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天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1卷)

天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1卷)

  • 字数: 331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金观涛,刘青峰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0-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203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9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从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假说出发,讨论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与近代西方文明扩张这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冲击,探讨中国文化融合消化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共同模式,并进而揭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内容简介
《天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是金观涛、刘青峰继《兴盛与危机》、《开放中的变迁》之后,第三部关于“超稳定结构”学说的著作。《天下·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超稳定结构与中国政治文化的演变(第一卷)》延续前两本著作的方法理论,继续从中国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假说出发,讨论中国历代政治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化机制。通过比较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与近代西方文明扩张这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冲击,探讨中国文化融合消化外来文化所具有的共同模式,并进而揭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
作者简介
金观涛,1947年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研究。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南山讲座教授。
目录
目录第一版序作为思想的思想史研究——简体字版序第一章 导论:文化融合的模式1.1 一个被历史遗忘的课题1.2 有没有思想变迁的长程模式?1.3 一体化结构中的意识形态1.4 道德价值一元论和天人合一结构1.5 “应然”的扩张:中国文化连续性之谜1.6 外来冲击影响中国文化的方式:道德可欲性的破坏1.7 价值逆反对外来文化的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1.8 常识理性、文化融合以及本书的内容和结构第二章 第一次融合2.1 “应然”世界面临的三大冲击:古文经、天灾和少数民族入侵2.2 价值逆反以及“天道无为”2.3 道德形而上学化与放诞之风气2.4 修身与佛教2.5 中国文化对佛教选择性吸收和创造性重构2.6 魏晋玄学的三个阶段2.7 道德乌托邦的起源和超越意识的形成2.8 常识理性是如何成熟的2.9 中国文化的三个不同层面第三章 理性化以及意识形态再塑造3.1 隋唐时期的文化3.2 常识理性对儒学社会功能的支持和矛盾3.3 观念整合与理性化3.4 儒学如何利用佛教的修身方法3.5 理性化途径之一:程朱理学3.6 理性化途径之二:陆王心学3.7 宋明理学第三系和断裂型3.8 中国文化的理性结构第四章 外来冲击与中国近代传统4.1 西方的两次扩张4.2 强化事功的变异4.3 经世致用和清初思想谱系4.4 王船山哲学的结构4.5 黄宗羲的气论和《明夷待访录》4.6 戴震如何用气论批判“以理杀人”4.7 中国现代思想与儒学强化事功变异的关系第五章 清代思想变迁的内在动力5.1 内部动力:考据和朴学5.2 中国“科学主义”的源头5.3 清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5.4 为什么中国近代传统不能应付西方现代化挑战?5.5 意识形态近现代转型的结构第六章 经世致用的兴起与失败6.1 经世致用的三个阶段6.2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理学经世派”6.3 洋务运动的局限6.4 西方影响的边缘性质6.5 走向判决性检验6.6 转型时期的开始第七章 革命乌托邦的起源7.1 中国现代思想的开始7.2 价值逆反之一:革命人生观和革命道义7.3 价值逆反之二:中国式的进步观7.4 唯气论、尚力说和辩证唯物论7.5 价值逆反之三:大同理想和共产主义7.6 无政府主义的类型7.7 革命乌托邦、民粹主义与拟佛学7.8 两次价值逆反的结构性比较第八章 第二次融合的逻辑8.1 西方近现代思想变迁的大趋势8.2 为什么科学一元论取代二元论?8.3 非道德的正当性——权利的起源8.4 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社会主义8.5 国家独立与个人自主8.6 权利道德化的历程8.7 中国文化如何选择西方近现代思想8.8 第二次融合的三个阶段附录一 图表目录附录二 参考文献附录三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