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官物语

法官物语

法庭泪目手记 倾听法官心声 感受司法温度
  • 字数: 13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日)长岭超辉 著;阿班布 译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11-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16578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8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长岭超辉著的《法官物语》以法官之声为线索,收录了99个真实的法庭故事。在这些关乎生与死、罪与罚、爱与恨的法庭故事中,通过品味那些平时不易流露的法官内心的真实声音,读者诸君或许可以更加感性地认知到,司法究竟是怎样运作的,以及正义是怎样实现的。
作者简介
长岭超辉,男,日本畅销书作家,1975年出生于日本长崎县。九州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一边担任补习班的指导老师和家庭老师,一边以成为律师为目标准备司法考试;但七次参考,七次失败,初心受挫。目前,过着兼职工作、抽空去法院旁听的自由日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艰难:抉择他人生死
法律随笔1:法官的自称
第二章肃静:法庭不得放肆
法律随笔2:法袍小影
第三章权贵:一律平等待之
法律随笔3:审判员与法官
第四章勇气:宣告无罪释放
法律随笔4:陪席审判员
第五章洞察:明辨阴谋是非
法律随笔5:审判委员会
第六章泪目:人生的修罗场
法律随笔6:日本的司法权
第七章幸福:偶尔谈情说爱
法律随笔7:谈谈检察官
第八章雄辩:欲责而先褒扬
法律随笔8:决定判决的因素
第九章代言:为无辜的逝者
法律随笔9:辩护律师
第十章加油:请重新站起来
后记
番外篇
主要参考文献及网址
摘要
你们听过佐田雅治的《补偿》这首歌吗? “虽然有些突兀,但我想问一下,你们听过佐田雅治的《补偿》 这首歌吗?你们哪怕只是读一读这首歌的歌词,就会知道你们关于反省的辩护,为什么不能打动人心了。” 2002年2月19日,东京地方法院的山室惠审判长针对因涉嫌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提起诉讼的两名少年,宣读了 “3至5年”不定期徒刑的判决。对于这两名少年来说,即使想要尽快获得新生,至少也要在监狱里呆三年。因此毫无疑问,这是实刑判决。 持续殴打严重醉酒者这一犯罪行为本身的性质是恶劣的。尽管被害人一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失,但却并没有因此而被被告人夺去生命的理由……在宣读如上主旨的判决理由之后,山室法官说出了本文开头的那段话。 “你们几个家伙,好好向我道歉!连‘对不起’都不会说吗?啊?!” 在深夜的地铁车厢里,回响着一位中年男子的声音;而遭受斥责的,是四名18岁的少年。这是因为乘兴玩到深夜的四个人从东急田园都市线?涉谷站上车的时候,其中一个人的身体碰到了牧显先生脚尖的缘故。 四人毫无抱歉之意,无视牧先生,继续起劲地聊天。 那天夜里,大醉的牧先生正在回家的途中。牧先生本来就看不惯不讲道理的人,一喝点酒与生俱来的正义感就涌现出来的事儿,也经常发生。据说,他曾在小酒馆里严厉批评一位举止不文明的客人,遭到对方挑衅后还与其争执起来。 在涉谷站之后的第2站三轩茶屋站,牧先生曾一度下了地铁。但也许是一直压抑的怒气到达临界点了吧,走出地铁门的牧先生突然转过身来,双手扒住尚未完全关闭的车门,朝车厢内的四名少年大声怒喊。 接下来的一瞬间,车门再次打开了。这是列车长以为牧先生想上车便按下了控制车门的“开”的按钮的缘故。然后,只见四个人影蹿到站台上,将牧先生围住。 2001年4月29日零点10分,三轩茶屋站暴行事件发生了。随后,警视厅世田谷署制作出逃亡的四名犯罪嫌疑人的全身画像,向公众寻求线索。据说,警察在涉谷站周边粘贴的画像超过一万张。 