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走向规则的经济法原理

走向规则的经济法原理

  • 字数: 35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邢会强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704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4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研究所称的“经济法原理”既不同于“经济法总论”更不同于“经济法分论而是经济法总论与分论的有机融合。以前,我国的经济法总论研究缺乏对经济法制度规则的提炼,经济法学分论尽管研究了相关规则,但缺少少与经济法总论的衔接,总论与分论“两张皮”现象严重。而本研究则力图打通经济法总论与经济法分论的研究,使二者融为一体。其二,关于“规则”的研究问题,尽管法学,包括经济法学,都要研究相关规则,尽管其他法学学科或许不缺乏对规则的研究,但经济法总论却缺乏对规则的提炼和研究。总论中缺乏规则研究,或许不是其他法学学科面临的问题,但却是经济法学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规则的提炼与研究攸关中国经济法学总论的未来发展。因此,本研究强调规则之提炼与研究。其三,本研究是“走向规则”因为本书仅仅是一次初步的尝试。本书难免有少部分学科经济法、理念经济法、政策经济法的内容,但更多的则是规则经济法的内容,是在力图提炼经济法的各种有特色的、具有体系性的规则。因此,本研究未敢命名为“规则经济法原理”。当然,它却是笔者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作者简介
邢会强,1976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中国工商银行从事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北京市金融服务法学研究会秘书长、中国证券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市君致律师事务所兼职律师,并兼任若干家私募股权基金和拟上市公司的金融与法律顾问。中国证监会委托课题《(证券法)实施与修改评估》课题组总纂稿人。2013年《证券法》修改专项研究计划(“上证联合研究计划”)“多层次资本市场及证券交易场所研究”课题组成员。
出版有《赢在资本》系列、《抢滩资本》系列、《最新经典私募案例评鉴》、《最新经典企业上市案例评鉴》、《中小企业境内上市法律实务》、《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法律实务》、《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等资本市场系列著述。曾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相关企业家培训班讲授企业上市、私募股权、资本运作等课程;曾赴深圳、宁波、鄂尔多斯、梅州、郑州、漯河等地为当地企业家讲授企业上市、私募股权、法律风险防范等课程;曾为银河证券、国泰君安、宏源证券、中原证券、民族证券、中信银行、河北省国资委、亦庄国际投资公司、金隅集团等讲授投资银行、证券发行、公司治理等课程;曾在北京律协、内蒙律协以及“点睛网”为律师进行企业上市与私募股权方面的培训。
目录
序言: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历程与方向
一、中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四种类型
二、走向常规科学的中国经济法学
三、规则经济法研究的主要任务和内容
四、小结与展望
第一章部门法划分之由来与经济法的产生
一、从公私法的划分到“六法”格局的形成
二、经济法在德国的出现以及公私法划分格局的打破
三、经济法在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播
四、经济法在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
五、我国对苏联法的继受以及民法与经济法之争
六、苏式“调整对象理论”之反思与中国经济法学的未来
第二章经济法(学)的体系
一、各国关于经济法体系的主要观点
二、经济法(学)体系差异的原因
三、中国的经济法体系
第三章经济法主体的二元划分与三角互动
一、经济法主体研究的分歧与共识
二、经济法主体的二元结构
三、经济法主体的三角样态
四、经济法主体结构的特殊性
第四章信息不对称与经济法
一、信息不对称的民商法规制
二、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法规制
三、规制信息不对称工具的比较与局限
四、信息不对称法律规制的基本原理
第五章外部性与经济法
一、外部性与交易费用
二、灯塔与收费公路
三、传统公共物品理论的困境
四、交易成本公共物品理论
五、案例实证
第六章政府失灵与经济法
一、政府失灵与公共选择理论
二、中国政府失灵研究的着力点
三、政府失灵与经济法
四、政府失灵工具运用的一个实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法治基础
第七章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经济法上的政策增长与法律空洞化
一、法律空洞化:含义界定与量化描述
二、法律空洞化暨政策与法律关系的多维审视
三、“政策之治”的反思:法经济学的视角
四、从“政策之治”到“法律主治”
第八章消费者权
一、消费者权利的内容与特殊性
二、我国的消费者权利
三、金融消费者权利
第九章竞争权
一、竞争权的形成
二、竞争权的权能
三、竞争权的冲突
第十章市场规制权
一、市场规制权的含义与产生
二、市场规制权的主体——独立规制机构
三、规制工具的选择
第十一章宏观调控权
一、宏观调控、宏观调控权、宏观调控行为的含义
二、宏观调控权的种类
三、宏观调控权的主体
四、宏观调控行为是一种决策行为
五、宏观调控行为是一种新型的国家行为
六、宏观调控权与行政权的区别
七、宏观调控行为的实证辨析
第十二章经济法的程序(一):总论
一、经济法程序对传统程序的依赖与超越
二、经济法程序的制度特色与理论逻辑
三、经济法程序的制度局限与设计原则
四、具体经济法制度中的程序设计——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例
第十三章经济法的程序(二):宏观调控权的程序
一、宏观调控程序的分类
二、行政程序不适用于宏观调控权的运作
三、我国宏观调控程序的现状、缺失及立法弥补
四、宏观调控程序的整合――宏观调控程序综合立法
五、宏观调控程序的优化
第十四章经济法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
一、惩罚性赔偿制度与经济法的关联
二、从“十倍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施看我国市场监管法私人诉讼存在
的问题
三、美国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及与我国之比较
四、我国市场监管法中惩罚性赔偿制度之完善
第十五章经济法中的公益诉讼
一、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其与经济法的契合性
二、公益诉讼的主要形式
三、我国公益诉讼实践探索的特点
四、公益诉讼制度设计的基本原理
第十六章经济法不可诉的例外——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性
一、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的具体分析
二、宏观调控行为与司法审查之实证分析
三、宏观调控行为不可诉的法律经济学解释
四、对有关异议的回应
五、宏观调控行为的不可诉性与司法理念的更新
第十七章经济审判庭的设置问题
一、从《反垄断法》民事诉讼说起
二、“大民事格局”已显滞后
三、撤销经济审判庭的理论依据先天不足
四、重提设立经济审判庭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学术支撑与可资借鉴的经验
五、重设经济审判庭的初步构思
六、竞争法院(庭)比较研究
七、金融法院(庭)比较研究
八、财税法院(庭)比较研究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