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城乡一体化嵌入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制度创新

城乡一体化嵌入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制度创新

  • 字数: 400
  • 出版社: 经济科学
  • 作者: 秦兴方|
  • 商品条码: 9787521858778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79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9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共三部分,第一部 分,理论基础。主要通过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未 来社会城乡一体化和人的全 面发展理论的阐释,以及县 域、乡村发展动力结构的解 读,既为城乡一体化嵌入县 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及其矛 盾研究提供理论指导,也为 总结提炼中国特色城乡一体 化理论创新及其制度创新奠 定基石。第二部分,实践研 究。第三部分,即第九-十 章,创新研究。其中,第九 章,中国特色城乡关系理论 创新研究,主要基于马克思 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同中国国 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 结合,从丰富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城乡融合发展、一体 化发展实践中,总结、提炼 经验并努力上升到理论,试 图创新具有中国特色城乡关 系理论,即中国式城乡关系 理论,主要包括发展中社会 主义大国在城乡发展不充分 和不平衡条件下的城乡一体 化发展阶段理论,作为城乡 一体化目标的人的全面发展 尤其是农民全面发展的理论 ,以及突破城乡发展不充分 和不平衡的县域经济发展动 力结构理论,内含中心城市 发展要素嵌入理论、外源性 动力内源化理论和乡村动力 结构变革理论。 本研究的意义:对于国 家加强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模式的探索,理顺城乡管 理体制和科学设计我国城乡 一体化政策体系,对于地方 政府因地制宜选择“以城支 县带乡”的具体路径、方式 并进行相应的政策设计,具 有理论指引及其政策借鉴意 义。
作者简介
秦兴方,男,1965年8月生,江苏常州人,经济学博士,扬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扬州大学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理事、全国综合性大学《资本论》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市场经济研究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资本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研究、区(县)域经济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是运用《资本论》中的立场、范畴、理论和分析范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尤其是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规律,创新中国经济学理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一般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5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合作)、《管理世界》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编著8部(含合作),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参与编写的《政治经济学》国家规划教材获得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由来 第二节 学术史梳理 第三节 研究框架 第四节 有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 第一节 城乡对立统一规律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动力结构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中国实践 第二章 城乡聚落优化 第一节 城乡聚落规模与结构 第二节 西方城乡聚落变迁 第三节 新中国城乡聚落嬗变 第四节 中西方比较及其启示 第三章 基础设施嵌入 第一节 基础设施嵌入理论基础 第二节 乘数效应 第三节 嵌入的变革效应 第四节 制度创新的方向 第四章 生产要素嵌入 第一节 生产要素及其结构 第二节 资本嵌入 第三节 技术嵌入 第四节 数据嵌入 第五节 人才嵌入 第五章 产业嵌入 第一节 产业嵌入场景 第二节 农业产业韧性 第三节 产业融合发展 第四节 经济节点塑造 第五节 富民制度取向 第六章 公共服务嵌入 第一节 城乡公共服务平衡性 第二节 财政性公共资源嵌入 第三节 人力性公共资源嵌入 第七章 城乡生态融合 第一节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二节 城乡生态系统的冲突 第三节 城乡生态融合制度创新 第八章 县域内部城乡一体化 第一节 城乡一体化的层次及其属性 第二节 外源性动力内源化 第三节 内源性动力高级化 第九章 中国特色城乡关系理论创新 第一节 中国式城乡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第三节 中国特色县域发展动力结构理论 第十章 城乡一体化嵌入制度创新 第一节 制度创新的边界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