5月4日一早,牧先生在接受治疗的医院里身亡,享年43岁,死因是头部遭受打击导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四名少年两人一组,分别出现在神奈川县警相模原署和警视厅町田署,是当天夜里的事情。四人从电视新闻中得知牧先生死亡后,取得联系经过商量后决定一起去警察署。 “是我们干的……” 在相模原署里,两名无业少年轻声说道。而当警察问“干了什么”的时候,两人却闭紧嘴巴不做声。毫无犹豫回答“是三轩茶屋事件”的,是陪同其中一个少年一起来的父亲。 四名少年中,有两人以殴打、踢踹的方式向牧先生施加暴行,对于他们,考虑到案情的严重性,法院决定不在家庭法院而在地方法院公开审理。剩下的两人,由于他们的过错是对另外俩人的殴打“光看着,放任不管”,法院以犯罪嫌疑不充分为据,当庭予以释放。 在东京地方法院刑事审判庭接受审判的两名少年,重复着“我感到很抱歉”“我在检讨”“非常对不起”这样表示道歉的话。但从他们淡漠的态度来看,很难说他们已经真正认识到夺去一个人的生命这件事的深刻含义。 文章开头提到的“佐田雅治的说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审判人员以歌曲对被告人进行说教,在日本尚属罕见,因此电视和报纸媒体对此大加报道,一时成为热门话题。 得知此事后,佐田先生也发表了感慨:“因为法在裁决人的内心方面能力有限啊。” 判决的次日,身处东京拘留所的一名少年收到了一封信。寄信人是他的婶婶。信中抄写着偶然从音乐CD中听到的《补偿》这首歌的歌词。 据说,后来当一名少年的目前前来探视时说道“往后啊,即使要花很长的年月,也要拼命努力向被害者的家属表示诚意。请求别人的原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少年答道:“我知道了。” 话说回来,《补偿》这首歌的歌词部分取材自现实生活——那是关于一名交通事故中的加害者,在事故后牺牲自己的幸福和快乐,拼命赚钱,每月不间断地把钱汇给交通事故遇害者的妻子的故事。想要听法官说话,有哪些机会? 在公开的场合,能够听到宝贵的法官的声音的机会,存在于下文列举的几种情形当中。补充询问 在法庭审判过程中,检方和辩方会分别从自己的立场出发,轮流对站在证人席上的证人或被告人进行一系列的提问。即便上述交叉询问已经结束,但只要主审法官心怀“询问进行得仍然不够充分啊”这种感觉时,便可以自行向证人或被告人进行补充询问。 有时候,我觉得法官的这种补充询问与其说是“询问”,还不如说是针对被告人的训导或说教。也有很多人专门为了听法官的这种训导或说教,才挤在旁听席上的。判决理由    在判决中,法官应就主文(例如,刑事判决的主文是指被告人是有罪还是无罪以及在有罪的情况下判处何种刑罚的部分)结论背后的理由进行论述。这种论述要表明法官依据证据及证言等认定了何种事实、根据哪些法律推导出如此结论。不过,在论述的过程中,因具体审案法官的不同,经常会出现一些体现该名法官独特语言习惯及价值观的内容。这也正是判决理由具有魅力的原因。补充发言、感言、旁论 此类言论大多发生在法官宣读完判决理由后,是以世人为倾听对象发表的建议。尽管这类言论并没有强制力,但有时会成为政府或地方自治体行动的依据。例如,在因使用没有进行加热处理的血液制剂导致大量白血病和肝炎患者感染艾滋病的案件中,便是如此。1996年,就任厚生大臣的菅直人代议员,彻查显示存在行政过失的资料,面向死去的受害人的遗照跪地谢罪。他迅速采取的这些行动获得了世人的认可。而促发这些行为的源头,正是东京地方法院和大阪地方法院在前一年的10月共同就“药损感染艾滋病诉讼案”进行调解时,在“感言”中针对“政府反应迟缓”所进行的严厉指责。说教    这种发言以刑事案件及青少年案件为对象。在判决公审中,当法官宣读完判决书的正文和判决理由宣之后,“说教”便是它们再次对被告人的将来提出建议的机会。序言中提到的“佐田说教”也属于这种类型。    “说教”绝非法官一时心血来潮而说的话,而是日本《刑事诉讼规则》第221条 中列举的一种具有法令依据的行为。它的正式名称为“训诫”,但在本书中则采用大家较为熟悉的“说教”这一媒体用语。闭庭后    法官在宣告闭庭后,在法庭上所说的一些非正式的话。此类发言才有可能是法官一时的心血来潮。其他(法庭外) 主要指法院的代表人(长官、院长)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司法记者们的提问。还有因犯罪被逮捕的法官在接受警察、检察官的调查时所作的供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