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 字数: 4000000.0
  • 装帧: 盒装
  • 出版社: 中州古籍出版社
  • 作者: (北宋)司马光 撰 著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485403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128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全文大字本》由(北宋)司马光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从小爱好史学,听人讲《吕氏春秋》一遍,即能复述其大意。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中进士。嘉年间,司马光开始了编撰《资治通鉴》的工作。参与此书编修的还有刘恕、范祖禹等三人。全书于元丰七年编完,前后共历时十九年之久。另外还编有《目录》、《考异》各三十卷,到元七年全书始雕版印成。
司马光的名字,连中国儿童也不陌生,“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妇孺皆知。若按如今时尚评选古代十大杰出少年,想来这位幼年即有见识的官宦之子必名列其中。他与司马迁并称为古代史家双绝“两司马”,因为他留下一部三百万字的我国首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而且至今它还是全国各大书店的畅销书。历史上诸多的冲突与整合、光荣与腐败、圣洁与阴谋,都在卷中徐徐展开……但是,生前以聪明、廉洁扬名的司马光,死后却遭夺官、砸碑的厄运。
1086年10月11日,官至宋朝宰相的司马光受中风的多时折磨去世,享年68岁。弥留之际他念念不忘的,是已故神宗皇帝下令在杭州刊刻的《资治通鉴》尚未完成付印。
三年前写完《资治通鉴》时,司马光因耗费了十九载心血,已齿落发白自感来日无多,预留下丧事不可奢华的遗嘱。他死后殓入早备好的薄棺,遗体仅盖一旧布被,随葬的只是一篇专门颂扬节俭的文章——《布衾铭》。前来吊唁的太皇太后、皇帝和大臣看到府中萧然,满屋图书,床上铺一领旧竹席,都慨叹不已。朝廷送来2000两丧葬银,其子遵父遗命全部退回。此种情景,在盛行厚葬陋习的封建社会可谓罕见。
司马光生前廉洁,又以反对纳妾、夫人亡后不续娶而有口皆碑,其扬名天下却是在他六七岁时。由于父亲长期任掌管皇家藏书阁的三司副使,司马光有比他人更优越的读书条件,且比一般纨袴子弟更愿动脑。童年司马光在花园玩时,小朋友落入水缸,他临机想出以石头打破缸救人的办法,其机智的表现随后被画工绘成《小儿击瓮图》在汴梁张贴。成年后的司马光沿着读书做官仕进之路节节高升,多数时间是任学士、翰林等闲职。宋代官员在历朝中薪俸属最多,司马光又受皇帝器重并有丰厚写作经费,虽号称两袖清风,也能在洛阳买下一处花草繁盛的“独乐园”多年专心著述。后世那些穷酸的文人学子观此,还是会羡慕不已。
同童年救人时开创新举措相反,司马光成年后为官却一向强调“守常”。他临终前为相,仅数月便把文坛老友、政坛对手王安石实行的新政全部废除,这同当初王安石的变法一样也引起天下骚然。司马光死后八年,哲宗皇帝便将他打成“奸党”,追夺官誉谥号并砸了刻有御书的墓碑。又过了三十余年,金兵南下摧枯拉朽般轻易攻下汴京,宋朝两个皇帝成了俘虏,汉族后来长期以此为奇耻大辱。北宋元气是为王安石变法所伤,还是被司马光复旧所坏,几百年间史家争论不休。司马光在学术上成就斐然,不过在政治上却肯定是个悲剧人物。
目录
《资治通鉴.一》
卷第一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
安王元年至二十六年
烈王元年至七年
卷第二 周纪二
显王元年至四十八年
……
《资治通鉴.二》
《资治通鉴.三》
《资治通鉴四》
《资治通鉴.五》
《资治通鉴.六》
《资治通鉴.七》
《资治通鉴.八》
《资治通鉴.九》
《资治通鉴.十》
《资治通鉴.十一》
《资治通鉴.十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