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治秩序两重性

法治秩序两重性

  • 字数: 213.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赵树坤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64826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法治的“法律”维度和法治的“意义”维度这两个视角,探讨法治与人权、法治与社会治理,法治与具体制度建构、法治与学术研究等问题,力图表明中国法治秩序的建构绝非“法律”维度的一重探索所能承担。
作者简介
赵树坤.女,黑龙江五常人,法学博士。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现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十生导师,人权教育与研究中心培川部主任。主要学术兴趣集屮于法理学,冲突论、人权法学。出版个人专著二部,在《法治与社会发展》《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几篇。
目录
自序
第一篇 法治秩序与人权
从制度创新的视角看近代中国宪法变迁的实质
从“臣民”到“公民”了吗
从不平等到“非歧视”了吗
从两个《中国人权行动计划》看人权实践在中国
中国残疾人保障理路的省思
第二篇 法治秩序与社会治理
和谐社会、冲突与法律控制
从两则案例看利益冲突的法律控制
信访及其策略化取向
――以临江区的个案为分析对象
法治秩序的两重性
――以“消费异化”为切入点
论“有限度”的法律发展观
“紧张”何以消解
――冲突治理的另类视角考察
第三篇 法治秩序与具体制度建构
民族/国家视角下的立法主体质疑
论“泛立法主义”之弊害
审判监督制度在化解冲突中的局限和完善
审查民事再审检察建议若干问题初探
社区民间组织的功能、价值和前景
转型时期中国土地法律效力、社会公平与社会结构
构建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论略
第四篇 法治秩序与学术研究
从空间意识形态藩篱中突围
――法律理想图景的“中西”辨证
我国法理学中“法律规则”论拷问
教师与学生关系及其法律确认研究
如何看待“法科大学生就业难”
――以“职业期待”为视角
跋语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