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旅游聚落演变与灾后社区恢复力研究

旅游聚落演变与灾后社区恢复力研究

  • 字数: 250
  • 出版社: 中国农业
  • 作者: 沈兴菊|
  • 商品条码: 97871093145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9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九寨沟作为典型的山区 民族旅游聚落,其聚落发展 演变及社区灾后重建不仅受 到水土资源、灾害分布等客 观条件的限制,同时还会受 居民、管理局等利益相关者 的认知和态度行为的影响。 另外,旅游聚落与其他山区 聚落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生计 方式依赖于生活空间,聚落 内社区成员的生计模式与旅 游资源类型、离核心景区的 距离、与交通线的关系、在 聚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都有 直接的联系,因此,无论是 在聚落演变过程中的行为还 是灾后社区恢复时的态度都 有其特殊性。深入研究民族 旅游聚落空间演进的规律及 其灾后重建过程与方式,分 析聚落空间演进机理,探讨 民族聚落空间演进的适宜途 径与模式,识别影响灾后旅 游社区恢复力的敏感因子, 提出民族旅游社区恢复力综 合分析框架,可为旅游社区 的防灾减灾和可持续发展提 供有针对性的科学建议。
作者简介
沈兴菊。女,1974年生,甘肃古浪县人。博士,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及民族旅游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入选四川省学科带头人后备人选。2015年被评为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 自2004年以来。关注并研究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的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民族旅游聚落变迁、旅游信息化等问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社科规划基金等多项,发表文章20余篇,其中多篇被SCI和EI收录。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概念、相关理论及章节安排 第一节 基本概念 第二节 相关理论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及研究框架 第三章 九寨沟旅游资源与社区环境 第一节 自然资源概况 第二节 人文地理概况 第三节 旅游发展条件 第四章 聚落与聚落演变 第一节 农村聚落空间 第二节 旅游聚落 第三节 聚落空间及演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九寨沟旅游聚落空间演变 第一节 九寨沟聚落变化核心区 第二节 研究方法及过程 第三节 九寨沟民族旅游聚落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 第四节 九寨沟旅游聚落空间的演变规律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九寨沟旅游地域系统炯变演化 第一节 九寨沟旅游地域系统 第二节 旅游地域系统及其特点 第三节 地理熵视角下旅游地域系统的演变 第四节 九寨沟旅游地域系统熵变 第五节本章 小结 第七章 九寨沟旅游聚落时空演变的驱动 第一节 聚落空间演变及其驱动机制 第二节 九寨沟聚落演变过程及其驱动机制 第三节 九寨沟旅游聚落空间演进驱动因子分析 第四节 九寨沟聚落演变驱动规律及特点 第五节 对九寨沟旅游聚落演变的建议 第六节本章 小结 第八章 社区恢复 第一节 恢复力 第二节 社区恢复力 第三节 灾害恢复力 第四节 社区恢复力与乡村聚落和社区 第五节本章 小结 第九章 灾后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社区JlI灰复 第一节 灾后社区恢复力与旅游业 第二节 社区居民灾后旅游影响感知 第三节 九寨沟旅游影响与社区恢复力研究 第四节 灾后社区恢复力结果分析 第五节 关于九寨沟旅游社区恢复力的讨论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第十章 旅游者灾后影Ⅱ向感知与灾后JlI灰复 第一节 九寨沟地震及影响 第二节 灾后游客感知 第三节 旅游者九寨沟灾后影响感知 第四节 九寨沟旅游者灾害风险感知 第五节 基于灾后游客感知的恢复力建设策略 第六节本章 小结 第十一章 游客、居民地方感与社区JlI灰复 第一节 地方感与旅游 第二节 九寨沟灾后旅游者地方感 第三节 九寨沟社区居民地方感与恢复力 第四节 结论与讨论 第十二章 九寨沟社区产业发展与I咴复 第一节 背景 第二节 九寨沟社区发展 第三节 社区产业相关研究 第四节 灾后重建过程中社区产业发展 第五节 九寨沟社区发展模式及参与 第六节 九寨沟灾后社区产生重建与恢复 第十三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