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了不起的物理学·万物有引力

了不起的物理学·万物有引力

  • 字数: 116
  • 出版社: 天天
  • 作者: 余襄子|
  • 商品条码: 978750162385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9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当人类仰望星空,就会思考宇宙到底什么样,我们生活的空间为什么遵循这样那样的物理规律?哥白尼的日心说在开普勒三大定律的支撑下成为天文学基础,牛顿的力学体系就是通过研究行星运动得来的,而观测行星就不能不提近代物理学之父伽利略……物理学的演进环环相扣,科学史是人类一步步认识自己和世界、不断发展革新的历史。 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有关世界运行的奥秘,它是哲学也是科学,是一部思想史也是一部科学史,经过若干科学家猜测、尝试、钻研、实践,终于突破了重重困难,揭开宇宙规律。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人们也有停滞、错误、推翻重来,让我们认识到科学认知是动态的,成为一个具备科学素养的人,就要有发展的眼光和怀疑的态度以及科学求证的毅力。错误并不可怕,它是科学的必经之路。 在这部书中,你将和古今中外20余位科学家一起,以历史和科学的眼光,用全新的视角审视这个世界,了解物理学发展的来龙去脉,更深层次地认识宇宙、地球、生活。
作者简介
余襄子,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科普类读物专业作者,公众号“襄子的箱子”主理人。阅读广泛,创作涉及诸多领域,已出版图书《希腊那些神》《数学有万物》《你好,数学思维》《费曼学习法》《与自己和解》《经济学的秘密》《博弈论的秘密》《心理学的秘密》以及“了不起的物理学”系列等。
目录
写在前面:当你仰望星空 第一章 古代希腊人对世界与宇宙的看法 ◆ 泰勒斯:万物由水构成 ◆ 毕达哥拉斯:万物由数学来解释 ◆ 菲洛劳斯:宇宙中心是团火 ◆ 亚里士多德:宇宙中心是地球 ◆ 亚里士多德:万物背后都有目的 ◆ 阿里斯塔克:宇宙中心是太阳 第二章 古代中国人对世界与宇宙的看法 ◆ 从神话中走出来 ◆ 盖天说:天圆地方,静止不动 ◆ 浑天说:天地浑圆浮于气 ◆ 宣夜说:天是无形之气 第三章 “地心说”的垄断 ◆ 托勒密体系是自创还是整合? ◆ 停滞的时代 第四章 “日心说”的逆袭 ◆ 哥白尼为何迟疑不决 ◆ 哥白尼体系的建立 ◆ 布鲁诺因何而死? 第五章 两师徒的配合 ◆ 第谷:我只喜欢观测和记录 ◆ 开普勒:我更喜欢总结定律 第六章 近代物理学从伽利略开始 ◆ 与亚里士多德决裂:伽利略的思想实验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普希的望远镜 ◆ 伽利略被迫害的缘由 ◆ 关键的继承者和过渡者:笛卡尔 第七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的牛顿 ◆ 牛顿究竟强在哪里? ◆ 牛顿三大定律 ◆ 牛顿与万有引力 ◆ 《原理》的出版 ◆ 牛顿与胡克之争 ◆ 牛顿的时空观 第八章 机械宇宙观与牛顿力学体系 ◆ 哈雷彗星:牛顿说得对 ◆ 卡文迪许的“扭秤”实验 ◆ 一切都是确定好的吗? ◆ 海王星的发现:对牛顿奉上敬意 第九章 是失败还是进步 ◆ 被踢出局的冥王星 ◆ 水星进动,牛顿错了吗? 写在后面的话:科学认知是动态的 参考书目 写在后面的话:科学认知是动态的 在爱因斯坦出现之后,很多人认为是牛顿错了。 实际上,这是对科学最大的误解。 任何科学理论,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牛顿的理论在解释更宏观的世界以及微观世界时,的确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出现了错误。但这不是牛顿理论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在超出了它适用的范围使用它,就像是将原本生活在水中的鱼打捞起来,让其在陆地上爬行。 科学是谦卑的,它就站在那里,从来不会说自己永远正确,它始终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它的不足,去改善它,去完善它,甚至推翻它。托勒密的“地心说”如此,牛顿的“万有引力”也是如此,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亦是如此。 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是可以证伪的,比如一套理论,被人提了出来,那就意味着它是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长久以来,我们所理解的科学总是绝对正确且深奥的,其实不然。真正的科学是不断更新进步的,朴实的,立足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 比如,牛顿的万有引力,两个有质量的物体,会彼此相吸,且相互之间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我们可以通过牛顿给出的公式去具体算出来。在大部分情况下,牛顿的万有引力都能给我们一个可靠的数值答案,但在某些地方,它就不行了,比如在水星进动问题上。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牛顿的理论在这个地方出现了错误。 这是可以被证伪的,因此它就是科学的。 科学,仅仅只是一套方法论而已。 一个会犯错的科学,远远好过于一个宣称自己永远不会犯错的教条。 其实,这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有启示性的意义,不要怕犯错,更不要怕与别人的意见不相同。因为,不怕犯错才会有继续向前走的勇气,不怕与别人意见不同才会有创新与发展。通往科学的这条路,我们一直都在路上,且永远会继续探索下去。 就像是进行了一次漫长的时空旅行,这本书,从泰勒斯到亚里士多德,从“盖天说”到“宣夜说”,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最终停在了牛顿这里,汇聚成了一道被称为万有引力的光。 古往今来,是这些先辈不断添砖加瓦,才成就了我们现在的科学大厦。科学,不仅仅只是学校课堂上的几道题,更是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一种世界观。每一次新的发现都会将我们带到一片从未有人来过的新天地。 未来,更需要我们并肩前行,走在路上的人们,还请加油。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