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医疗事故与刑法

医疗事故与刑法

  • 字数: 25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法律图书有限公司
  • 作者: (日)甲斐克则 著;谢佳君 译
  • 出版日期: 2017-12-01
  • 商品条码: 9787519705961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30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近年,医疗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医疗事故”与“医疗过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以往要追究医疗过误的法律责任,一般将重点放在从某一方面特定某个人,即采用“个人模式”,但是,很近学界将焦点集中在了“组织模式”上。甲斐克则著的《医疗事故与刑法》通过日本近期发生的代表案例出发,在深入研究了医疗事故与刑法的界定问题的同时,提出了建立医疗事故的被害人救济系统等建议。
作者简介
甲斐克则,早稻田大学大学院法务研究科研究科长、教授,法学博士。日本刑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医事法学会代表理事、日本生命伦理学会理事。出版著作10部、译著2部,参与编著18部。
目录
引言
序章医疗事故的法律规制与风险管理——从刑法·医事法的视角出发
一、序——“医疗事故”与“医疗过误”的意义与区别
二、医疗过误法律规制系统的现状
三、医疗过误与注意义务
四、近年来刑事医疗过误判例的动向
五、医疗事故的法律规则与风险管理
六、结语——确立医事审判制度之建议
第一章医疗过误刑事判例中注意义务的变迁
一、序
二、医疗过误的类型与医疗过误刑事判例的时期区分
三、结语
第二章医疗事故与刑事法的现状与课题
一、序
二、医疗专门执业者的“过失竞合”论之新动向
三、医疗专职人员直近过失的动向
四、结语——医疗事故与刑事法的对应
第三章刑事医疗过误与注意义务论
一、序
二、刑事医疗过误与民事医疗过误注意义务理论之比较探析
三、近年刑事医疗过误判例中的注意义务理论分析
四、结语——今后的课题
第四章异型血输血过误
一、事实概要
二、判决要旨
三、解说
第五章护理人员取错药品与医疗事故
一、序
二、因护理人员单纯的过错而导致患者死亡案——都立广尾医院案
三、经过复杂因果链锁终因护士拿错药品导致患者死亡案——3%狄布卡因(Dibucaine)案
第六章团队医疗与医疗事故
一、序
二、团队医疗中发生事故的结构
三、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弄错患者”案判决
四、团队医疗与刑事过失
第七章医疗事故与过失竞合——以横滨市大弄错患者案之最高法院决定为契机
一、序——问题所在
二、横滨市大弄错患者案最高法院决定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再论过失竞合论
四、结语
第八章医疗与过失责任的界限——福岛县立大野医院案判决的分析与新的解决模式
一、序——问题所在
二、医疗事故与医师被逮捕的相关问题
三、大野医院案判决的分析
四、医疗事故与过失竞合——提倡“过失犯的脱离”理论
五、结语
第九章药害与医师的刑事责任——以药害艾滋案帝京大渠道一审无罪判决为出发点
一、序
二、实行行为人A医师的地位以及职务权限与实行行为的内容
三、结果回避可能性以及结果回避义务与比较衡量论的问题
四、预见可能性判断的问题
五、结语
第十章药害与制药公司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药害艾滋案绿十字渠道判决
一、序
二、药害艾滋案绿十字渠道概要
三、判决理论及其分析
四、药害与制药公司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五、结语
第十一章药害中公务员的不作为与刑事责任——药害艾滋案厚生省渠道最高法院决定
一、事实概要
二、决定要旨
三、评论
第十二章大规模医疗事故与过失犯论
一、序
二、药害与过失犯论
三、医疗事故中的“过失竞合”与“管理·监督过失”
四、结语
第十三章刑事医疗过误与过失竞合以及管理·监督过失
一、序——问题所在
二、与医院的诊疗体制有关的管理·监督过失
三、有关医院安全保障体制的管理·监督过失
第十四章新西兰的医疗事故与被害人救济
一、序——问题所在
二、新西兰医疗事故处理系统的历史变迁
三、新西兰医疗事故处理系统的现状与意义
四、结语——给日本的启示与医疗事故被害人救济之课题
终章医疗事故的报告义务·医事审判制度·被害人补偿
一、序
二、日本的死因究明制度概述
三、医疗事故与《医师法》第21条的报告义务之间的关系
四、医疗事故的报告义务与《医师法》第21条改正案的启示
五、结语——对构建医事审判制度与确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憧憬
摘要
总序歌乐葱葱,嘉陵滔滔。当历史的车轮跨入2013年之际,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铿锵脚步和西南政法大学的风雨征程,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走过了六十年的峥嵘岁月。六十年,对于一个人而言意味着花甲之年,但对一个学校和学科而言却正当壮年。在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癸巳年,由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组办的“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诞生了,我们以这种特殊的方式向走过的光辉岁月致敬,向即将迎来的全新征程启幕。六十年一甲子,走过的是匆匆脚步,留住的是辉煌记忆。1953年,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由四川大学、重庆大学、云南大学、贵州大学等西南著名高校法律系的刑法学科合并组建而成。在六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以邓又天、董鑫、伍柳村、赵长青、高绍先、李培泽、朱启昌等为代表的老一辈学者,以陈忠林、邱兴隆等为代表的中年学者,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本学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成绩,1981年成为全国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的刑法学科之一,1995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科,2001年成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刑法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经过几代人的薪火相传和不懈努力,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已经成为具有雄厚学科基础和优良学术传统、在全国发挥重要影响并且具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省部级重点学科。本学科历来注重学术著作的产出,在过去十年间,曾以“西南刑事法与毒品犯罪研究文库”、“西南毒品问题研究文库”等为丛书名,出版发行了一系列的著作,展示了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人的良好形象。但是,由于原有丛书中的每部著作分属于不同出版社出版,每本著作在版式、体例、风格等方面并不完全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丛书所应具有的社会价值。