批权限,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在简政放权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和服务,推动境外投资的便利化,提高境外投资的效率和质量,企业“走出去”的自主性和市场化行为明显增强。为此,我们较为全面地更新了国内关于“走出去”的法律规定,反映了对外投资监管的最新动向,为中国企业掌握最新政策法规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为更好反映2013年6月以来全球法律法规变化最新情况,我们更新了相关信息、典型案例、图表等,涉及70多个国家及地区、20多个政府部门及国际组织、200余个国际多双边贸易协定,共有2000多条信息点的核实更新。其中,对66个典型案例、46个图表、24个附表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再版修订过程中,开发银行法律事务局白映福、武靖人同志做了大量协调工作,赵佳星、赵晶、丁绪瑞、琛、钱晞、贾文婷、燕林、孙吉、姜玲、温肖峰、王聪、杨艳、周宁、刘沫含、孙成伟、关涵之同志分别承担了不同章节的修订工作。李闽、彭图曦、郭东同志为本书的修订提供重要帮助。另外,还要感谢法律出版社的专业人士为本书及时再版提供的大力支持。

郑之杰
2016年7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