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

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

  • 字数: 187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作者: 周治华 著作
  • 商品条码: 978720808826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定价:¥2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在靠前外相关研究、特别是在当代西方学者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从一般意义上对“尊重”概念进行探讨、做出界定,并从社会历史的视角和辩证的方法对尊重在伦理学视域中所呈现或被阐释出来的传统和现代道德蕴涵展开了深入研究,而且还试图进一步通过反思现代尊重观念的历史渊源和当代境遇以揭示其发展趋势。作者对于尊重的理论创新点在于明确提出了尊重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仅仅从尊重的客体方面来理解尊重概念的道德内涵是片面的,也是不够的。从我们作为尊重的主体来说,尊重包含着这样的要求:鼓励或帮助人们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独断和狂妄,真正认识到自身的有限性,培养和保持谦虚谨慎、有所敬畏的道德品性和生活态度。
内容简介
《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内容简介:“尊重”无疑是现代社会很为关键的道德语词之一。然而,尊重什么,缘何尊重,怎样尊重,以及“尊重”本身究竟意味着什么,却是我们疏于省思、甚至遗忘的问题。《伦理学视域中的尊重》通过哲学的分析界定尊重概念及其内在要素和基本类型,从而显明尊重在源初意义上的德性意蕴;通过历史的视角呈现尊重在伦理学视域中的德性内涵与规范意义,进而反思了现代尊重观念的历史渊源与当代境遇。
作者简介
周治华,男,1978年出生,安徽泾县人。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上海师范大学马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德性伦理学、应用伦理学、道德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序言
导论
一、“尊重”:一个值得关注的道德语词
二、尊重作为一个道德概念
三、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基本思路
第一章 尊重概念的辨识
一、尊重的一般界定
二、尊重的内在要素
(一)尊重的认知要素
(二)尊重的意志要素
(三)尊重的评价要素
(四)尊重的行为要素
三、尊重的基本类型
(一)达尔沃的分类
(二)哈德逊的分类
(三)其他分类
四、尊重的道德意蕴

第二章 尊重的德性内涵
一、尊重之为德性的显现
(一)“道德的尊重”与道德的意向
(二)“非道德的尊重”与审慎的德性
(三)尊重之为德性的基本内涵
二、传统伦理学中的尊重之为德性
(一)尊重之为德性的传统表述
(二)尊重作为传统德性的具体内涵
三、尊重之为德性的现代境遇
(一)尊重作为传统德性的边缘化
(二)尊重作为道德情感

第三章 尊重的规范意义
一、尊重:从德性到规范
(一)尊重之规范意义的凸显
(二)尊重之规范意义的历史渊源
(三)尊重之为规范的现代建构
二、康德关于规范性尊重的论述
(一)承认性尊重:把人作为目的自身对待
(二)评价性尊重:给予一个人应得的赞许
(三)作为准则和义务的尊重
三、尊重(人)作为道德原则及其实践意义
(一)尊重作为道德原则
(二)尊重、爱与自主
(三)尊重与平等

第四章 尊重的伦理:反思与前瞻
一、尊重(人)的伦理及其当代境遇
(一)尊重(人)的伦理
(二)文化多元主义的质疑
(三)当代道德扩展主义的挑战
二、拓展规范性尊重的对象
(一)尊重非人类存在物的康德主义论证
(二)尊重自然的伦理:泰勒的论证
三、向尊重之为德性的传统理解回归
(一)施韦泽的“敬畏生命的伦理”
(二)“敬畏生命”:尊重之德性内涵的重现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