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饺子啊饺子
黄土地,饺子香,骨肉情,永难忘…
字数: 125千字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阿莹 著
出版日期: 2017-03-01
商品条码: 9787506393669
版次: 1
开本: B5
页数: 213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
¥35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内容简介
阿莹著的《饺子啊饺子》用朴素的语言将重重叠叠的难忘诉诸笔端,回味亲情,追忆大师。
且听陕西作家阿莹忆悠悠旧时光,一碗泡馍一壶酒,与君话家常。数十载光阴荏苒,那些亲情往事、三秦老地、时代烟云、繁花草木、大师足迹……人生羁旅,宦海浮沉,时代变迁,初心不变,庄重而淳朴的文字,沉淀下心灵的纯粹。黄土地,饺子香,骨肉情,永难忘……
作者简介
阿莹,陕西耀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79年开始文学创作,在重量和省级文学刊物发表二百多万字的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剧本,多篇作品被收入各类文学选集和中学生课外读本。著有短篇小说集《惶惑》,散文集《绿地》、《俄罗斯日记,》、《重访绿地》、《旅途慌忙》,报告文学集《中国9910行动》,长篇电视连续剧剧本《中国脊梁》和中国音乐剧剧本《米脂婆姨绥德汉》。其中报告文学《中国9910行动》获第三届徐迟报告文学很好奖;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获国家文华大奖特别奖、文华剧作奖等七个奖项,获第二十届中国曹禺戏剧文学奖(第四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散文《饺子啊饺子》获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散文集《俄罗斯日记》2008年获第三届冰心散文奖,2013年获俄罗斯契诃夫文学奖。
目录
壹
羊肉泡馍
老爸的书法
那中秋的夜
小人书的回忆
跑步琐记
饺子啊饺子
一只红袖章
母亲的脚
睡觉 睡觉
粽子啊粽子
健康秘诀
我家凉台
买菜琐记
小路之美
清明时节
一封无法寄出的信
二封无法寄出的信
贰
拾粪记
种地记
学木匠
阅读的习惯
梦回老家
夜扒火车
游泳之趣
想起放歌
叁
也要珍藏
想起那个夜晚
忠实的胸怀
华耀之州
未名湖畔
挥毫题名
大师风范
高山流水
豪迈草书
清溪流忆
黄昏之恋
后记
摘要
序言记录生活守望生命吴义勤最早认识阿莹是多年前在国家大剧院欣赏他创作的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后来我到西安挂职,分管文化、旅游、文物,而他在省里正好也分管这一块,这让我们有了“无缝对接”的长达两年的愉快交往。两年里,工作之外,文学的交流最是深入和美好。我读了他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小说、戏剧、散文随笔,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们交换了很多对文学的看法,常常三两句谈完工作,说话的频道就会立即切换到文学创作上去。我能感受到阿莹对文学深深的痴迷,能体味他之于文学身份的渴望以及时被误解的无奈,也与他对当下文学现象和思潮的许多真知灼见有深深的共鸣,尤其佩服他不受繁重工作干扰总能挤出时间进行文学创作的能力。《饺子啊饺子》是阿莹即将出版的新散文集,我觉得,这是最能体现阿莹的文学情怀和文学初心的一部作品,其纯文学的气质和至情至性的品格,不仅在阿莹个人文学创作历程中地位特殊、意义非凡,而且对当下的散文创作也具有某种启示价值。在散文写作普遍追求理性、思辨性、文化性的背景下,阿莹的这部作品显得很没有“野心”,既没有学术性散文的“深奥”,也没有大散文的“开阔”,反而处处呈现出一种“小散文”的特征,看上去如叙家常、朴实无华、平淡如水、澄明如镜。然而,在我看来,这恰恰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散文写作姿态和实践,是一种回归艺术本源的写作。在文学的诸门类中,散文作为非虚构文体的独特价值和意义首先就在于其真实性,失去了真实和真诚,散文也就失去了艺术重量。而阿莹的《饺子啊饺子》最弥足珍贵的就是其扑面而来的、令人动容的真实和真诚,对真实生活的摄取和描摹以及真诚朴实、饱含情感的叙述姿态,赋予了这部散文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和情感震撼力。三十余篇散文专注生活本身、聚焦个体的生命足迹和体验,情感浓郁。感恩父母、感恩前辈、感恩岁月是散文集贯穿始终的情感基调。从内容和题材上看,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追忆亲朋好友尤其是已经仙逝的父亲母亲。