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创新驱动中国

创新驱动中国

  • 字数: 120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作者: [美]叶恩华 [澳]布鲁斯?马科恩 著
  • 出版日期: 2016-07-01
  • 商品条码: 9787508662107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363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创新驱动中国》的重要价值和亮点在于: ,2016年5月20日,人民日报头条刊登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纲要》提出分三步走战略目标: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靠前竞争力大幅提升。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本书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行动路线图和推荐读本。 第二,本书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中国创新的4个驱动因素(4C:客户、文化、能力、资金),中国创新的3个阶段(从拷贝到追求适用,从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从追逐新资源到追逐新知识),供给侧和需求侧两方的促进创新要素。在创新理论方面有重要突破。 第三,本书深度采访了华为、小米、海尔、联想、阿里巴巴、鱼跃医疗、大疆无人机等57家中国创新型企业的高管,提供了靠前手的创新案例。 第四,厉以宁、吴敬琏、迈克尔斯彭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学界精英推荐。 第五,本书的作者为中欧靠前工商学院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是中国创新研究领域的非常不错学者。 "
内容简介
中国不再仅仅是世界工厂,它正迅速成为重量的创新者。其巨大的迅速增长的经济体量,加上数量庞大且低成本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及一个强势的政府对于创新的积极推动,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为中国、为世界开展创新活动,这些企业包括中国公司,也包括跨国公司。中国的创新并不遵循西方模式。中国企业在关于创新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组织变革的根本目的,对产品和工艺创新等方面有着接近不同的路径。中国的企业不仅学会了如何创新,而且能够做到比他们的优选竞争对手更便宜,他们也学会了与他们的客户合作,建立创新的流程,并做得比他们的西方同行更快。创新,迅速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战略优势。 在不久的将来,优选竞争的成败将取决于创新。这本书为创业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中国式创新的路线图和开展创新活动的行动指南,让创新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本书抢先发售总结了中国创新的8种模式,并且提供了华为、小米、海尔、联想、阿里巴巴、鱼跃医疗、大疆无人机等57家中国很好企业的手创新案例。
作者简介
叶恩华(George S. Yip) 中欧靠前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中国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帝国理工学院商学院市场营销和战略学教授、副院长。曾担任凯捷咨询公司副总裁及研究与创新部门总监,伊拉斯谟大学鹿特丹管理学院院长,并曾在哈佛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剑桥大学及伦敦商学院担任教授。叶恩华教授持有剑桥大学经济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哈佛大学MBA和博士学位。 布鲁斯?马科恩(Bruce McKern) 中欧靠前工商学院靠前商务访问教授,中国创新研究中心前任联席主任。INSEAD商学院(2015年)、牛津大学技术与管理发展中心(2015年)及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2016年)访问学者。马科恩教授从2011年开始在中国居住了三年,主要从事企业创新和战略教学,并为企业提供咨询和发表演讲。此前曾担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斯隆硕士项目主任、卡耐基梅隆大学博世学院院长及靠前商务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访问学者,以及两所澳大利亚商学院的创始人兼院长。马科恩教授是悉尼大学化学工程荣誉学士以及哈佛大学靠前商务学博士。
目录
章 中国的创新驱动力 本书概述 // 005 创新:中国提升全球竞争力的路径 // 013 中国的成功创新 // 015 中国创新的三个阶段 // 017 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 028 中国的创新促成要素 // 031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及其表现 // 037 结语 // 052 第二章 中国企业的创新模式 众多创新模式 // 058 中国四大创新领导者 // 067 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创新 // 098 结语 // 100 第三章 中外企业的创新差异 更关注本土需求及客户 // 106 接受“差不多即可”的标准 // 110 倾向于渐进式创新而非根本性创新 // 114 愿意照顾特殊需求 // 117 大规模人力投入 // 119 激发员工工作热情 // 121 分拆流程,速度更快 // 124 快速试错 // 126 受老板干预更多 // 130 与政府关系更密切 // 134 结语及建议 // 139 第四章 跨国公司在华创新行动 跨国公司在华研发历程演变 // 147 公司应转向知识驱动型研发吗? // 161 公司应在何地开展知识驱动型研发? // 163 现有及新成立研发中心面临的挑战 // 165 知识驱动型研发合作伙伴 // 167 结语及建议 // 173 附录:研究方法 // 176 第五章 跨国公司在华创新组织方式 组织模式 // 182 实施中的挑战 // 198 逆向制胜 // 224 逆向创新的组织要求 // 231 结语及建议 // 232 第六章 中国的开放式创新 在中国开放创新的方法 // 236 同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合作 // 237 巴斯夫在中国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 // 243 飞利浦同中国机构的合作 // 247 同供应商和客户合作 // 253 在中国同供应商和客户合作实施开放式创新的目的与 障碍 // 255 在中国同客户与供应商一道创新的良好实践方法 // 256 华为同客户的合作 // 263 技术搜选 // 264 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 // 267 参与中国创新体系的战略 // 272 索尔维如何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 // 274 通用电气得到的政府资助 // 275 开放式平台创新:中国的创新未来 // 276 结语 // 284 第七章 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法律规定与战略性建议 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 289 知识产权在中国的发展 // 292 在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方针 // 294 信任中国的合作伙伴 // 307 结语和建议 // 309 第八章 从中国习得的领导力与战略经验 客户:中国市场的独有特性 // 316 文化:中国的激烈竞争者 // 325 能力:向中国学习什么 // 331 学会在中国学习 // 350 机会来得正好 // 353 行动号召 // 355 致 谢 // 35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