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流动的大学 华北联大1939-1948

流动的大学 华北联大1939-1948

知名抗战大学史研究者张在军最新力作,全面展现华北联大九年办学历程。华北联大学员徐光耀作序推荐:“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华北联大在党的关怀下诞生,在抗日烽火中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
  • 字数: 384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 作者: 张在军 著
  • 出版日期: 2024-08-01
  • 商品条码: 978752310762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2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作为首部全面展现华北联大九年办学历程的专著,通过大量鲜活的史料条分缕析、生动清晰地再现了那个信仰坚定、青春激扬的革命年代的新型大学风貌,从中可以感受到非常时期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坚持理想、敢于牺牲的精神境界。 ◆华北联大是中共在敌后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和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红色联合大学,也是民国时期办学时间最长的联合大学,更是新中国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 ◆华北联大由陕甘宁边区的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青训班、延安工人学校等四所院校合组而成,甫一诞生就穿越陕、晋、冀三省并辗转于晋察冀边区各地流动办学,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逾万名干部,对坚持华北抗战、开展边区各条战线工作以及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内容简介
1939年,华北联大由陕甘宁边区的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安吴堡青训班、延安工人学校等四所院校合组而成,甫一诞生就穿越陕、晋、冀三省并辗转于晋察冀边区各地流动办学,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培养了逾万名干部,对坚持华北抗战、开展边区各条战线工作以及配合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首部全面展现华北联大九年办学历程的专著,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史料条分缕析、生动清晰地再现了那个信仰坚定、青春激扬的革命年代的新型大学风貌,从中可以感受到非常时期知识分子和革命青年坚持理想、敢于牺牲的精神境界。
作者简介
张在军,原籍荆楚,客居岭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理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文艺报》《深圳特区报》《文学自由谈》等报刊发表杂文随笔五六百篇,出版专著《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1937—1946)》《西迁与东还:抗战时期武汉大学编年史稿》《坚守与薪传:抗战时期的武大教授》《当乐山遇上珞珈山:老武大西迁往事》《西北联大:抗战烽火中一段传奇》《东北大学往事:1931—1949》《发现乐山:被遗忘的抗战文化中心》《发现永安:被忽略的抗战文化中心》《西迁南渡未北归: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漂泊东南山海间:抗战烽火中的文化人》《苏雪林和她的邻居们:一条街道的抗战记忆》《聂绀弩先生年谱初编》《聂绀弩和他的朋友们》等,并多次入选各类图书排行榜。
目录
序 神游华北联大(徐光耀) / 001
序章 两面受敌,何去何从?
华北!华北! / 001
旬邑县的枪声 / 005
第一章 跨过祖国的万水千山(1939.6—1939.9)
第一节 华北联大的诞生 / 013
延安集结 / 013
四部:统一领导,各自独立 / 022
7月7日,一个神圣的日子 / 041
第二节 三千里长征 / 048
告别延安 / 048
东渡黄河 / 055
翻越云中山 / 060
突破同蒲线 / 066
进入游击区 / 072
第二章 在敌后方开展国防教育(1939.10—1940.9)
第一节 建校城南庄 / 081
巧遇陈庄大捷 / 081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