2013年年初,为大力加强学科建设,承蒙法律出版社的盛情支持,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决定积极整合学科力量,将本学科拟出版的优秀著作纳入“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以下简称“文库”),以学术文库的形式公开出版发行。“文库”将延续“西南刑事法与毒品犯罪研究文库”等既往丛书的基本精神,秉承思想交流与学术创新的基本宗旨,着力打造学术精品,展示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人形象,献力中国刑法学术发展。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是学科建设的两翼。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具有数量规模庞大、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优化、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科研任务一线,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立项、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获奖等方面成绩斐然,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本学科在大力加强科学研究的同时,也着力于人才培养。自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以来,本学科已培养了近百名博士,他们活跃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务的各个领域,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在一定意义上也是本学科所取得的成绩。为此,“文库”将立足本学科,主要出版本学科教学科研人员的优秀著作;同时,“文库”也将选择本学科培养且已经毕业的部分博士的学位论文或其他优秀学术著作出版。为了发挥“文库”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应,体现学术丛书的性质,“文库”将采取不定期常年出版的形式,对于拟出版的著作由“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同意后出版,每本著作连续编号,力争将“文库”打造成为规模较大、质量上乘、影响广泛的学术精品。“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法治之路是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在饱经沧桑历史之后作出的选择,时至今日,法治中国已经成为法律人矢志不渝的共同追求。诚然,法治之路不会一马平川,甚或还会荆棘塞途。但是,涓涓细流,汇聚成潮,只要每一个人都用心去尽一份力,梦想终会成真。回顾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很多领域无法可依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建成,法治从艰难起步到健步前行。这份成绩的得来,凝聚着包括法律人在内的无数国人多年的追求和心血,其中,不乏法学理论界的鼓与呼。时光荏苒,30年前乃至20年前学术著作匮乏的情形已经不复存在。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许每天都有新的著作出版,也许每天都有新的观点出现,也许每天都有无数人在研究同一个问题,但这一切并不会抹杀理论研究的意义,更不会否定法学理论研究对中国法治实践的意义。事实上,对于当下中国而言,法治实践对法学理论的呼唤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处于深刻转型和社会变迁进程中的中国,有太多的现实问题需要理论关注与研究,这是法学理论界无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法学理论工作者应有的社会担当。我们不奢望“文库”成为夜幕下的灯塔,而更愿其作浩瀚苍穹中一颗闪闪的星星,用朴实无华的光芒照耀行进中的中国法治。因此,“文库”的出版将呈现每一个作者对当下中国刑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为学术交流搭建一个有益的平台,用文字和思考对中国法治发展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得益于六十年的学术积淀,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科历史厚重、师资雄厚、门类齐全、基础良好,积极加强和推进学科建设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深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本学科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与困难,加强学科建设刻不容缓。我们期待着“文库”的出版发行能够为国内外同行了解和认识本学科提供一个窗口,也期待着国内外同行能够以“文库”为平台加强与本学科的沟通交流,国内外同行和广大读者的真知灼见将是我们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学术的生命在于争鸣,思想的火花源于碰撞。我们热切期盼学界同仁以及广大法律工作者为本丛书建言献策,努力推动丛书的发展完善,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共同促进共和国法治事业的健步前行。西南政法大学刑法学术文库编辑委员会2013年5月中文版序言从事医事刑法研究已近40年,在这特别的时期,医事刑法研究系列丛书第5卷《医疗事故与刑法》(成文堂·2012年)由我的学生谢佳君副教授翻译成中文并出版。我的第二本中文版著作由自己的学生翻译,并将被广大中国读者阅读,让我感到无比高兴。本书作为刑法理论丛书,在考虑过失犯理论的同时,分析了大量判例,以因果关系论、注意义务论、预见可能性论、监督过失、信赖原则等理论为中心,探讨了过失不作为犯中的作为义务论,并深入研究了过失竞合乃至过失犯的共同正犯。尤其对过失的竞合问题,提出“过失犯的脱离”理论。本书并不是把该理论只在医疗事故中进行尝试性考察,而是力图将其视为医疗问题,从正面领会并解决问题。但是,从为了避免医疗萎缩而限定对过失犯的处罚上来看,也有超越医疗问题而适用于过失犯一般论的情形存在。另外,本书对刑事案件中的药害问题也深入进行了理论研究。从而详细论述了专家的注意义务论、制药公司相关责任人的过失责任,以及处于国家责任立场的公务员的刑事责任(尤其是作为义务论)。同时,由于本书的归根结底是以医疗安全为目标的,因而还探讨了医疗事故的报告义务问题、医疗事故原因解明系统以及对被害人的赔偿等问题。因此,通过本书便能够对日本的医疗事故与刑法相关的重要问题及学说状况得到理解。虽然在医疗事故的应对上,不同的国家采用不同的方法。但是,对于医疗安全问题,想必都是超越了国界,大家都共同期盼实现的愿望。在该问题上,若在考虑中国的医疗事故处理时,本书能够成为参考之一,我将倍感荣幸。本书的译者谢佳君副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期间,由我指导,从事共犯论研究,并取得博士学位,是一名优秀的研究者。其日语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能力极强,在翻译本书之际,非常细致入微。在此,我深表感谢。最后,希望本书能成为一直持续发展的中日刑事法学术交流的桥梁,同时也期待我的其他更多著作能在中国问世。2016年4月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科长·教授甲斐克则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