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留下静的鸟儿/片山恭一
字数: 350千字
装帧: 简装
出版社: 青岛出版社
作者: (日)片山恭一 著作 侯为 译者
出版日期: 2016-01-01
商品条码: 9787555232995
版次: 1
开本: 32开
页数: 493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
¥59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片山恭一代表作《在世界中心呼唤爱》
狂销东瀛350万册
力压《挪威的森林》
成为日本有史以来很畅销小说
你多久没被感动了?
片山恭一抢先发售为中国读者作序
内容简介
叶子在丈夫白江失踪七年后意外的收到了转寄的邮包,里面竟是一截嵌着簧片的管骨!着是兽骨还是人骨?若是人骨主人公又是谁?是否与白江有关联?叶子委托侦探事务所和自己的发小、白江的同学青柳帮忙调查……
片山恭一著的《留下静的鸟儿》主题为“死亡与重生”的故事充满了对人生的疑问:生老病死、婚恋家庭,人们在沉重的负担下度过一生,很后化为魂灵像鸟儿一样飞去,留下静谧……
作者简介
片山恭一,日本有名作家。1959年生于日本爱媛县,九州大学农学系农业经济学专业毕业。二十二三岁开始创作小说。代表作有《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世界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运转》《留下静的鸟儿》等。
目录
第一部 白色大鸟
第二部 雕风之人
第三部 水与梦相逢
第四部 赋予生命之树
摘要
关于《留下静的鸟儿》
在当代的日本社会中,方方面面的情况都在发生急速变化。例如,在大城市里,老旧的建筑被拆毁,崭新的公寓楼和商业设施接连不断地矗立起来。由于这个原因,有些地方的街容只过十年就会发生彻底的变化。此外,由于电脑、手机之类的新产品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十年以前相比,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市场的影响力急剧加大,经济本身业已变成投机性和赌博性极强的行当。这种状况在日本社会中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收入差距和更多的生活贫困人口。经济领域的动荡不安,也给政治、教育和社会保障带来了影响。
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也会受到深刻的影响。善与恶仿佛都变成了虚幻的东西,恋爱和工作仿佛都变成了无所谓的东西。个人的思考和情感仿佛受到外部力量的操控,我们感受不到自身存在的确切性,无法对自己的人生给予信赖。
这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们,也都感受不到自己人生的确切性。难道自己活在某个别人的人生当中吗?主人公之一白江的失踪就含有这种意味。另外,白江周围的人物,例如青柳,他也感到自己的人生仿佛是虚假的东西。说到青柳的童年伙伴黑岩,他曾经在意大利染指仿冒名画。先前白江与黑岩并没有接点,通过后来将两者相关联,使故事的全貌若隐若现地明晰起来。最后还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都在努力地追寻自己真正的人生。
创作这部作品耗时三年之久。我觉得,在日本这个既不安定且流动性强的社会中,如果不投入这么多时间的话,对于自己的笔耕工作就不能获得确切的“手感”。由于耗时多年,所以小说的篇幅也就比较长了。舞台从东京到罗马、巴黎等处辗转推移,讲述了五个主要登场人物的故事。为了让作者自己不要把他们搞混,采用代表阴阳五行的颜色来给五个人物命名,即白江、青柳、黑岩、赤沼等。
可是,五色中的“黄”这个汉字在日本人的姓名当中却找不到。于是采用了苦肉计,把“黄”姓人物设定为在日本生活的华裔女子。因此我得以有机会考察了横滨和长崎的中华街,并且查阅了归化日本的中国人历史以及时代的日中贸易往来。这部与中国有缘的作品在中国翻译出版,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一二年六月十六日
鸟儿与静谧
为什么是“鸟儿们”?为什么是“静谧”?
提到鸟儿,读者们立刻会想到自然界的各种飞禽和“鸟文化”或“鸟图腾”中的形象。如:凤凰鸟、鸳鸯鸟、鸽子……还有出现在文艺作品中的“太阳鸟”“天堂鸟”“爱情鸟”“小小鸟”等等。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各种鸟儿有其特性,于是人们就赋予其象征性的意义,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那么,作者所说的白色大鸟是指什么呢?在作品中有什么象征性意义呢?
