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普救含灵——韩德民口述自传

普救含灵——韩德民口述自传

  • 字数: 286
  • 出版社: 三联书店
  • 作者: 张建安|口述:韩德民
  • 商品条码: 97871080779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57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这部口述自传,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仁医院 原院长、著名耳鼻咽喉专家韩德民回望所历七十余 载岁月后,讲述了一个人在大时代中的命运变迁。 传主经历传奇,讲述生动,是一部充满励志与令人 读之赞叹的传记。 韩德民1951年生于大连,小时候经历坎坷,因 父亲上过国民党的军校,一直被视为“可以教育好 的子女”,受到很多歧视,甚至一度因父母下放, 他只能带着年幼的弟妹要饭讨生,险些毙命;但这 一切苦难并没有让他向命运低头,反而激发了他自 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他青年时期到乡下劳动,被选 为生产队长,带领当地农民发展生产,成绩显著。 1973年,他得到当地一致推荐,作为工农兵大学生 进入中国医科大学学习。之后在中国医科大学获得 临床医学本科、硕士学位,并于1988年到日本留学 ,获博士学位。1991年回国到同仁医院工作。1994 年,任北京市耳鼻咽喉科研究所所长。2000年,任 北京同仁医院院长。2003年,任北京市卫生局常务 副局长,是北京“非典”救治总指挥。2012年,任 首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当选中国 工程院院士。 作者在书中,坦率而生动地讲述了自己这大半 辈子所历的苦难与拼搏的历程,呈现了常人少有的 愈挫愈勇、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他全身心地 投入医学科研与医院的管理中,充分体现了作为医 生的普救仁心和作为管理者勇于担当、胸怀家国的 情怀,很能给人启发和激励。
作者简介
韩德民,中国工程院院士,医学博士与医学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曾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院长(2000-2012)、北京市耳鼻咽喉科学研究所所长(1995-2012)。现任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会长、中国华夏医学科技奖理事会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医学中心主任,世界华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耳鼻咽喉科学院院长。世界卫生组织(WHO)防聋合作中心主任,全国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组长。国内、外各类学术兼职20余项。韩德民教授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辛勤耕耘近30余年,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嘉奖和荣誉称号,而且是迄今为止获得联合国“南—南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奖”的唯一一位医生。
目录
少时苦与乐 生命,从大连开始 家风 家族脉络与我的名字 祖辈的情况 善待别人,善待自己 父亲的苦难 坎坷的童年 初入校门 孩子王 从“荒蛮”到优秀 苦难中成长 悲惨的遭遇 一道生死关 残酷的武斗 钓鱼·干农活 天安门前当纠察 知青岁月 五十年再回首 主动选择 初到盘锦 住马棚的经历 冰冷刺骨的考验 入住青年点 第一次经历生死 又一次经历生死 坟场里与蛇决斗 水闸旁的一道“鬼影” 成为韩队长 制服“刺头” 让百姓得到益处 深沉的历练 回家探亲 戒烟 做豆腐 上大学 名医摇篮 身入梦境 编写教材,闹剧乎 逼出来的学习方法 打下坚实的解剖基础 学军打靶与拉练 磨刀不误砍柴工 在炕头上做手术 落入“深潭峡谷”? 终生难忘的雨夜 学好五官科解剖 夜半停尸房 醍醐灌顶 做好重症抢救手术 喉癌研究室 寻找喉癌研究的杀手锏 100例喉癌全喉连续切片 “医生侦探”—随访第100位喉癌病人 红红火火的教研室 将传说变为现实—鼓膜修复术 再造外耳、中耳 购买先进设备 有付出,就有收获 懂得服务,办好全国性会议 留学往事 金泽医科大学 手术事件 新的奋斗历程 为什么要学哲学? 医学哲学课 凡事都有内在的真谛 花是什么?从哪里来? 哲学思想的引领 为何端盘子刷碗? 广交朋友 又一次抉择 形象是你自己的镜子 独特的尊重方式 凡事相反相成 辛勤耕耘 初到同仁 三位博士后导师 “沉寂”后的收获 肥沃的土地 空鼻症是病吗? 一支内镜打天下 “科技新宠” 鼻窦炎、鼻息肉的诊治研究 难治性鼻-鼻窦炎? 鼻腔扩容术是如何诞生的? 学术进步中的新旧矛盾 在患者的生死面前 有效消除分歧与隔阂 成功抢救颈总动脉破裂病人 第一例喉癌激光手术 医者的本分 “韩氏手术”的由来 铁树开花,哑巴说话 中国听力学教育 第一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 梦雯的成长 央视直播人工耳蜗手术 西藏第一例人工耳蜗手术 绝望与希望 打开天窗 40亿开启15000个有声世界 规范与标准 实践·理论·推广 多项专利 院长十二年 意外的任命 新官上任 第一把火—人才激励 第二把火—解决卡脖子问题 第三把火—重点学科建设 对管理干部的要求 未曾有过的人事改革 医院是战场吗? 本土人才队伍建设 一石激起千层浪 如何应对故意曲解? 人为什么活着? 挂号大厅的故事 抓住双赢机会 遗憾与收获 “人使气,吾以理屈之” 那一段时光很有感觉 又到了风口浪尖 梦想成真 升华金字品牌 那一年,人们的眼光看得更远了 功过是非 肺腑之言 北京“非典”救治总指挥 临危受命 战斗的第一回合 高效有序的指挥中心 军心稳,泰山移 瞬息万变的复杂战况 必须直视现实 重大转折 史诗般的转运 指挥部·老房东·拍板人 捐助物资管理 中医的作用 疫区解禁前的谈判 寄语:身负重任前行 共和国第一部重大传染病应急预案 “非典”后的思考与期盼 “光明行”与中国防盲、治盲工作 引子:有个地方 启动“青藏高原光明行动” 青海班玛行 西藏行 西路的故事 对于生命的爱 通往世界的光明大道 更加蓬勃的“光明事业” 家园与未来 新生命·新使命 中国医促会的改革发展 华佗工程—解除困扰医改的瓶颈 接受挑战 探索医学人工智能服务 AI时代的现在与未来 防聋治聋,是我的一项重要任务 “铁树开花”的“七彩梦” 促进自主研发人工耳蜗 “听觉技术”中的康复工作 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芯片筛查 建立国家防聋治聋体系 该领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 中国防聋治聋工作对人类的贡献 我的生活 我的选择 远离精致的利己主义设计 崇尚伟大的人生 生活中有诗有远方 对美的追求 期盼 后记 无尽的依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