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马林转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马林转

  • 字数: 291千字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 作者: 马林转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02471859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181
定价:¥2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环境科学概述;生态学基础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人口增长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能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大气环境;水环境;物理环境;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内容覆盖面广,题材新颖,层次清晰,结构合理。
作者简介
马林转,女,汉族,副教授,1974年8月生。获工学博士学位;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科研成果:以靠前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4篇,多篇被三大检索收录;与他人合作发表论文4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高硫煤还原磷石膏的技术基础》;申请发明专利10项,现已有6项发明专利被国家专利局授权。 马林转多年一直从事固体废弃物及污染气体控制研究,在固体废弃物的利用及污染气体控制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高硫煤还原分解磷石膏制取高浓度二氧化硫和高品质水泥原料》(项目编号:2006E0023Q),在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的基础上,本项目现在已获得国家高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支助。本项目为解决云南省磷化工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提供关键技术支撑,为云南省优选的“危险固体废物”磷石膏找到了一条途径,实现云南省循环经济的发展和清洁生产。王红斌,男,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校第二届“教学名师”。主持或参与教学研究和建设项目5项。2005年获云南省很好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校级很好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多次获云南省高等教育很好论文征文二等奖和课件比赛获奖。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科研基金项目6项,2006年3月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近年来先后在《环境科学》、《化学研究与应用》、《环境污染与防治》、《工业水处理》、《环境工程》、《化工环保》等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刘满红,女,博士,副教授,云南民族大学。在《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高云涛,男,云南民族大学,1962年生,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药有效成分分离分析及活性研究,以及环境分析化学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是“民族药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的学科及方向带头人,先后主持、参与6项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省院省校科技合作计划项目和部省级科研究研究项目,参与一项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排名第二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近90篇,其中,被SCI收录6篇,EI收录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在教学工作方面,目前承担了环境化学、环境监测、分析化学、分离科学与技术、电化学分析等本科和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工作。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环境和环境问题
一、环境
二、环境的基本类型
三、环境的基本特性
四、环境问题
五、第一次环境浪潮
六、第二次环境浪潮
第二节 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形成
二、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
三、环境科学的学科分支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二章 生态学基础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第一节 生态系统
一、基本概念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二节 生态平衡与破坏
一、生态平衡
二、生态平衡的破坏
三、人类对生物困的影响
第三节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与可续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三章 人口增长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
第一节 人口发展概况
一、世界人口
二、我国人口的发展情况
第二节 人口环境容量
一、地球人口环境容量
二、我国的人口环境容量
第三节 人口与环境
一、人口增长对水环境的影响
二、人口增长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三、人口增长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四、人口增长对矿产资源的影响
五、人口增长对能源的影响
六、人口增长对城市的影响
七、人口增长对农村的影响
第四节 中国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四章 能源及其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第一节 能源概况
一、能源的基本概念
二、能源的分类
三、能源矿产资源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环境影响
一、化石燃料燃烧的污染
二、化石燃料开采和加工转化对环境的影响
三、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节 水电及核能的环境影响
一、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
二、核能利用的环境影响
第四节 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
一、太阳能直接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二、生物质能与沼气对环境的影响
三、风能利用及其环境影响
四、地热能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五、海洋能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六、未来能源可燃冰及其环境问题
第五节 解决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途径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五章 大气环境
第一节 大气结构与组成
一、大气结构
二、大气的组成
第二节 大气污染
一、大气污染源及污染的类型
二、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危害
三、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及生态系统的影响
第三节 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简介
一、颗粒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二、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第四节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
一、改变能源结构
二、合理工业布局
三、采用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四、减少交通废气污染
五、绿化造林
六、加强对大气污染物的治理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六章 水环境
第一节 水循环及水资源保护利用
一、水循环
二、水资源保护
第二节 水污染及水体自净
一、水污染状况
二、水污染来源
三、水污染物类型及特征
四、水体自净
五、水环境容量
第三节 水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
第四节 水的循环使用与可持续发展
一、水污染的源头控制
二、中水回用技术
三、尾水的生态处理与资源化
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七章 物 理 环 境
第一节 声学环境
一、噪声概述
二、噪声来源
三、噪声控制
四、噪声的利用
第二节 电 磁 辐 射
一、电磁辐射的来源
二、电磁辐射的危害
三、电磁污染的控制
第三节 放 射 性 污 染
一、放射性污染来源
二、放射性污染的危害和影响
三、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第四节 光 污 染
一、光污染的危害
二、光污染的控制
第五节 热 污 染
一、热污染的类型
二、热污染的危害
三、热污染的防治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八章 经济与环境
第一节 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二、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促进
第二节 环境经济调控
一、市场失灵
二、环境经济调控的原理
参考文献
课后思考与习题
第九章 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传统发展模式
一、传统发展模式的三大误区
二、传统发展模式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由来
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三、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四、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任务
四、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措施
第四节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创新
一、绿色GDP
二、可持续消费
三、循环经济
四、清洁生产
五、环境标志
摘要
当前,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前提下,对全民进行环境教育,唤起民众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一直希望有一本合适的教材让不同专业的大学生能够更加理性的对待我们的资源利用以及我们环境问题,并为保护我们的环境而付出努力,同时影响和带动更庞大的一部分人群。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集合了很多教材的优势,重新构建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教材的思路与体系。本教材主要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论述环境及环境问题的产生,以及环境科学的形成,研究对象及任务,环境科学的学科分支。由马林转负责编写。第二章,生态学基础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介绍生态系统,生态平衡与破坏,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由刘满红负责编写。第三章,人口增长及其在环境中的作用,介绍了人口发展概况,人口环境容量,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中国人口政策与可持续发展。由白玮负责编写。第四章,能源及其环境保护中的作用,介绍了能源概况,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水电及核能的环境影响,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环境影响,解决我国能源环境问题的途径。由高云涛和马林转负责编写。第五章,大气环境,介绍了大气结构与组成,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治理技术简介,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与管理,由王红斌与马林转负责编写。第六章,水环境,介绍了水循环及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水污染及水体自净,水污染控制原理及技术,水的循环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由昆明理工大学李彬负责编写。第七章,物理环境,介绍了声学环境,电磁辐射,放射性污染,光污染,热污染,由刘满红负责编写。第八章,经济环境,介绍了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经济调控,由熊华斌负责编写。第九章,可持续发展,介绍了传统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与创新。由王博涛负责编写
本教材编写组成员由云南民族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环境教研室的部分老师以及昆明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部分老师组成。在这里感谢各位同仁的积极配合。同时感谢我的两位研究生黄超、丁帅为本书的出版做了很多基础性的工作。同时感谢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全体老师以及云南民族大学教务处也为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