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开放中的变迁

开放中的变迁

《中国思想史十讲》《历史的巨镜》金观涛 刘青峰著作
  • 字数: 352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金观涛,刘青峰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12315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45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金观涛、刘青峰著的《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2010年版》繁体字版初版于1993年香港,是《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续篇,2010年由法律出版社在内地抢先发售出版。本书延续了超稳定结构的分析假说,探讨了1840~1956年中国社会宏观结构的变迁,用超稳定结构假说来诠释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提出超稳定结构在对外开放条件下的行为模式。
作者简介
金观涛,现任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目录
书与人生——写在《兴盛与危机》(增订本)、《开放中的变迁》再版之际
导言:寻找历史之路
第一章超稳定系统的两种行为模式
1.1对新历史观的渴求
1.2古代史和近现代史的统一观
1.3中国社会的独特组织方式
1.4一体化结构和王朝周期性更替
1.5西方冲击下的行为模式
1.6各章内容简介
第二章对外开放和洋务运动
2.1对西方冲击反应的迟钝
2.2太平天国大动乱的历史功能
2.3“官办现代化”的开始及其局限
2.4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
2.5甲午之战:中国大惊醒
2.6意识形态危机的类型和阶段
2.7从戊戌变法到义和团运动
第三章一体化结构解体的逻辑
3.1王权衰落与地方主义
3.2清末新政:旧体制的自我摧毁
3.3绅士城市化和新知识分子
3.4长期趋势:宗法家族的解体
3.5城市兴起与绅商资本主义
3.6辛亥革命:绅权与王权的对抗
第四章社会整合危机
4.1共和国幻象
4.2民主政治为什么失败?
4.3行政现代化的困难
4.4洪宪帝制流产和军阀失控
4.5军绅合流与农村的破坏
第五章意识形态更替机制
5.1新文化运动的三个前提
5.2批判绅权
5.3走出传统角色的新知识分子群体
5.4突破伦理中心主义
5.5“整体性反传统主义”
5.6在“科学”、“民主”、“白话文”运动背后
5.7启蒙的异化
5.8逆反价值与传统结合
5.9三民主义和马列主义
第六章中国社会的重建
6.1开放条件下的社会整合
6.2列宁式政党的功能
6.3党军和北伐
6.4工农大革命:新意识形态的传播
6.5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第七章国民党及其脆弱的统一
7.1三民主义向传统的回归
7.2金字塔的倒砌:国民党政治结构
7.3内忧外患下的“黄金十年”
7.4八年抗战和过度动员
7.5泥足巨人的末路
第八章中国共产党的兴起
8.1共产革命怎样与中国农村关联
8.2贫农经济与农村建党
8.3马列主义儒家化
8.4思想与当代“圣王”
8.5干部队伍大扩张
8.6逐鹿中原城乡决战
第九章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9.1超级官僚社会的确立
9.2利用农业积累实现工业化
9.3商品粮短缺和“统购统销”
9.4城乡隔离和农业合作化
9.5市场的萎缩
9.6政治经济一体化:放弃新民主主义
第十章大历史观
10.1解除魔咒
10.2一体化结构的束缚
10.3超稳定系统应付外来冲击的模型
附录一图表目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