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我的降落伞坏了

我的降落伞坏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本书系由著名诗人梁平、龚学敏主编,陆续将每年《星星》年度诗歌奖获奖诗人、诗歌评论家作品,整体结集出版。
  • 字数: 11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戴潍娜 著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54114386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161
定价:¥2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我的降落伞坏了》是2014年“中国·星星年度诗人”获奖作家戴潍娜的编年(2012—2015)诗选,共有五辑,收诗四十余首,后附五篇访谈录、创作谈、诗评。戴潍娜主张感受性的灵魂书写,作为一个学院派诗人,她的诗却没有“掉书袋”毛病,反而灵动、机智,寓深奥于淘气。戴潍娜是诗人中的杂家,知识不局限于文科,喜好博采各学科知识,熔于诗歌之炉,在她“万花筒”般的心智运转之下,似乎领悟出了真理的共通性。与杨庆祥对谈的80后谈话录,展示出了80后作家戴潍娜积极的入世态度,以及多年来对女性权力问题的潜心研究。这本诗集收诗不多,但古灵精怪的想象力,给人印象美好,可谓“浓缩的精品”。
作者简介
戴潍娜,毕业于牛津大学,美国杜克大学访问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文学博士。致力于智性与灵性相结合的写作与研究。2014中国·星星诗歌奖年度大学生诗人;诗刊30届青春诗会成员。2014现代青年年度十大诗人。出版诗集《灵魂体操》《面盾》《瘦江南》、童话小说集《仙草姑娘》。译著有《天鹅绒监狱》、伊塔洛·卡尔维诺小说《组合与反组合》《格诺二题》《乌力波简史》等。
目录
《我的降落伞坏了》无目录
摘要
星星与诗歌的荣光(总序) 梁 平 《星星》作为新中国第一本诗刊,1957年1月1日创刊以来,时年即将进入一个花甲。在近61年的岁月里,《星星》见证了新中国新诗的发展和当代中国诗人的成长,以璀璨的光芒照耀了汉语诗歌崎岖而漫长的征程。 历史不会重演,但也不该忘记。就在创刊号出来之后,一首爱情诗《吻》招来非议,报纸上将这首诗定论为曾经在国统区流行的“桃花美人窝”的下流货色。过了几天,批判升级,矛头直指《星》上刊发的流沙河的散文诗《草木篇》,火药味越来越浓。终于,随着反右运动的开展,《草木篇》受到大批判的浪潮从四川涌向了全国。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右运动中,《星星》诗刊编辑部全军覆没,4个编辑——白航、石天河、白峡、流沙河全被划为右派,并且株连到四川文联、四川大学和成都、自贡、峨眉等地的一大批作家和诗人。1960年11月,《星星》被迫停刊。 1979年9月,当初蒙冤受难的《星星》诗刊和4名编辑全部改正。同年10月,《星星》复刊。臧克家先生为此专门写了《重现星光》一诗表达他的祝贺与祝福。在复刊词中,几乎所有的读者都记住了这几句话:“天上有三颗星星,一颗是青春,一颗是爱情,一颗就是诗歌。”这朴素的表达里,依然深深地彰显着《星星》人在历经磨难后始终坚守的那一份诗歌的初心与情怀,那是一种永恒的温暖。 时间进入20世纪80年代,那是汉语新诗最为辉煌的时期。《星星》诗刊是这段诗歌辉煌史的推动者、缔造者和见证者。1986年12月,在成都举办为期7天的“星星诗歌节”,评选出10位“我最喜欢的中青年诗人”,北岛、顾城、舒婷等人当选。狂热的观众把会场的门窗都挤破了,许多未能挤进会场的观众,仍然站在外面的寒风中倾听。观众簇拥着,推搡着,向诗人们“围追堵截”,索取签名。有一次舒婷就被围堵得离不开会场,最后由警察开道,才得以顺利突围。毫不夸张地说,那时候优秀诗人们所受到的热捧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任何当红明星。据当年的亲历者叶延滨介绍,在那次诗歌节上叶文福最受欢迎,文工团出身的他一出场就模仿马雅可夫斯基的戏剧化动作,甩掉大衣,举起话筒,以极富煽动性的话语进行演讲和朗诵,赢得阵阵欢呼。热情的观众在后来把他堵住了,弄得他一身的眼泪、口红和鼻涕……那是一段风起云涌的诗歌岁月,《星星》也因为这段特别的历史而增添别样的荣光。 成都市布后街2号、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这两个地址已经默记在中国诗人的心底。直到现在,依然有无数怀揣诗歌梦想的年轻人来到《星星》诗刊编辑部,朝圣他们心中的精神殿堂。很多时候,整个编辑部的上午时光,都会被来访的读者和作者所占据。曾担任《星星》副主编的陈犀先生在弥留之际只留下一句话:“告诉写诗的朋友,我再也不能给他们写信了!”另一位默默无闻的《星星》诗刊编辑曾参明,尚未年老,就被尊称为“曾婆婆”,这其中的寓意不言自明。她热忱地接待访客,慷慨地帮助作者,细致地为读者回信,详细地归纳所有来稿者的档案,以一位编辑的职业操守和良知,仿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温暖着每一个《星星》的读者和作者。 进入21世纪以后,《星星》诗刊与都江堰、杜甫草堂、武侯祠一道被提名为成都的文化标志。2002年8月,《星星》推出下半月刊,着力于推介青年诗人和网络诗歌。2007年1月,《星星》下半月刊改为诗歌理论刊,成为全国首家诗歌理论期刊。2013年,《星星》又推出了下旬刊散文诗刊。由此,《星星》诗刊集诗歌原创、诗歌理论、散文诗于一体,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成为全国种类最齐全、类型最丰富的诗歌舰队。2003年、2005年,《星星》诗刊蝉联第二届、第三届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科技部颁发的国家期刊奖。陕西一位读者在给《星星》编辑部的一封信中写道:“直到现在,无论你走到任何一个城市,只要一提起《星星》,你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朋友。” 2007年始,《星星》诗刊开设了年度诗歌奖,这是令中国诗坛瞩目、中国诗人期待的一个奖项。2007年,获奖诗人:叶文福、卢卫平、郁颜。2008年,获奖诗人:韩作荣、林雪、茱萸。2009年,获奖诗人:路也、人邻、易翔。2010年,获奖诗人、诗评家:大解、张清华、聂权。2011年,获奖诗人、诗评家:阳飏、罗振亚、谢小青。2012年,获奖诗人、诗评家:朵渔、霍俊明、余幼幼。2013年,获奖诗人、诗评家:华万里、陈超、徐钺。2014年,获奖诗人、诗评家:王小妮、张德明、戴潍娜。2015年,获奖诗人:臧棣、程川、周庆荣。这些名字中有诗坛宿将,有诗歌评论家,也有一批年轻的80后、90后诗人,他们都无愧是中国诗坛的佼佼者。 感谢四川文艺出版社在诗集、诗歌评论集出版极其困难的环境下,策划陆续将每年获奖诗人、诗歌评论家作品,作为“《星星》历届年度诗歌奖获奖者书系”整体结集出版,这对于中国诗坛无疑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举措。这套书系即将付梓,我也离开了《星星》主编的岗位,但是长相厮守15年,初心不改,离不开诗歌。我期待这套书系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也期待《星星》与成都文理学院共同打造的这个品牌传承薪火,让诗歌的星星之火,在祖国大地上燎原。 2016年6月14日于成都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