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赛先生在当代 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

赛先生在当代 科技升格与文学转型

(文学家打造的“科学家英雄”为何成为国民偶像?科学的社会化进程何以深深依赖文学叙事?文学叙述何以形塑一个时代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生活世界?解析“现实的活的中国之谜”的人文学著作,钱理群作序推荐)
  • 字数: 24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 作者: 李静 著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80768476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0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深受科学理念形塑的现代中国文学,如何在这种规定性下发展自身? 其间,文学承受了什么挑战,又做出何种回应? ——本书以文学为方法,以“赛先生”(即科学技术)为人文学研究视角,聚焦“赛先生”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与2016年以来两个时段的种种际遇,基于十则个案研究,发掘本土语境中丰富幽微的具体问题,力图理解复杂厚重的中国经验。 以文学为“主战场”,打通科学、社会与历史等多重领域,致力于从人文视角汲取与表述现代中国所蕴藏的基本经验与思想资源,关注现代中国人如何在种种强力面前培育创造力与主动性。 钱理群教授热情赞扬—— “我读李静这本专著,最感惊异的是,全书只讲了七个‘科学—文学故事’: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刘心武的《班主任》、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互联网时代的‘诗歌创作的机器拟人与人拟机器’、‘四大名著的接受’,以及鲁迅所代表的‘现代经典的后现代命运’,但我却从中看到了改革以降四十余年间的历史巨变,尤其是社会阶层的变化导致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的变化。 “这部著作,就是我所期待的解析‘现实的活的中国’之‘谜’的‘人文学’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所关注的,是科学技术(即“赛先生”)在当代中国地位迅速升级的两个时期:以“改革”为主旋律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以及2016年以来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通过文本细读和对社会文化现象的个案分析,阐释了当代文学如何因应变化而更新自身、发挥能量。 作者将科学与文学,及其背后的社会、思想、政治、文化加以有机联系,深入探究了当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
作者简介
李静 1989年生,山西长治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文艺理论与批评》副主编,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1980年代以降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学与文化现象批评。 已出版《更新自我:当代文化现象中的个体话语》(文化艺术出版社2021年版),并在《文学评论》《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读书》等杂志发表文章40余篇,部分论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曾获《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0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文联第七届“啄木鸟杯”优秀文艺评论(2022)等荣誉。
目录
序言
赛先生:当代中国人文学研究的重要视角(钱理群)
导论
“文学中国”遭遇“赛先生”之后
一、走出实验室:“科学”的社会化
二、“情动于中”:科学故事在述说什么?
三、“现代文化的不安定层”:一种文学生存论
四、赛先生升格运动与文学转型
上篇
历史转轨中的“赛先生”:
文学的“游说”与“游离”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文化与科学话语的复杂张力
——以蒋子龙的工业题材小说为例(1975—1982)
一、历史与文学的转轨:“老干部”变身“新人”
二、三种工作法:“管理科学”“关系学”与投机主义的旋涡
三、难以同行的“赛先生”与“德先生”:过渡时期的干群关系
小结 “老干部”叙事的背面:“老工人”退场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