《老爸的书法》以书法为线索,不仅叙述了老爸与书法的缘分,更从侧面记叙了老爸不凡却又坎坷的一生,同时借由老爸晚年对书法写作的态度,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高尚人格;《粽子啊粽子》《饺子啊饺子》分别以“粽子”和“饺子”为视角叙述母亲为了整个家庭的生计绞尽脑汁、奔波劳碌的一生,写出了老一代人对于儿女无尽的爱;两封无法寄出的“信”则是作者饱含泪水对父母一生爱的回应,这种回应因父母已远去而更显悲怆和遗憾,作者的一声声呼喊是普天之下儿女们最真切而又最无助的共同心声。第二类,叙述作者自我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拾粪记》《种地记》《学木匠》分别记叙了作者成长过程中几段有趣的故事和经历,这些趣事既有典型的成长痛苦,又充满了童真童趣,可以说诙谐与严肃并重,有着耐人寻味的内涵;《梦回老家》是一首思乡曲,在对不可重现的回家经历的叙述中显现了作者对于老家和往事的无尽怀恋;而《夜扒火车》《想起放歌》则洋溢着青春成长的浪漫情绪,将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那个过去的“我”复活在文本中。那些或奇特或有趣或洋溢着青春理想的成长故事,既是个人的成长记录,也是一个时代的镜像。第三类,讲述与诸多前辈作家、艺术家的交往经历。李若冰在写作上的指导和帮助增添了一个年轻人最初走上文学之路的信心。路遥朦胧的面影和从他口中吐出的清晰的写作箴言一并深深印在了作者的脑海里。陈忠实、启功、范曾等前辈也以各自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给作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阿莹以无比真诚而又无限感怀的笔墨去记录下与他们交往的点点滴滴,既为往事抒怀,也为大师留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阿莹散文的叙述风格也极为独特。他的散文语言,既干净质朴,又简洁洗炼,既情感浓烈,又有口语风味,接地气、通人心、显情怀,有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感。书中所记的一桩桩往事,所刻画的一个个人物,仿佛一张张岁月的剪影,与朴素的语言内外结合、相得益彰,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野香,极富韵味。在后记中,阿莹说:“我在行文中,注意改变了近年来的习惯,想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永远的思念。”这种对语言返璞归真的自觉选择,体现了作家对语言本质的深刻领悟,因为在情感面前,所有的辞藻都是苍白的,而回归本源、回归朴素才能更接近我们最想靠近的那份温暖的亲情,才能更清楚表达我们内心涌动的那些纷繁复杂、难以言表的怀念。总之,《饺子啊饺子》是阿莹多年来在生活中不断跋涉和行走的心灵日记,记录了他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那些或激动或心酸或喜悦或忧伤的瞬间都被定格在内,成为了永恒的记忆。而对亲人的真情追怀,在为那些生命留下剪影的同时,也舒缓了阿莹内心愈积愈重的思念之苦。很多时候,文学之于人类就是一道回到过去的门,是一扇倾吐思念的窗,所以,写作对于阿莹是极其重要的,是他生命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的部分。读《饺子啊饺子》我既为阿莹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的成就而高兴,又更为他在至情至性至真的文字中所呈现的那个“文学自我”所感动。在此,我唯有把最美好的祝福送给他,期待他的文学之路越走越宽广,并不断给我们奉献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佳作。是为序。2016年国庆匆就于北京后记我终于体会,思念是冲过心田的洪荒热流。这一年我都不知道是怎么过来的,父母的身影总在眼前晃悠,时常会想起去年那两个痛苦的傍晚,想起小时候父亲蹲在厂房角落等我送饭的眼光,想起母亲帮我缝制的那只红色袖章,想起父亲深夜为我粘书的背影,想起每每睡在母亲身边的甜香……以前,我总觉得自己还算孝顺,可实际上我做的远远不够啊,我常常悔恨地揪住自己头发,任凭泪水冲出眼眶。于是,我把那些重重叠叠的难忘诉诸于笔端,以献给我心中的圣洁。这些文字记录的都是我难以忘怀的情形,每个细节都令人由衷感动;也有的往事我曾经描写过的,现在又老老实实加以润改;还收拢了自己若干怀旧篇章,背后依然盛满了浓浓的慈爱。为此,我在行文中注意改变了近年来的习惯,想用朴素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父母永远的思念,这样也就形成了这部小书的雏形。在编辑过程中,我又添加了一部分与老艺术家们交往的片段。尽管我与这些艺术家的交往深浅不一,有的交往了多年,有的断断续续,有的仅仅一面之交,但他们的风范深深地渗进了我的思维,让我想起来就激动不已。今天,我把散落在报刊上的这些文字汇总起来,以表达我对老人家们永远的敬意和怀念!2016年8月26日于新城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