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内向者的天赋

内向者的天赋

内向者的生存指南|||德国《商业日报》评选为2014年法兰克福书展很好商业书籍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作者: (德)多丽丝·迈尔亭(Doris Martin) 著;孙瑜 译
  • 商品条码: 97871116019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0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亚伯拉罕·林肯、奥黛丽·赫本、希区柯克、沃伦·巴菲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德国、《傲慢与偏见》中的达西先生、《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以及书中的主角哈利和赫敏……
这些我们所熟悉的名人和文学作品中的角色,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性格内向者。在这个喧嚣、浮躁、急功近利的世界上,内向者的很好品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他们专注、低调、思想深刻、脚踏实地、忠诚善良、严格保守秘密、不会虚张声势。内向者拥有的这些宝贵特质,正是外向者所缺乏的。
同为内向者,有的感性敏感,有的理性客观,有的善于交往,有的不善于,德国人际沟通很好不错家多丽丝·迈尔亭博士首创的“内向类型问卷”,将内向者的人格特质分成“雄才大略型”“不通世故型”“不错敏感型”和“隐蔽蛰居型”四大类型。我们可以通过问卷,找出自己究竟是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内向者(想了解你是什么样的内向类型,请翻到正文第9页进行测试)。
《内向者的天赋》针对每种类型的内向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遭遇的问题,提供了很实用的指南,包括如何了解自己、找到自信、发挥天赋,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发现自己的领导力优势,如何保持身心健康、卸除压力,如何沟通、交际、维系亲密关系,如何向公众展示自己、释放天赋、改变世界……帮助你善用自己的优点,有效发挥“静者制胜”的影响力!
作者简介
多丽丝·迈尔亭(Doris Martin),哲学博士,专业为语言文学,擅长遣词造句,后以写作为主业。她的作品大都关于言谈举止、美好生活,以及为人处世之道。她是人际交往和人格研究专家、系统培训师、德国行为标准协会会员,也是各大媒体的发言人。此外,她还担任企业宣传文案方面的撰稿人和咨询师,帮助企业获得客户的好感和认可。
目录
译者序
前言
01 CHAPTER 第一章 解锁内向型人格
内向概念面世
我们都是内向型吗
四大内向类型
内向基因基本类型
雄才大略型:冷静的引领者
超级敏感型:敏感的唯美主义者
不通世故型:孤僻的天才
隐蔽蛰居型:低调的和气人
02 CHAPTER 第二章 露出你外向的一面
01 察觉另一面
02 假装如此
03 扩展舒适区
04 切换于两极间
03 CHAPTER 第三章 培养身体意识
05 透视大脑
06 避免能量危机
07 加固神经外壳
08 雏形初具
09 应对痛苦和恐惧
04 CHAPTER 第四章 发现你的天赋
10 剥去外向者的光环
11 散发安静的魅力
12 深入探寻
13 优于表象
14 逆流而上
15 培养细腻的感觉
16 有纪律地达成目标
05 CHAPTER 第五章 走出你的蜗牛壳
17 住在更安静的地方
18 与刺激隔离
19 开心上路
20 中场休息
06 CHAPTER 第六章 给你的私人生活减压
21 相互给以空间
22 爱的表达
23 找到安全感
24 经营家庭生活
25 一起成长
26 维护友谊
07 CHAPTER 第七章 在言谈中展现自己
27 以外向的方式理解
28 对人进行研究
29 参与聊天
30 融入谈话
31 设限
32 心平气和地商量
08 CHAPTER 第八章 不再因节日和庆典而发抖
33 做个受欢迎的主人
34 接受正确的邀请
35 得体地拒绝
36 稍作隐退
37 来和走
09 CHAPTER 第九章 开发你的外在表现
38 开发个人魅力
39 巧用服饰语言
40 不要明星派头
41 说出你的成绩
42 待在热闹的地方
10 CHAPTER 第十章 为工作日减压
43 划定工作范围
44 挺过这一天
45 与外向者合作
46 在团队中发挥重要性
47 设身处地为顾客着想
11 CHAPTER 第十一章 发现你的领导优势
48 成为领导者
49 将最聪明的头脑聚集到身边
50 有效的激励和引导
51 像个领导样
52 超越自我,不仅只是专家
12 CHAPTER 第十二章 让你的顾客无法对你说不
53 适应所有情况
54 策划出令人惊艳的演讲
55 写一部扣人心弦的剧本
56 呈现最佳状态
57 走上舞台
58 站在舞台上
13 CHAPTER 第十三章 释放你的内向性格
59 雄才大略型内向者:思考和掌控
60 不通世故型内向者:水平思考和研究
61 超级敏感型内向者:同情和创意
62 隐蔽蛰居型内向者:体会和平衡
后记:内向者的时代正在来临
可供进一步阅读的书籍、文章或网络资源
参考文献
摘要