作品中,叶子在海边洞窟中遭到不明男子“性侵”时,耳畔响起了白江的声音:“当你在天晴的日子里去海边吹响骨笛时,我就会变成鸟儿向你飞去。”骨笛对她吹入的气息有所回应,……那声音在空中变成了一只鸟,就像是从信幸讲的故事中飞出的白色大鸟。
作者在《鸟儿们与死者们——谈自著》(http//hon.bunshun.jp/articles/-/66)中解释道:“鸟儿们出现了。着眼于其飞翔能力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把鸟儿用于各种象征。在我的这部作品中,鸟儿也承担了生与死之间的媒介以及穿越现在与过去的意象与表象。在这种鸟儿们的引导下,逝者们开始显灵了。逝者们的显灵有时倾向于称之为‘幽灵’,但这是误解。这不是幽灵的故事。”
人类确实自古以来就特别羡慕鸟儿、向往自由飞翔,所以多少年来孜孜以求各种飞行手段,如今已经制造出各种飞行器,比鸟儿飞得还高。可遗憾的是,那并非人类自己展翅高飞,而是借助了所谓高科技手段。世界由于这些高科技手段变得日益喧嚣起来,于是人类又开始向往安宁。作品中就有多处描写静谧的场景,并且提到人死之后留下了静谧。是不是逝者的魂灵变成鸟儿飞走后树林里就宁静了呢?难道人只有在离世之后才会留下安宁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让人类安安宁宁地度过一生呢?这是译者幼稚的疑问,也许作者没有这层意思?
存在与不在
简单地说,人活着就是存在,人死了就是不在了。但是,现实生活却并不那么简单。虽说人死不能复生,却总是会感到逝者常常回到我们的身边来。作者在“谈自著”中提到:“恕我冒昧采用了一种离奇的表达方式——所谓死者就是‘不在的存在’。……准确地讲应该叫做显灵吧!只有不在的人才会显灵。”而且,在这部作品中还有这样一段论证:“这个世界,是在‘A是A’的大原则上运作的。如果发生了‘A非A’这种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的话,就会把它当作发生在个人头脑中的事情来进行说明。如果坚持主张那是在头脑之外发生的事情,就必须踏入超现实的魔幻世界。从这种理论来看,所谓死者存在就正是‘A非A’的说法了。因为人不在了所以才称之为死者吧?假设生者是A的话,那么死者就是非A了。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具备用同样说法表述两者的语法。虽然也许曾经具备过,但是如今已经丧失掉了。因此,对于A与非A同时成立的事态,除了视之为梦境或幻觉甚或超常现象之外别无选择。”
这种似是而非的推论好像是作品中人物青柳的想法,作者会不会也这样想呢?译者觉得,这个问题在中国似乎不成问题。其原因恐怕就在于中国的意识形态与日本不同。不过,既然作者的毕业论文都是研究马克思和恩格斯,按理来说也应该没有问题,对不对?
但是,或许这是一个本来就不应该搞清楚的问题?作者在《谈自著》中还说:“……使不在的人显灵的作用就是精神。通过精神作用使丰富的意义和意向从不在之中显灵,宗教和艺术都是这样产生的。”此话有理。试想,如果一切都用自然科学解释得清清楚楚,没有丝毫的神秘感的话,哪里还会有什么文学呢?如果所有的作品都写成科普文章,那又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当然,译者认为此处所说的神秘感并非等同于迷信。迷信是骗人的、害人的东西,当然应该受到批判和摒弃。文学作品既不应该是迷信的东西,也不应该是科普文章。
在如今的信息化社会里,一切都可以通过电脑和网络虚拟再现,而且已经从平面发展到了立体3G可以使人信以为真的境界。于是,作者在《谈自著》中感慨道:“我们原先所具备的将不在之物显现出来的能力日益退化了。我们的精神层面已经变得像头发丝一样稀薄了。我对此感到强烈的恐惧。……从遥远的神话时代开始,文学就把通过意象、象征和比喻来显现不在之物作为使命。近代以后的文学之所以不接受教训持续地描写恋爱与死,就因为它是由孕育了可悲的遗传基因所造成的技艺。事到如今,这种文学已经举步维艰了。其原因之一,就是前面说到的,很多人已经不再向显现不在之物倾注热情了。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这个社会越来越失去显现不在之物的方术了。通过创作这篇小说我再次认识到,用现代文学的编码让逝者显灵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在作品中加入“灵魂”和“奇迹”这类词语真是难上加难的绝技。弄不好就变成了灵异小说,或者沦为招摇撞骗的心灵小说了。这两者都是我力图避免的结果。于是,就只剩下了梦境和幻想,可供选择的创作手法极少。如果采用有限的素材写作,必然难以避免雷同程式化。我觉得,自己在创作中已经力求避免发生这种现象。然而是否成功,只能听候读者的判断了。”
死亡与重生
这是这部小说的主题。译者认为,只要能够理解人类世界物质层面的规律和精神层面的规律,就应该能够理解死亡与重生的意义。作者巧妙地采用了鸟儿这种媒介,想必也是这种意图吧!前面提到了各种鸟类,其中凤凰鸟不就有涅槃之说吗?
