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澳大利亚演讲家力克·胡哲在畅销书《永不止步》中讲道:美国特勤局在2002年发布过一份报告,内容涉及该机构针对37宗学校枪击案所做的调查研究,这些事件有71%将恃强凌弱定为一个要因。2019年8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创新发展白皮书(2009—2019)》指出,当前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经成为校园伤害案件的重要诱因之一,近半数的校园欺凌行为发展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事件。远的且不追溯,仅仅在2019年,媒体公开报道的涉嫌学生欺凌的恶性事件有:4月,湖南保靖一名女中学生被两名女生打死在女厕所;5月,江苏淮安3学生相约殴打同学遭反杀致2死1伤、甘肃陇西中学14岁男生被同学殴打致死;8月,湖北襄阳东津职教中心一15岁高中生被宿舍3名同学围殴致死。这些案例表明,欺凌者们的欺凌行为如果不能及时矫正,往往愈演愈烈,甚至引发恶性事件。所以,我们应当将更加关注青少年犯罪的重要诱因——欺凌行为的预防和治理。这既关乎阳光校园的建设,更关乎社会的和谐稳定。学生欺凌有多普遍?2009年,芬兰 Christina Salmivalli教授在KiVa项目研究中发现,有10%到40%的学生遭受短期或长期的欺凌。2015年6月,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公布的《中国校园欺凌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中小学生受欺凌的发生率高达25.80%。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学校暴力和欺凌:全球现状和趋势,驱动因素和后果》报告显示,全球校园1/3的青少年遭到欺凌。同时, 这些报告也无一例外的指出,校园欺凌存在多种形式,除肢体欺凌外,言语欺凌和关系欺凌也是常见的欺凌方式。近期热播的影片《少年的你》之所以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校园欺凌的普遍性、隐蔽性和危害性以及公众的关注度、共鸣感。对欺凌的漠视甚至掩盖,极易酿成极端事件,给不特定多数人带来安全隐患。比如2018年4月,陕西米脂县第三中学的赵泽伟事件。“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当前我国国内的学生欺凌预防和治理正处起步阶段,专业机构及人才匮乏,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普遍缺乏专业、系统教育培训,学校的制度建设和应对措施不完善,防治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针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出,要建立校园欺凌防控制度,对学校教职员工、学生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培训和教育。作为组建于2008年的教育法律服务专业团队,我们一直关注并积极参与学生欺凌的预防和治理。先后在盈科总部的支持下成立了盈科(中国)校园欺凌研究中心;开通了面向全国的反校园欺凌救助热线“400-770-9199”,借助盈科全国68家分所(截至2019年10月)的平台优势成立分中心,跟踪和分流校园欺凌案件;开展学生欺凌防治的法律政策实务研究,创新性的编排反欺凌教育戏剧《别样芳华》,创作主题歌曲《一起长大》;在青岛市教师培训基地、中国海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及60余所中小学校举办学生欺凌防治专题讲座;推动盈科总部与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共同发起“生命关爱”公益项目……这期间,我们愈发体会和认识到,学生欺凌的预防、识别、调查、认定、教育、惩处、疏导、安抚等环节涉法涉诉事项多,法律与政策专业属性强,对学校师生及家长开展专业、系统、持续的教育培训十分必要和紧迫。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得到了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梅向荣主任、李华主任的全力支持,在团队成员的协作努力下,将这些年来的讲座课程及服务成果进行系统总结、提升,辑成了这本实务指引。这本实务指引,以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为主要阅读对象,共30讲,全面系统的讲述了学生欺凌预防与治理的相关对策措施。这30讲分为三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第1至8讲),属于基础篇,主要讲述学生欺凌的构成要件、关联行为甄别、学生欺凌行为的类型化分析、学生欺凌角色、学生欺凌的行为危害及产生根源、学生风险评估与预警等内容。第二部分(第9至20讲),属于学校·教师编,着重讲述学校和班级两个层面的总体预防体系和具体预防策略、措施、方法,并从专项调查、现场处置、调查认定、家校沟通、舆情应对、教育惩戒、事后恢复等环节提出全要素的防治措施。最后一部分(第21至30讲),属于家长·学生编,主要从家长职责、亲职教育、家教模式、识别学生欺凌、对各角色引导以及处置、家长沟通与交涉、学生应对欺凌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指引建议和措施。教育部等11部门于2017年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中规定了具体的治理内容及措施,明确指出: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学校开展等方式,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山东省教育厅等11部门于2018年联合印发《山东省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中同样规定:各市、县(市、区)教育部门要通过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或组织学校开展等方式,定期开展针对全体学生的防治学生欺凌专项调查,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或已经发生、正在发生的欺凌事件。同时,方案针对于欺凌事件作出严格规范调查处理的规定:学校根据实际成立由校长负责,教师、少先队大中队辅导员、教职工、社区工作者和家长代表、校外专家等人员组成的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事件是否属于学生欺凌行为及时进行认定。是以,律师在其中的专业力量是不可替代的。这本实务指引,更是为律师作为第三方参与学生欺凌提供了指引和帮助。这本实务指引以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学校治理体系为依据和基础,同时吸收借鉴国外有关学生欺凌防治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成功经验。既有学生欺凌的基础理论、法律政策介绍,也有典型案例解析和具体的策略方法指导,更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创新探索。在这本实务指引即将付梓之际,再次衷心感谢梅向荣主任、李华主任的全力支持,感谢团队成员的无私付出,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中国校园欺凌研究的先行者、山东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张文新教授的鼓励,感谢这些年一直信任、支持我们的各位中小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学生欺凌防治是一项充满爱与责任的事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付出! 一切为了孩子!邵守刚2019年11月于山东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