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

  • 字数: 216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周健,李石松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96476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274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周健、李石松主编的《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以武警法律制度和反恐怖法律制度为规范依托,在武警部队重点学科――武警法学的框架内,对武警部队遂行反恐怖任务和与遂行反恐怖任务有关的法律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理论研究,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武警部队遂行反恐怖任务的现实需求,既是对武警部队反恐怖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构建武警部队反恐怖学科体系的有益探索。
作者简介
周健,男,武警政治学院教授、法学博士、大校警衔,军队律师。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军事法学博士生导师,武警政治学院武警法学学科带头人,武警部队不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武警部队法制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外审专家。曾担任我国靠前个军事法学教研室主任,指导了我国靠前个军事法学硕士、军事法学博士,被评为全军很好硕士生导师。已出版专著、合著20余部,主笔起草“军队九五规划”军事法制建设专章,主持驻港部队“法律适应化”项目;《周健军事法文集》(四卷本)获“第二届中国法学很好成果奖”;《周健军事法之门》(十卷本丛书)由法律出版社出版;特设“周健军事法学奖学金”(中国政法大学)。
李石松,女,武警政治学院讲师、法学学士、中校警衔。武警政治学院军事法学教研室副主任,武警部队法制研究中心研究员,武警部队预防职务犯罪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武警法、武警法律战等,在各类期刊发表专业论文三十余篇。2010年获武警部队“优质课竞赛”二等奖,2011年度武警部队“巾帼建功优选个人”,2014年度武警政治学院很好教师,2016年获武警政治学院“作战类课程竞赛”二等奖,荣立三等功3次。
目录
第一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武警反恐法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法律部门
第三节 武警反恐法律现象
第四节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含义
第二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律原则
第一节 武警反恐法律原则概述
第二节 党的绝对领导原则
第三节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原则
第四节 保障人权原则
第五节 依法履职原则
第三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律渊源
第一节 武警反恐法律渊源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法律渊源的形式
第三节 武警反恐法律渊源的内容
第四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律关系
第一节 武警反恐法律关系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武警反恐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第五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指挥关系
第一节 武警反恐指挥关系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指挥关系的法律依据
第三节 武警反恐应急指挥机制
第四节 武警反恐指挥关系的实现
第六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任务
第一节 武警反恐任务法律依据
第二节 武警反恐任务基本原则
第三节 武警反恐任务具体内容
第四节 武警网络反恐任务
第五节 武警境外反恐任务
第七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职权
第一节 武警反恐职权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职权的内容和特征
第三节 武警反恐职权的规制
第八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保障
第一节 武警反恐保障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能力保障
第三节 武警反恐装备保障
第四节 武警反恐人才保障
第五节 武警反恐经费保障
第六节 武警反恐立法保障
第九章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律战
第一节 武警反恐法律战概述
第二节 武警反恐法律战的运用
第三节 处置不同类型恐怖主义犯罪的法律战
第十章 域外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
第一节 美国反恐法律制度
第二节 英国反恐法律制度
第三节 俄罗斯反恐法律制度
第四节 以色列反恐法律制度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武装警察法
后记
摘要
“华信中安安保文库”总序

2015年8月11日,华信中安集团与法律出版社签署了关于出版“华信中安安保文库”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是华信中安发展史上的一件重要的事情,对中国保安业发展来说,是促进理论建设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中国的保安业已经走过30年的历程。尽管30年来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理论研究的不足与高质量理论成果的短缺,已经成为保安业发展的短板,而这种短板效应必然会在更深层次上影响保安业的进一步改革、创新和发展。鉴于这种现实,在纪念中国保安业发展30周年大会上,我特别强调要“加强理论研究,发挥保安理论的引领作用”。并指出,中国保安“理论研究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要构筑保安理论大厦,发挥保安理论指导保安行业发展的作用,还要做很多艰苦的努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郭太生教授也曾撰文指出:“如果缺乏理论建设,不仅不能解释和回应保安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实际问题,400多万保安队伍所做的实际贡献也不会引起社会的认同和重视。”因此,加强理论建设,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仅成为今后考量保安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应当成为中国保安企业管理者自觉追求的目标。有责任感的保安业内人士应当在对此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付诸实际行动,支持、推动保安业的理论研究。
保安理论研究有多种实现途径,可以形成不同的理论研究载体和体现研究成果的方式。近几年来,各种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已经为保安理论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基础。中国保安杂志不断地进行内容策划,推出理论研究文章;一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通过不同视角撰写各种层次与保安业有关的学位论文;公安院校有志于研究保安业的专业教师也编写过有关教材与专著;中国保安协会每年组织高峰论坛(包括海峡两岸的论坛);一些核心学术期刊也登载保安方面的研究论文。总体上可以看出,目前对保安业的理论研究不能说是空白,也并非缺乏对保安理论研究的有识之士,所缺少的是广泛有效的组织与发动;研究内容缺乏规划和体系;理论研究平台的层次还不够高;保安业自身对理论研究的内部驱动力不足,支持力度也不够充分。实事求是地说,构筑保安理论大厦的目标任重道远、任务艰巨,需要相关方面脚踏实地、共同努力,在已有的起点上不断前行。
华信中安集团作为一家创建只有十余年历史的民营保安企业,本着推动中国保安行业理论研究的强烈历史使命感,总结中国保安业的发展经验:一是要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依据科学方法管理好自己的企业,履行好对社会、对行业所承担的责任;二是必须重视与文化教育单位的合作,重视各种理论对工作实践的引领,对员工队伍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结合华信中安公司的经营理念与所具备的条件,资助出版与保安业发展建设相关的图书,为支持、促进中国保安理论研究做点滴贡献,尽绵薄之力,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使然。法律出版社是国家一级出版社,出版过大量的法律与其他相关学术领域的书籍,在中国出版界享有非常好的声誉与威望,有强大的编辑队伍与销售渠道。华信中安与法律出版社开展长期的战略合作,是强强联合、共同推动保安理论研究和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
华信中安公司与法律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仅是开始,协议的实施与具体工作的落实还需要相关方面的支持与帮助。我们希望华信中安公司与法律出版社搭建的这个平台,不仅能够有利于中国保安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利于保安从业人员理论队伍的建设;希望有关部门和机构的领导能够关注协议的实施,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凝聚保安理论工作者队伍,使对保安业有兴趣的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进来,贡献知识、智慧与相关的优秀作品,不断提高保安业的理论研究水平。
在“华信中安安保文库”的酝酿、启动、选题策划和编辑出版的整个过程中,中国保安协会、北京保安协会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大力的支持,特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感谢法律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能够与华信中安合作,并给予选题、出版工作上的指导和支持!感谢公安部治安局、北京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的领导对此项工作的关心与支持!感谢现在和未来对开展此项工作建言献策并积极参与的各位专家、教授和理论工作者!


