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国《孔子世家谱》撰修仪式的教育文化阐释

民国《孔子世家谱》撰修仪式的教育文化阐释

  • 字数: 180
  •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
  • 作者: 王喜旺//史连祥|
  • 商品条码: 978757641537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著作以民国《孔子世 家谱》撰修仪式为个案,从 教育学、人类学、历史学的 跨学科视角切入,通过“深 描”民族志和田野调查,力 图构建一个族谱撰修仪式的 教育文化解释框架,进而挖 掘其中的深层次意义结构。 具体来说,本著作从社 会、文化、心理、生命四个 向度,深入阐释《孔子世家 谱》撰修仪式背后的意义结 构。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修谱仪式主要在家庙 、崇圣堂、报本堂、诗礼堂 中举行,实际上是孔氏家族 教育文化要素的展现,表述 的是孔氏家族教育文化的“ 一贯”内涵。第二,孔氏家 族通过规定修谱事宜、设定 辈分系统、辨伪真孔三大手 段以及举行告庙祭礼、成立 谱局,进行家族文化认同教 育。第三,功名立传、修谱 条规、族谱刊刻与发放,是 对家族风俗、经验的整合, 塑造了孔氏家族成员成就圣 人之道的教育心理。第四, 修谱撰修仪式中蕴含的教育 基因正是生命共同体,且生 命共同体是家族教育文化圈 滋养的结果。
作者简介
王喜旺,男,生于1970年2月,山西省盂县人,现为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中国现代大学史、教育文化学。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学术与教育互动:西南联大历史时空中的观照》《N0世纪中国教育学发展问题研究》(合著)等,合作编写《高等教育学》等教材,在《光明日报》(理论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文化月刊》(台北)等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教育部重点项目.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重点项目4项。独立或作为主要参与者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理论基础 第二章 走进仪式:《孔子世家谱》撰修仪式的文化认知 第一节 《孔子世家谱》撰修的历史溯源 第二节 民国《孔子世家谱》撰修仪式的民族志记述 小结 第三章 仪式空间:家族文化教育的记忆凝聚体 第一节 家庙、报本堂、崇圣堂:传统儒家教育文化观的表征 第二节 诗礼堂:“诗礼传家” 小结 第四章 仪式内容:以圣人之道为根本的家族伦理教育 第一节 族谱小传:家族伦理教育的知识图谱 第二节 修谱条规:伦理教育的补充性内容 小结 第五章 仪式程序(上):历史文化记忆传承中的家族认同教育 第一节 制序与制度:教育身份的家族规定 第二节 历史与现实:家族教育对象的艰难聚网 第三节 合力与意识:家族认同教育的塑造 小结 第六章 仪式程序(下):圣人之道的教化传承 第一节 成志道和弘道之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节 观察学习的教育方式 第三节 联结生命的教育内容 第四节 家族认同的教育理想 小结 第七章 仪式“密码”:修谱仪式、家族文化与教育基因 第一节 修谱仪式的教育基因:建构生命共同体 第二节 家族教育文化圈中滋养的生命共同体 第三节 修谱仪式教育基因的现代性考虑 第八章 总结与反思 第一节 仪式与卡里斯玛 第二节 修谱仪式的理解与意义 第三节 需要继续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一 后记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