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

孔子之道与中国信仰

  • 字数: 437千字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作者: 杨朝明宋立林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5409085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40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孔子文化与人类发展》丛书共三种,此为之一,其他两种是《和谐共生与竞争博弈》《传统家庭与现代社会》。 本书分为三编。上编较详尽地解读了孔子之道的形成、在各个时代的发展与融合,以及在两千多年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中编论述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过程。下编论述了孔子之道不同历史时期的色彩、人们的误读、几大特点,以及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该如何认识和发扬孔子之道。
作者简介
杨朝明,历史学博士。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任靠前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出版学术著作《鲁文化史》《论语诠解》《孔子家语通解》《儒学精神与中国梦》《图说中国儒学史》等著作20余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0余项。学术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社科很好成果奖励。多次应邀到国外讲学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 宋立林,教授,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曲阜师范大学中华礼乐文明研究所所长。
目录
总序:儒家文明当代价值思考
绪论 中国信仰与“文明对话”
上编 孔子与传统中国的精神世界
章 “圣人”孔子的诞生
节 在“贫且贱”中长大
第二节 “好学”与“博学”
第三节 从政的成功与“失败”
第四节 “丧家之狗”与“择木之鸟”
第五节 最有成就的教育家
第六节 由“君子”到“圣人”
第二章 孔子学说的时空维度
节 三代“王官学”与儒学
第二节 “祖述尧舜,宪章 文武”
第三节 孔子与“文武之政”
第四节 “道术”的追求
第五节 孔子思想的时空维度
第六节 孔子的“一贯”之道
第三章 孔子思想的内在逻辑
节 天下为公的大同理想
第二节 德政礼治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 始于孝亲的仁爱思想
第四节 富民足食的经济思想
第五节 中正不倚的中庸思想
第四章 孔子思想与历代中国
节 孔子思想“独尊”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经学全盛时代的孔子思想
第三节 儒、佛、道之争与孔子思想
第四节 孔子思想与理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五章 文庙祭祀及其教化功能
节 文庙与文庙祀典
第二节 圣贤观念与圣人崇拜
第三节 文庙从祀制度
第四节 孔庙是历代知识精英的精神家园
第五节 文庙的社会教化功能
一、孔庙建制是历代思想统合的物质载体
二、孔庙祭祀是中国人文教化的重要形式
三、孔子儒学赖孔庙得以更好地传承传播
第六章 儒家经典及其神圣化
节 孔子与六经
第二节 孔子遗说及其整理
第三节 经学的兴盛
第四节 五经到四书:经学的转化
第五节 安身立命:经典的神圣性功能
中编 中国孔子与西方上帝相遇
第七章 天主教传教士进人中国
节 基督教三次东进中国
第二节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的扩张
第三节 儒学宗教化的探索
第八章 “西风压倒东风”时代
节 “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
第二节 “西方化”对中国文化的“节节斩伐”
第三节 文化主体意识的沉沦
第四节 孔子信仰的失落
第九章 疑古思潮的消极影响
节 “卫道”与疑古思潮的兴起
第二节 近代疑古思潮的变奏
第三节 “反传统的传统”的形成及其严重后果
第四节 可叹的“空夫子时代”
下编 孔子与中国人的生命底色
第十章 由威权色彩回归德性本质
节 原始儒学的“德性政治”特征
第二节 秦汉之际的儒学与政治
一、“汉家儒宗”叔孙通与汉代儒学
二、汉高祖刘邦与汉代儒学
三、西汉黄老之学与儒学
第三节 汉代儒学的“威权政治”色彩
第四节 认识儒学价值需要正本清源
第十一章 正本清源地准确解读经典
节 《论语》首章与孔子的人生追求
第二节 “大同”学说与孔子的社会理想
第三节 “君君、臣臣”不是“强调君权”
第四节 “民可使由之”不是“主张愚民”
第五节 “刑不上大夫”不是“主张贵族特权”
第六节 “女子难养”论不是“轻视女子”
一、对“女子难养”的种种理解
二、周初“小人难保”观念的启示
三、“女子难养”不是轻视女子-
第七节 准确认识孔子儒学须重视经典
第十二章 成人之“道”与为政之“德”
节 所谓“道”与“德”
第二节 “人”的成长与“成人”
第三节 孔子儒家论“君子”
第四节 孔子论为政之“德”
一、信念:士志于学,士志于道
二、明礼:明理知耻,好恶有节
三、诚敬:至诚无息,诚外无物
四、知民:知民之性,达民之情
五、爱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六、心态:自汝之仕,何得何亡
第十三章 “礼乐中华”与“为国以礼”
节 中华礼乐文化内涵
第二节 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第三节 礼有三本,君子有三畏
第四节 礼乐社会与优雅人生
一、敬
二、静
三、净
第五节 “为国以礼”与礼法合治
第十四章 “中道”哲学与人类发展
节 人类生存与“孔子的智慧”
第二节 “夫子既圣矣”
第三节 人文理念的升腾
第四节 天人合一与天人和谐
第五节 实用理性与入世精神
第六节 时中观念与和谐世界

儒家文化研究的新收获――写在《孔子文化与人类发展》丛书编后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