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跨文明文学理论的异质性与变异性研究

  • 字数: 251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靳义增 等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801685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2011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11YJA751028)的X终研究成果。本书从中国文论“失语症”问题入手,探讨“理论旅行”与文论“变异”。尽管跨文明文论交流存在困境,但只要跨文明文论对话坚持话语独立和平等对话原则,通过“不同话语与共同话题”、“不同话语与相同语境”等具体途径,仍然可以实现跨文明文论的相互交流与交融。该著从宇文所安的《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和弗朗索瓦·于连的《迂回与进入》两部西方学者的著作入手,探讨文论的变异性问题。在借鉴佛教中国化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论证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与路径选择,并从文艺思想、文艺思潮、文论范畴、创作心理机制、叙述技法等方面展开跨文明文论之间的对话。
作者简介
靳义增,文学博士,南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理论、古代文论、比较诗学。主编和参编的教材有:《广播电视编辑应用教程》(主编)、《文学原理教程》(参编)、《影视艺术基础教程》(参编)。出版的著作有:《文学的星群——南阳作家群论》、《中国文法理论》。主持和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研究”、“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外文论比较研究”、“二月河历史小说的文化阐释”等。先后在《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社会科学辑刊》、《中州学刊》、《江西社会科学》、《云南社会科学》、《郑州大学学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目录
第一章文论“失语症”与文论“变异”
第一节文论“失语症”:异质性的丧失
一、文论“失语症”的提出与讨论
二、文论的异质性
三、文论“失语症”的实质:异质性的丧失
四、重建中国文论话语
第二节“理论旅行”与文论“变异”
一、“理论旅行”的提出
二、接着“理论旅行”说的“变异”理论
三、文学理论在“理论旅行”中的变异现象
第二章跨文明异质文化交流的困境与原因
第一节跨文明异质文化交流的困境
一、文化异质性带来的文化立场错位使异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
二、同一概念的不同认知使异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交流的空间
三、不平等的文化对话造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
第二节跨文明异质文化出现交流困境的原因
一、根深蒂固的意识形态成见使异质文化交流出现对立
二、前理解对概念的不同阐释使异质文化交流缺少对话的空间
三、话语不平等使异质文化对话变成强势话语的“独霸天下”
第三章佛教中国化与屈原阐释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
第一节从佛教中国化到西方文论中国化
一、从中国文化佛教化到佛教文化中国化
二、从中国文化西方化到西方文化中国化
三、中国文论西方化
四、西方文论中国化
五、中国文论西方化与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根本区别
第二节屈原阐释的发展历程及其对中国当代文论建设的启示
一、贾谊、刘安、司马迁阐释屈原:道家文化语境与消解性话语模式
二、扬雄、班固、王逸阐释屈原:儒家文化语境与解经话语模式
三、刘勰阐释屈原:玄学文化生成与思辨话语模式
四、王国维阐释屈原:中西文化汇通与审美话语模式
五、中国文学理论建设:新文化语境的生成和话语方式的运用
第三节西方文论预设是建构中国当代文论的主要障碍
一、西方文论预设了建构中国文论的思维方式
二、西方文论置换了中国文论的概念范畴
三、西方文论限制了中国文论的表达方式
第四章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他国化与本土化规律
一、跨文明文论交流的他国化规律
二、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本土化规律
第二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规律
一、文明的冲突与差异是当今世界学术发展的前沿问题
二、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规律
第三节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最终目标:对文学共同规律的追求
一、从本土文学到世界文学
二、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文学选择
三、跨文明文论交流的最终目标:对文学共同规律的追求
第五章跨文明文论交流的变异性举隅
第一节《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对中国文论的变异
一、知识谱系:零散性文论与系统化的规整
二、概念范畴:模糊性文论与明晰化的界定
三、表达方式:隐喻性文论与科学化的解读
第二节迂回的“变异”:以《迂回与进入》为例
一、意义的形成:哲学的与智慧的
二、意义的表述:直接的与迂回的
三、迂回的意义:反观的与融通的
第六章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和路径选择
第一节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基本条件
一、文化适应性
二、文学适应性
三、文论适应性
四、需要适应性
第二节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路径选择
一、异质文化交融,激发文论新质
二、异域文论相似,互相启发阐释
三、创造性误读异质文论
第七章跨文明文论的对话与激活
第一节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原则与途径
一、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原则
二、跨文明文论对话的具体途径
第二节跨文明文论对话,激活文论新质:以“妙悟”为例
一、妙悟是中印文化因子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富有民族特色的诗学话语
二、妙悟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学思维方式
第八章中西方文艺思想与文艺思潮对话举例
第一节文艺思想对话:阿多诺的“反艺术”与庄子的“法天贵真”
一、“反艺术”:反对“同一性”的艺术与反对人为的艺术
二、理想的艺术:现代艺术和天然艺术
三、理想艺术的实现:凌乱破碎的图景与虚静物化的状态
第二节文艺思潮对话: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比较
一、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的异质性
二、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在生成条件上的可通约性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论与中国复古主义文论在理论形态上的共同性
第九章中西方文论范畴、创作心理机制与叙述技法对话举例
第一节文论范畴对话:虚静与直觉
一、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物我不分性
二、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直观体悟性
三、虚静和直觉体现了思维活动的超越功利性
第二节创作心理机制对话:“自由联想”与“兴”
一、“自由联想”是创作主体自由自主的意识活动
二、“兴”是创作主体连绵不断的意识流动
三、“兴”的“联想地想象”与“自由联想”是相通的
第三节叙述技法对话:“常山之蛇”与“巴尔扎克之蛇”
一、整一性与圆整性
二、时间性与空间性
三、实现效果与表达主题
四、线性思维与圆形思维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