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碳金融研究

绿色经济背景下的碳金融研究

  • 字数: 23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欧阳杉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20247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331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2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碳金融的相关主体包括提供资金方、接受资金方及进行碳金融产品设计、交易中介等辅助方。碳金融投资的项目包括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碳排放交易指标、森林碳汇等。碳金融的具体内容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碳保险、清洁生产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等。从狭义理解,碳金融的主要内容可集中概括为:通过金融工具转移环境风险并实现环境目标的碳约束行为;从广义理解,所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解决方式都可以视为碳金融的内容。本著作以广义的碳金融作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那些狭义理解上突出金融特点的碳金融内容。
作者简介
欧阳杉,女,汉族,湖北荆州人,中国人民大学环境法学博士,云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讲师并从事环境行政法律实务。主要研究方向: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目录
导论
第一章气候变化问题演进
第一节气候变化概述
一、气候变化的含义
二、全球变暖的原因
三、气候变化从科学命题演进为国际社会议题
第二节气候变化带来的环境损害
一、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危害
二、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第三节气候变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
一、气候变化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二、气候变化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
三、气候变化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本章小节
第二章碳减排的途径选择
第一节行政减排
一、规划减排
二、政策减排
三、提倡、宣传低碳经济
四、行政减排的不足之处
第二节能源技术减排
一、我国能源结构分析
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三、低碳技术创新
第三节市场减排
一、碳税
二、碳交易
第四节基于行政和市场的碳金融减排及其定位
一、碳金融的含义
二、碳金融活动的主体
三、碳金融活动的对象
四、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业务
五、碳金融中介服务
六、碳基金
七、碳金融在减排格局中的定位
本章小结
第三章碳金融的历史、相关理论和国际实践
第一节碳金融的历史
一、碳金融的起源:1997年以项目为基础的碳交易市场形成
二、碳金融的发展
三、碳金融在中国:以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为主要依托,以自愿减排为发展空间
第二节碳金融的理论来源
一、外部性理论
二、绿色金融理论
三、气候风险管理理论
四、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
第三节碳金融的国际实践
一、欧盟
二、美国
三、日本
本章小结
第四章碳金融在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碳金融在中国的立法、政策
一、法律层面的碳金融立法实践
二、行政规章层面的碳金融立法实践
三、地方政府规章
四、其他政策性文件
第二节碳金融在中国各省市的实践
一、北京市
二、天津市
三、上海市
四、重庆市
五、深圳市
六、广东省
七、湖北省
第三节我国碳金融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中国碳金融缺乏法律层面上的直接存在依据
二、碳金融的主要政策依据缺乏稳定性
三、碳排放权的法律定位不清晰
四、在碳金融犯罪方面缺乏针对性的刑法规制
本章小结
第五章中国的碳金融发展建议
第一节对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的分析建议
一、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SWOT(态势)分析
二、碳金融市场发展战略建议
三、建立本国的碳金融体系
第二节对我国碳金融立法、政策的完善建议
一、保持政策为主导、法律为基础的制度保障方式
二、以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作为碳金融立法的主要尝试形式
三、确立中国碳金融法律制度构架的基本原则
四、充实碳金融制度的关键内容
五、加大人才的引进和发展力度
第三节碳金融相关产品的开发
一、碳金融产品创新
二、碳信贷产品创新
本章小结
附:部分相关法律法规文件汇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中文版)
参考文献
致谢
摘要
导论碳金融是以金融手段支持以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减排的制度构建和活动,其根本价值在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气候生态系统安全。碳金融的科学依据是气候变化对人类健康、安全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必须减排温室气体维护气候稳定。1992年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16年的《巴黎协定》持续肯定了这一依据并将温室气体减排从理论转化为各国的实际行动。碳金融的理论基础包括气候经济学、环境金融学、外部性理论、气候风险管理理论、企业的社会责任理论等。碳金融的相关主体包括提供资金方、接受资金方及进行碳金融产品设计、交易中介等辅助方。碳金融投资的项目包括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碳排放交易指标、森林碳汇等。碳金融的具体内容包括直接投融资、碳指标交易和银行贷款、碳保险、清洁生产发展机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等。从狭义理解,碳金融的主要内容可集中概括为:通过金融工具转移环境风险并实现环境目标的碳约束行为;从广义理解,所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市场解决方式都可以视为碳金融的内容。本著作以广义的碳金融作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那些狭义理解上突出金融特点的碳金融内容。国际市场碳金融规模已超过1千亿美元,而我国碳金融市场处于发端阶段,年均交易额约为20多亿美元。我国目前现有7家碳金融交易平台,即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深圳碳排放权交易所、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重庆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从事基于CDM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总的来说,我国碳金融整体处于萌发状态,碳金融法律法规及政策制度、碳金融交易平台、碳金融产品设计、碳金融信息服务、碳金融纠纷解决机制都在创建之中,面临很多原创性问题,与欧美发达国家碳金融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当前,低碳经济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寻求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碳金融成为我国不得不参与的国际游戏规则。因此,碳金融研究在我国具有保护环境和绿色经济转型的双重现实意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