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第二版)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第二版)

  • 字数: 2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江平 著
  • 出版日期: 2010-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09735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63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第2版)》:
法学家的讲演,强调秩序与和谐、自由与权利、公平与正义,其理念之创新,精神之卓越,或使民主更趋进步,或促社会更尊民权,其意义在于国家更显强盛,人民更为幸福。
本社推出此“法学家讲演录”,殷殷之情,端在于增进建设社会秩序之共识,端在于为和谐发展增利器,为建制助其力。当此,我们也向勇敢且智慧的法学家致敬,向年轻的法律人致敬,向关心民主法治的公民致敬。这一群作者和读者,是此社会中的理性发光体。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第一版推出后获得诸多关注及好评,并入选《重庆晨报》“2007年度十佳图书”,获得《新京报》“2007年十佳图书”提名。
现根据作者近年最新演讲内容重新整理推出第二版。
——编者
法学家讲演录
他的呐喊值得所有人竖起耳朵谛听。
——摘自《中华读书报》
江平先生的讲演向多褒誉,逻辑与口才之外,那一份圆融然而激昂的慷慨可能是最令人称道的。
——摘自《法制日报》
江平的呐喊,其意义就在于直指中国当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虽然他说只是喊出了自己的声音,但对中国的法治化进程有现实意义。
——摘自《新京报》
一个老法律人为中国的宪政之路所做的呼吁,他的热情、责任感和良知、达观的心态,脚踏实地的治学理念等,在这个集子中呈现得异常清晰。
——摘自《南都周刊》
内容简介
《我所能做的是呐喊(第2版)》内容包括:法治及其思想支点、三十年法治的轨迹与曲线、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中国30年法治进程再思考、论我国的司法及宪法改革、从构建社会权力的大环境中看仲裁事业的发展、法律人的社会责任、律师的思维、法律职业人的底线、中国律师的环境与资源、市场经济的法律理念……
作者简介
江平,1930年12月出生,浙江省宁波市人。1948年至1949年就读于北京燕京大学新闻系;1951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956年毕业:现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导师。
曾任北京政法学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1983年-1988年);中国政法大学校长(1988年-1990年)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七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8年-1993年);中国法学会副会长(1988年-1992年);中国经济法研究会副会长(1985年至今):北京仲裁委员会主任(1995年至今)。曾赴比利时根特大学、香港大学、意大利第二罗马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讲学,获比利时根特大学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并任秘鲁天主教大学名誉法学教授。
目录
第一编 法治及其思想支点
三十年法治的轨迹与曲线
从法律实用主义到法律理念主义——中国30年法治进程再思考
论我国的司法及宪法改革
从构建社会权力的大环境中看仲裁事业的发展

第二编 法律人的社会责任
律师的思维
法律职业人的底线
中国律师的环境与资源

第三编 市场经济的法律理念
真正的公平是机会平等
从国企改革到事业单位改革
金融市场与企业的法制环境
企业改制中的法律问题
企业家的“四不”责任

第四编 中国民法的发展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物权法》的理想与现实
从《物权法》到《土地管理法》的修改
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剖析——对物权法责难的回答

附录
随感
法律:制度·方法·理念
法治和中国传媒的出路
访谈
我只坐在法律一边
呐喊是知识分子的责任
以法治化解社会纠纷
《物权法》是保护私产的重要武器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