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万千心理.儿童心理治疗中的心智化:临床实践指导

“心智化理论之父”彼得·福纳吉倾情推荐!解决儿童依恋障碍、关系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等的有效方法
  • 字数: 245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作者: (荷)安娜丽丝·费尔霍伊格特-普莱特(Annelies Verheugt-Pleiter),乔里安·齐瓦尔金克(Jolien Zevalkink)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8450466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29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心智化,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理解自己及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它是保障每个人获得健康的心理和人际发展的最基本能力,是养育者应该具备的重要亲职能力,也是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最基本的专业能力。本书涉及到了全部这三个方面。 依恋理论以及依恋理论框架下的心智化理论,将精神分析和现代实验心理学及认知工作连结起来,不仅为个体自我的形成、社会认知和内在工作模式的发展,同时也为健康的养育,以及有效的临床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理解以及实践框架。以心智化为基础的心理治疗(MBT) 是一种循证基础的治疗方法。这些都已为绝大多数临床工作者所了解。但是,我们目前接触到的MBT基本上以成年人为工作对象,鲜见直接针对儿童心智化的实践工作指导,尽管围绕早年心智化能力发展关键期的干预,可能更具决定性意义--在一切变成难以修复、甚至不 可逆的损伤之前,为孩子提供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 正如“心智化理论之父”福纳吉教授在专门为本书中文版所作序中说的,本书可以作为心智化模型框架下儿童心理治疗培训的基础。它提供了一种富有创新性的整合,将福纳吉的工作与比昂、温尼科特、科恩伯格、阿尔瓦雷斯等人的经典精神分析工作结合了起来,由此 产生的治疗策略为儿童心理治疗创造了一个宽松、易操作的框架,“结构一致、重点灵活”“简单却又深刻”,帮助儿童(也帮助父母)为自己恢复感知和思考的能力。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清晰明了、易于操作的儿童心理治疗手册,适合用于4—12岁的儿童及其父母的治疗。 本书的第一章是这一新版本的导言,概述了本书的写作目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的区别,以及对全书进行了简要介绍。 从第二章开始,正式介绍基于心智化的儿童心理治疗方法。第二章描述了心智化儿童治疗的理论依据,深入探讨了重要概念和理论框架;第三章介绍了该治疗方法适用的目标群体,以及相关的评估工具;第四章介绍了进行心智化儿童治疗时的治疗策略和指导建议,勾勒 了整体的治疗框架,并制定了基本治疗原则和立场;第五章描述了心智化儿童治疗如何应用于父母;第六章聚焦于观察方法,将其作为提高心理治疗技能的一种工具;第七章至第九章描述了在实践经验中观察到的心智化儿童治疗的三组技术,分别为注意调节、情感调节 和心智化;第十章总结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议题,涵盖了相识、治疗设置及治疗中的不同阶段;最后的第十一章讨论了研究课题,为未来的研究指明了道路。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安娜丽丝·费尔霍伊格特-普莱特 (Annelies Verheugt-Pleiter) 成人和儿童精神分析心理治疗师;有30余年与青少年和父母一起工作的经验;多个心理治疗培训项目的督导师和培训师。 乔里安·齐瓦尔金克 (Jolien Zevalkink) 发展心理学家和社会人类学家;研究方向是发展精神病理学,重点关注依恋紊乱、心智化问题和干预措施的效果;对弥合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差距特别感兴趣。 审校者简介 刘翔平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临床与咨询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认证心理学家及注册心理咨询督导师,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分会学术委员;主要研究积极关系、安全依恋和心智化治疗。刘翔平教授已出版了30多本书,200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版导言 第二章  理论概念   儿童心智化的发展   父母使用标识的能力:注意调节作为心智化能力的   发展过程   心智化问题:实现整合的不同发展路径?   结语 第三章  儿童心智化问题的评估   目标人群   评估阶段   结语 第四章  治疗策略   心智化儿童治疗的目标   背景   开放式治疗:为什么?   治疗框架   结语 第五章  帮助父母提高心智化能力   引言   目标人群   父母治疗框架   帮助父母促进心智化的技术   结语 第六章  观察方法   学习目标:治疗中的观察技巧   识别干预技术:简要介绍   如何观察儿童心智化治疗中的干预   结语 第七章  干预技术:注意调节   引言   增强注意调节的技术   接受孩子的调节特点,并调适到相同的水平   培养联结的能力   基于有意行为来工作   通过认真对待孩子的风格,给前语言互动赋予现实价值   结语 第八章  干预技术:情感调节   引言   在界限内游戏   通过内隐和外显的确认来给情感状态赋予现实价值   结语 第九章  干预技术:心智化   引言   探索心理内容   探索行为背后的心理过程   探索互动的心理过程   结语 第十章  治疗概述   首次咨询   设置   初始阶段   中期   最终阶段   结语 第十一章  研究策略   儿童治疗研究:有效性   治疗中潜在的中介或变化机制研究   与治疗中儿童相关的变化的中介或机制   结语 附录A  样例:游戏中的前心智化模式 附录B  干预技术 附录C  术语表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