中国保安协会会长



全球恐怖主义活动猖獗,世界安全面临严重威胁。我国社会大局稳定,但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反恐怖主义斗争形势亦复杂尖锐。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等“三股势力”, 境内外勾结,以分裂为目标,以恐怖主义为手段,打着“民族”、“宗教”等幌子,大肆宣扬极端主义思想,鼓吹宗教狂热,煽动民族仇恨,制造恐怖袭击事件。我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坚决打击恐怖活动,坚决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反恐怖主义关系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安全、社会的稳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关系到世界人民的福祉。反恐怖主义斗争的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要求我们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工作。
2016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范反恐怖主义工作的综合性法律,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规范,是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的法律基石。《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施行,为我国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合作,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支撑和保证。这部法律共10章,97条,对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的认定、安全防范、情报信息、调查、应对处置、国际合作、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其中,9个条款直接涉及武警部队,明确了武警部队在反恐怖主义工作中的具体职责,部队执行反恐任务时的指挥关系、职权和各项保障,为武警部队依法执行反恐任务提供了有效的法律制度保障。《反恐怖主义法》将武警部队纳入法治反恐的轨道,要求并保证武警部队更好地履行反恐怖主义使命、职责,为维护国家安全利益作出更大的贡献。
    武警部队自1982年重新组建以来,一直是遂行反恐任务的骨干力量。随着形势和职责的发展,武警部队不断拓展思路,改革创新,加强反恐怖力量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反恐力量体系,在国家反恐斗争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反恐怖任务的风险性高、突发性强,政治敏感性、民族敏感性、宗教敏感性强,需要特殊的应对之策。进入信息时代,威胁国家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传统与非传统因素相互交织,反恐怖主义斗争显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反恐怖主义环境更加复杂,反恐怖主义对象更加智能化,反恐怖主义影响更加广泛。面对现实压力和挑战,武警部队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形势和特点,积极提升反恐怖主义作战能力,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依法开展反恐怖主义斗争,圆满完成反恐怖主义使命、职责。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编著出版,正是武警政治学院武警法学团队对武警部队履行反恐怖主义使命、职责的迫切需求作出的积极回应。它也标志着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成为武警法学下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体系之所以能够形成,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条件。就理论层面而言,在武警法学体系中,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具有特定的调整对象与调整方法,属于武警应用法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就实践层面而言,武警部队长期的反恐怖主义实践,既对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研究提出了迫切需求,也为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研究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和宝贵的经验。特别是《反恐怖主义法》的颁布实施,使武警部队反恐怖主义职责更加明确、反恐怖主义职权更加完善、反恐怖主义指挥更加科学、反恐怖主义保障更加有力。同时,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的实践是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相对独立的另一个重要的现实基础。我国已经与国外军队和警宪部队进行联合反恐怖主义演习。《反恐怖主义法》明确规定:经中央军事委员会批准,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可以出境执行反恐怖主义任务。国内和国际反恐怖主义实践呼唤反恐怖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法律理念在实践得到检验和认可,奠定了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产生的思想基础;法律体系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为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创建提供了内容支撑。
《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以武警法律制度和反恐怖主义法律制度为规范依据,在武警法学的框架内,对武警部队遂行反恐怖主义任务的实践及其规律进行研究,构建了武警反恐怖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既是对武警部队长期以来执行反恐怖主义任务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梳理,也是为未来武警部队更好地执行更加繁重的反恐怖主义任务提供理论支撑;既是武警法律人加强武警部队反恐怖主义法律问题研究的成果,也是武警法律人对武警部队依法反恐作出的贡献。这一力作属创新性工作,顺应了武警部队遂行反恐怖主义使命的现实需求,对于形成依法反恐怖主义体系,依法打击暴恐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加强国际反恐怖主义合作,具有重要而广泛的意义。积极推进武警部队在法治反恐中不断作出贡献,广泛引起社会对武警部队反恐怖主义斗争的关心和支持,正是本书编著的初衷。

雷渊深

2016年5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