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庭上的真相与正义

法庭上的真相与正义

  • 字数: 387.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刘静坤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6852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从本书几大主题看,证据审查判断、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防范冤假错案、审判程序、量刑制度、违法所得没收程序、网络犯罪等,都是近年来刑事司法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其中一些还是司法改革的重点问题。作者结合办案和调研工作,对这些问题有较为深入的思考,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对司法办案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刘静坤
一九八零年生,吉林省四平市人,西南政法大学本科硕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博士后。现为优选人民法院刑三庭法官。兼任中国行为法学会侦查研究会副秘书长,《侦查论坛》执行副主编。著有:《美国侦查制度研究》。
译有:《犯罪重建》(美国侦查领域经典著作)、《司法错误论》(美国刑事司法科学协会年度图书奖)。
参编:《刑事审判方法》《刑事审判改革》《刑事案件涉案财物处理程序》《网络犯罪司法实务研究》《刑事证据规则理解与适用》、《量刑规范化实务手册》、《新刑事诉讼法法官培训教材》《新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适用解答》《<刑法修正案(八)>理解与适用》《视频图像侦查》《司法鉴定精要与法律依据指引》等著作。
参译:《李昌钰博士犯罪现场勘查手册》(国家金盾图书奖)、《刑事犯罪侦查》、《执法人员刑事证据教程》等著作。
在《法学》、《刑事法杂志》、《法律适用》、《光明日报》、《法制日报》、《人民法院报》、《人民公安报》等发表文章百余篇。
目录
Chapter1证据
如何审查判断被告人的翻供和辩解
如何审查判断和运用同案被告人供述
间接证据案件的定案规则探析
DNA证据的基本原理、独特证明功能以及审查判断要点
手机信息、关联图示与数据挖掘
刑事审判中“新证据”的界定及处理程序
如何立足证据和经验法则认定犯罪目的及案件起因
司法实践中“先供后证”的特殊证明功能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改变了什么
非法证据排除“难”在哪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司法适用问题探究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证据要求和证明标准
量刑事实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Chapter2防范冤假错案
如何理解和坚持“疑罪从无”
留有余地判决的理性反思
最大限度减少错案
防范冤错案件发生法官应做到“四不”
避免虚假印证防范冤错案件
建立早期预警机制避免错案发生
完善程序把关机制,有效防范冤错案件
美国最新错案报告(1989年-2012年)
美国的定罪后DNA鉴定救济制度
美国的联邦错误定罪诉讼
Chapter3审判程序
庭前会议与审前案件分流
强化庭前公诉审查职能,确保审判公正
我国刑事二审程序的司法完善
裁判文书上网与普通案例的参考功能
“庭审中心主义”改革的历程和路径探索
法庭如何听取控辩双方意见
法庭上的言说和文书中的意见
辨法析理:判例是这样形成的
Chapter4量刑制度
改变法定刑幅度事实的法律定位和司法认定
如何处理量刑中“显而易见的错误”
美国:前科作为加重处罚依据的审查方法
美国的人身保护令程序
Chapter5违法所得没收程序
应如何进一步规范涉案财物处理
违法所得特别没收案件的审理程序
如何准确认定抢劫罪的犯罪数额
英国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
Chapter6网络犯罪
“火眼金睛”打击新型网络犯罪
电子数据鉴定:乱花渐欲迷人眼
手机网站制贩传播淫秽电子信息案件的几个问题
以牟利为目的向淫秽网站投放广告的行为如何定罪
网络敲诈勒索、非法经营案件法律适用问题探讨
Chapter7司法制度
让“法律之门”向公众敞开
迈向精密化的司法
回应型法与法治的构建
司法过程的性质与法官的角色
司法如何对待当事人的非理性诉求
系统构建青少年犯罪防范机制
司法改革能否在基层突破
通过改革凝聚司法共识
刑事审判的精义在于依法独立公正
新时期司法如何坚持群众路线
践行群众路线要着力解决“六难”、“三案”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