LEISEGEWINNT● 前  言 ●寂静的奢华:    为何安静者所拥有的,却是喧闹者还在寻觅的。    我们在文学和电影作品中见到他们。歌德描写的维特,简·奥斯汀塑造的沉默寡言的达西先生,《哈利·波特》中的赫敏·格兰杰和《饥饿游戏》中思维缜密的女主角凯特尼斯·伊夫狄恩,这都是他们中的一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得到他们:女演员艾玛·沃森、高尔夫运动员马丁·凯梅尔、女时装设计师加布里埃·斯朵艾、脸书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德国安格拉·,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在悄无声息中达成目标。他们保护自己的私生活,使之不被窥探;他们不自负、不张扬;他们成功、耀眼而风趣,同时又内敛、敏感甚至害羞。这正是内向(introvertiert),即“向内转”,由拉丁语“intro”(入内)和“vertere”(转向)派生而来。    拥有内向型人格的人比比皆是。下面这些人很可能是内向的:    当她第一个来到办公室,没有人分散注意力并且盯着她看的时候,这位女同事能做出最为精妙的构想和推理。    某位信息技术专家迸发的灵感能帮助公司成为行业翘楚,但当他站起来并在公司聚会上说几句话时却会脸红。    某个孩子更喜欢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天马行空或者冥思苦想,而不愿去学校参加生日聚会或者去踢足球。    某位受欢迎的演说家可以在济济一堂的听众前登场,却害怕看似轻松的闲聊。    某位母亲在儿童游乐场时更喜欢埋首于杂志中,而不是加入妈妈们的闲聊。    某位老板在听取建议时只能一心一意地专注于思考,到了晚些时候才发来一封邮件:“你的建议非常不错。请继续完善!”    从不多话的朋友,一旦谈到自行车赛车和最美的阿尔卑斯山山道,就会变得活跃起来。    偏于自制和矜持的内向者与众不同。他们与当今时代提倡的性格(乐于交友、平易近人、善于交际)格格不入。见面热情打招呼、主动讲话和大方出场,这些事都与他们无缘。这种差别被性格外向的人视为性格缺陷,甚至有时也会视为对自己的侮辱,从而被激怒。在积极参与并与他人打成一片的人们看来,内向的人较为冷淡且举止拘谨。这种人如果拥有耀眼的成功还具备明显的感知力,没准儿还要经受对其所谓狂妄和傲慢的谴责。    实际上内向、腼腆和敏感的人并非没有快乐或不善交际,他们只是处于与外向者不同的另外一极。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他们天生表现出更活跃的思维,对外部刺激的反应更强,对多巴胺这种提高感应能力的神经递质的刺激更敏感。日常生活中其意义在于:    内向的人需要很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摆脱日常的喧闹,重新振奋起来。外向者吃完饭会与朋友看场电影,内向者则宁愿窝在家里看蓝光影碟,并非他们害怕外部世界,害怕他人或者寒暄,而是因为他们需要私密性。外向者乐于追求盛大的生日宴会和庞大的交际圈,而内向者在个人世界、二人世界或熟人的小圈子里才更为快乐。    内向者与外向者感受世界的方式如此不同,以致有时他们之间像外星人和地球人一般陌生。如果你属于比较安静的那一部分人,许多日常生活场景会令你感觉像来错了星球。高铁中此起彼伏的手机铃声就像好友婚礼前三天的景象:世界是为喜欢熙攘喧闹的人而不是为生性谨慎安静的人创造的。    但是时代在变。在颇受瞩目的《安静》(苏珊·凯恩)和《安静之人》(希尔维亚·吕肯)出版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区别开始为人们所注意。《安静之人》登上了德国《明镜周刊》甚至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后者通常只有安吉丽娜·朱莉或iPhone这些“大人物”才能登上。经济界也预感到,那些不太显眼的独来独往的员工具有一些优秀特质,如更理性、更有创造力和同理心。    那么内向是否就成为“酷”的新标志呢?这样说未免有些夸张。但与过去相比,人们确实越来越看重内向性格的人。原因也许是,在过劳、压力、疲于交际的时代背景下,甚至外向者也发现:精神的复原和内心的幸福才是快乐、思想有深度和轻松的前提。    畅销书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在她销量惊人的著作《一辈子做女孩》中极尽自我嘲讽。在印度的隐修所,她认为通过沉默和克制保持平静是自己的福祉,同时也让自己更为神秘:“我决定,从此不再做这个隐修所里讨人欢心的女孩,不再来回跑蹿、说闲话和开玩笑。我无须站在聚光灯下,也不用抢话,或者为了别人嘴里偶尔蹦出的几个赞美词,是时候改变自己了!”1巴西的明星作家保罗·科埃略吸引了数百万个读者,也是因为他传递了这个信息——思考和冷静会使人生受益。    放慢速度和自我思考的魔力对于安静者不言自明。他们喜欢孑然一身,像法国作曲家、歌手乔治·穆斯塔基唱的那样,以蛰居为朋友,并以此作为好习惯:“我的孤独是我的一个朋友/一个美好习惯”,以及“不,我虽孤独但我并不孤单”。    我们大脑的生物钟给我们留下了纯粹享受休息的时间。若是我们过度劳累,它会强迫我们休息以待复原。外向者绞尽脑汁在日程表中为美好和有益的独处空出位子,郑重其事地戒除网络并沉静数日。这对我们这些内向者来讲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需要时常摆脱忙碌,重新恢复精力,这为安静者带来很多好处。    这一切行于无声,令人信服,但这种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