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字数: 169.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 作者: 凌欣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1-08-01
  • 商品条码: 9787511822512
  • 版次: 1
  • 开本: A5
  • 页数: 222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由凌欣编写的《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针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省建设展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的研究思路是:历史考察――学理分析和经验教训总结――对策研究。 在进行生态省建设的试点省份中,《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海南、吉林、山东和浙江为例,对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成绩、面临的制约因素以及建设生态省的经验启示进行了研究。通过实践研究,可以看出我国生态省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对于我国生态省建设除给予肯定评价,也应该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看待,既要发现其合理性,也要正视其存在的某些问题。建设生态省这一系统工程需要相关社会主体付出努力,由政府、企业和公众等主体承担与其角色相适应的义务和责任。在对生态省建设新认识和生态省建设主体责任思考的基础上,《环境法视野下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如何进一步促进生态省建设的顺利进行提出对策建议,并完善相关制度或措施以保障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有效实施。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我国生态省建设的提出及其内涵/9
第一节 我国生态省建设的提出/9
一、我国生态环境现状/10
二、由生态示范区到生态省建设的发展/12
第二节 生态省建设的内涵/15
第二章 生态省建设的理论基础/22
第一节 以生态学原理指导生态省建设/23
一、生态平衡原理/24
二、生态系统原理/25
三、生态承载力原理/25
第二节 生态经济学原理/26
一、生态经济学/27
二、以生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建设生态省/28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念/29
第四节 系统工程学方法/33
第三章 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诉求/35
第一节 妥善解决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矛盾/36
第二节 谋求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最大化/39
第三节 生态省建设的主要内容/41
一、建设优质的生态环境/41
二、发展良好的生态产业/43
三、建设和谐的生态人居/50
四、建设先进的生态文化/52
第四章 生态省建设的实践研究/57
第一节 海南生态省建设实践/58
一、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59
二、海南生态省建设取得的成效/59
三、海南生态省建设采取的措施/62
第二节 吉林生态省建设实践/65
一、生态省建设成效显著/65
二、吉林建设生态省采取的措施/68
第三节 山东生态省建设实践/69
一、山东生态省建设规划/69
二、山东生态省建设的成效/70
三、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措施/71
第四节 浙江生态省建设实践/75
一、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75
二、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成就及采取的措施/76
第五节 四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80
一、四省生态省建设的主要成就/80
二、四省生态省建设的基本经验/89
三、生态省建设的制约因素/93
第五章 对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认识和生态省建设主体的责任思考/102
第一节 对生态省建设的基本认识/102
一、生态省建设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102
二、生态省应是一种建设模式/105
三、生态省建设需要全国一盘棋/110
四、生态市、县建设是生态省建设的组成部分/112
第二节 生态省建设主体的责任思考/114
一、生态省建设之政府责任/115
二、生态省建设之企事业单位责任/121
三、生态省建设之公众参与/124
第六章 加强生态省建设的对策建议/129
第一节 树立生态省建设的正确观念/129
一、生态省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129
二、生态省建设应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130
三、以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推动生态省建设/132
四、生态省建设要树立环境保护优先的观念/133
第二节 完善生态省建设的组织管理体系/133
一、完善生态省建设的目标责任制度/133
二、健全生态省建设的综合协调机制/134
三、完善生态省建设政绩考核制度/134
四、建立生态省建设的经济与环境综合决策机制/136
第三节 以生态功能区划和主体功能区划指导生态省建设/141
一、以生态功能区划为指导因地制宜制定生态省建设的任务和目标/142
二、用生态功能区划指导自然资源有序开发和产业合理布局/143
三、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开发政策/144
四、实行有区别的绩效评价体系/144
第四节 建立和完善生态省建设的生态补偿机制/145
一、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生态省建设的需要/145
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进、社会参与的生态补偿机制/148
第五节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省建设/151
一、加大生态省建设的新闻舆论宣传力度,营造氛围/151
二、加强环境教育,培育全民生态意识/155
三、建立和完善信息反馈机制/156
四、切实保护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157
五、举办活动,引导公众参与形式多样的生态建设活动/157
第六节 完善生态省法制建设/158
一、生态省建设的综合立法/160
二、其他有关生态省建设的配套法规体系/160
附录1 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纲要(1996―2050年)/166
附录2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177
附录3 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188
参考文献/208
后记/22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