除此之外,生物繁衍应该也是重生的唯一途径。后代的体魄继承了前辈的精血,是父母生命的延续。这不也是重生吗?而且似乎看起来越来越兴旺。
回忆与梦境与幻想
正像前面提到的那样,作者觉得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文学创作“只剩下了梦境和幻想,可供选择的手法极少”。这在作品中也有十分显著的体现。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回忆,这在以往的作品中也很多见。由于作品中的人物都已经步入中年,所以回忆就不可避免地频频出现。穿插在现实生活中的回忆当然会有童年时代的往事,其中既有童趣盎然、无忧无虑的游乐,也有社会发展和父母期待所带来的压力和烦恼,还捎带介绍了人物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纠葛。作者以往的作品中也不乏采用大段回忆的手法,而且读者还可以发现,以往作品中的盒带随身听在这部作品中已经变成了录音笔。
这部作品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大量地运用梦境叙述以及假设推论,并且借助酒精的作用,模糊了事件的现实与虚幻的界线,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神秘性和悬疑性,甚至令人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推理小说。而且,作者在叙事过程中也最大限度地使用了语义模糊的语体。虽然这是日本语言文化的特长,但是对译者和读者来说却可能是十分头疼的事情。
这部小说中所描写的人物都已过不惑之年,似乎与以前的作品大不相同。读过这部小说之后,联想到以往的作品,令人感到就像是以前作品中的人物过了十年之后的境遇。作者在《谈自著》中说过:“不管什么都算,如今的他人很难做到不在。这在文艺领域中造成了严重的问题。也就是说,描写恋爱变成了极难之事。这种题材几乎都是疑似恋爱。无法描写恋爱,这对小说这种体裁来讲,无异于关乎生死存亡的危机。”这是不是意味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促使作者开始转向了呢?
译者为了遵循完整再现原作信息的准则,翻译这部小说的过程既辛苦又快乐。虽然师长和编辑都说不会太难,但作者毕竟像是“发了狠”。作者自己在《谈自著》中也说:“为了避免过度的虚构性,我有意识地采用了长篇化和复杂化的手法。这种手法也是有利有弊。我认为这个故事不会枯燥乏味,所以请读者放心赏读。”这部小说似乎已经不像以前的作品如《呼唤爱》那样清纯淡雅了,既然是描写人到中年的生活,那就不可能像高中生那样单纯。所以,正像作者前面所说,故事篇幅加长、故事情节复杂,而且主要人物也增加了。但是,焦点也就随之涣散了。与此相应,描述时所采用的词语也就更加多种多样(可以看到许多熟悉的片山元素),句式也更加繁复,信息量也愈加庞大,文学元素也十分丰富。例如,作品中涉及了医学、音乐、小提琴、钢琴、油画、木雕、葡萄酒、组合音响等许多方面。作者曾经在获得新人奖时受到编辑的点醒:“你今后的课题是怎样消除卖弄学问。”作者在接受采访中说:“这是因为哲学性的思考会削弱小说本身所具有的情趣。”作者受到了震动,于是“现在也不太爱讲大道理了。在《呼唤爱》中虽然也使用了埃玛纽埃尔?勒维纳斯和西蒙娜?薇依(两者皆为法国哲学家)的话,但并不是直接引用,而是想方设法编入台词让爷爷说出来。”其实,这也正是译者所喜爱的类型。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常常又想追逐那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又被难以找到理想的译文词句绊住脚步。有时被书中的亲情友情打动而热泪盈眶,有时又会不禁为其中的黑色幽默抚卷莞尔……
未解之谜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还感到作者有意无意地留下了几个不解之谜,不妨跟读者们一起玩玩推理游戏:
是谁给叶子寄来了骨笛?那骨笛是用谁的骨头制作的?叶子为什么不愿意给骨笛做DNA鉴定?白江究竟死了没有?如果死了死因是什么?如果活着他在哪里?黑岩的父亲为什么差点儿被他父亲射杀?黑岩与叶子是否有血缘关系?在海边洞窟中“性侵”叶子的男子是谁?或者说叶子怀的是谁的孩子?如果是白江的孩子,那么白江是怎样入境回国的呢?如果不是白江的孩子那又会是谁的呢?去黑岩工作室威胁黑岩的神秘男子又是谁?……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