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鲁迅传统与余华的小说创作

  • 字数: 260
  • 出版社: 浙江大学
  • 作者: 李立超|
  • 商品条码: 978730825236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鲁迅“传统”的参 照下,对余华小说创作的发 生、发展以及转型进行了深 度阐释,认为余华小说的先 锋性在精神内核的层面与鲁 迅“传统”,如鲁迅对人性的 勘察、对国民性的深刻关注 是一致的。而余华在以九十 年代的长篇写作为标志的“ 转型”则是与对鲁迅的“追认 ”紧密联系,是一个成熟作 家对自身创作的反思,余华 的小说创作由对个人经验的 表达拓深至对历史经验的书 写。本书稿系统性地、辩证 性地考察鲁迅“传统”与余华 小说创作之间的关联,并且 以余华对鲁迅的“追认”为核 心文学史事件,对余华的个 人创作史、中国当代文学史 进行细致深刻的思索。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余华研究史中的“鲁迅问题” 第二节 何为鲁迅“传统” 第三节 余华与鲁迅“传统” 第一章 “先锋”余华:卡夫卡的“鲁迅”故事 第一节 在“看”与“被看”中 第二节 “家中的残酷”:童年与革命 第三节 国民灵魂的勘察者:“怎么写”与“写什么” 第二章 乡关何处:重写“复仇”故事 第一节 “复仇”:地域里的精神 第二节 《铸剑》的“现代性” 第三节 《鲜血梅花》的“后现代性” 第四节 反思“先锋”的起点 第三章 90年代的“转型”:与鲁迅“重逢” 第一节 “小镇”:局促的经验 第二节 《活着》:忍耐绝望 第三节 《许三观卖血记》:“阿Q”的反抗绝望 第四节 迟来的“重逢”:在“得意”与“失意”之间 第四章 由现实潜回“传奇”:直面鲁迅之后 第一节 《兄弟》《第七天》的“强攻现实” 第二节 《第七天》:在《野草》与《彷徨》之间 第三节 《第七天》的“试验性” 第四节 《文城》:以“传奇”造访鲁迅的时代 第五章 从“小世界”到“大世界”——余华文学地图中的鲁迅“传统” 第一节 从海盐来 第二节 上北京去 第三节 鲁迅“传统”作为线索 结语:余华与文学史 附录一 余华作品发表简目(1983—2023) 附录二 余华的世界与世界的余华——美国杜克大学刘康教授访谈录 附录三 和余华共同度过的80年代——访海盐作家蔡东升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