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语诗歌的节奏

汉语诗歌的节奏

  • 字数: 48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本益 著
  • 商品条码: 978756247202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4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陈本益专著的《汉语诗歌的节奏》从酝酿、构思到写成,历时近十年。最初打算写新诗的格律,后来发觉新诗格律的关键在节奏,而汉语诗歌的节奏是什么,还是一个尚待探索的问题;一旦那探索有了结果,就应该用探索出的节奏观去分析、总结古代诗歌和现代新诗的各种主要节奏形式,并验证那种节奏观。于是就有了本书现在的书名。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研究了汉语诗歌的节奏问题,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在分析、评价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的基础上,指出汉语诗歌节奏是 “音节—顿歇”节奏,而且这种节奏有其特殊的语音学根据和构成机制。中编论述《诗经》、《楚辞》、五七言诗和词曲的节奏形式(包括节奏单位、句式或行式、节式、体式和节奏调子)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从音顿节奏的观点探索某些节奏形式的起源等疑难问题。下编在分析和评价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论述格律体新诗节奏形式和自由体新诗节奏形式的构成规律和特点,着重论述两种新诗体的建行原则及其根据。中编和下编还论述汉语诗歌韵的独特的节奏作用,以及这种韵与音顿节奏的关系
目录
上编 什么是汉语诗歌节奏
第一章 什么是诗歌节奏
第一节 什么是节奏
第二节 什么是诗歌节奏
第三节 诗歌节奏的分类
第二章 几种汉语诗歌节奏论
第一节 平仄节奏论
第二节 重轻节奏论
第三节 音组节奏论
第四节 顿节奏论
一 古代“句读”论和“顿”论
二 “节”论
三 “音尺”论
四 现代“顿”论
第五节 音节节奏论
第三章汉语诗歌节奏是“音节顿歇”节奏
第一节 顿歇是一种基本的节奏因素
第二节 汉语语音特点与“音节顿歇”节奏
第三节 “音节顿歇”节奏的形成
一 汉语的自然节奏单位――节拍群
二 对节拍群的分解和组合
三 汉语诗歌的节奏单位――音顿
四 对音顿的等时化和强化
第四节 “音节顿歇”节奏和其他节奏的关系
一 和平仄节奏的关系
二 和重轻节奏的关系
三 和音节节奏的关系
第五节 汉语诗歌节奏的基本特点
一 和意义节奏统一
二 整齐均匀
三 简单而又复杂

中编 古代诗歌的节奏形式
第一章《诗经》的节奏形式
第一节 《诗经》节奏形式的起源
第二节 《诗经》的节奏单位
第三节 《诗经》的句式
一 四言句式与非四言句式
二 句式的特点
三 句式的格律形式化
第四节 《诗经》的节式和体式
一 节式
二 体式
第五节 《诗经》的节奏调子
一 歌诗和诵诗
二 歌调、吟调和诵调
第二章《楚辞》的节奏形式
第一节 《楚辞》节奏形式的起源
第二节 《楚辞》的节奏单位
第三节 《楚辞》的句式
一 《九歌》的句式
二 《离骚》的句式
三 《招魂》、《九章》等的句式
四 《楚辞》句式的特点
第四节 《楚辞》的节式和体式
一 节式
二 体式
第五节 《楚辞》的节奏调子
一 从歌诗向诵诗过渡
二 楚辞调:吟调与诵调的结合
第三章 五七言诗和杂言诗的节奏形式
第一节 五七言诗和杂言诗节奏形式的起源
一 五言诗节奏形式的起源
二 七言诗节奏形式的起源
三 杂言诗节奏形式的起源
第二节 五七言诗和杂言诗的节奏单位
第三节 五七言诗和杂言诗的句式
一 五七言诗句式的单音尾特点
二 五七言诗句式的格律形式化
三 杂言诗的诸种句式
第四节 五七言诗和杂言诗的节式和体式
一 五七言诗的节式和体式
二 杂言诗的节式和体式
第五节 五七言诗和杂言诗的节奏调子
一 五七言诗调:成熟的吟调
二 杂言诗调:长短调与吟诵调的混合
第四章 词和曲的节奏形式
第一节 词和曲节奏形式的起源
一 词的节奏形式的起源
二 曲的节奏形式的起源
第二节 词和曲的节奏单位
一 词的节奏单位
二 曲的节奏单位
第三节 词和曲的句式
一 词的句式的特点
二 词的跨句
三 词的句组
四 曲的句式的特点
第四节 词和曲的节式和体式
一词的节式和体式
二 曲的节式和体式
第五节词和曲的节奏调子
一 词曲调:长短调与吟诵调的配合
二 词曲调和杂言诗调的差别
第五章 古代诗歌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
第一节 节奏形式和韵的重要性
第二节 节奏形式和韵式的单一性

下编 新诗的节奏形式
第一章 新诗节奏形式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 初创期的理论和实践
一 两个来源
二“自然音节”论
三 从旧形式中“脱胎”出来
四 两种发展趋势
第二节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理论和实践
一 “内在韵律”论
二 自由诗的传统节奏形式
三 “格式”论
四 格律诗的均齐和对称节奏形式
第三节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理论和实践
一 “无音乐成分”论
二 自由诗的现代节奏形式
三 十四行诗的节奏形式
四 民歌体诗的节奏形式
第四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理论和实践
一 “现代格律诗”论
二 “半逗律”和“典型诗行”论
三 格律诗节奏形式的多样化
四 自由诗节奏形式的两极化
第五节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理论和实践
一 “顿法”论及其他
二 自由诗节奏形式的新发展”
三 格律诗节奏形式的新发展
第二章 格律诗的节奏形式
第一节 格律诗的节奏单位
第二节 格律诗的行式
一 建行原则及其根据
二 典型行式
三 跨行
四 诗行的顿歇规律
第三节 格律诗的节式和体式
一 节式
二 体式
三 建筑美
第四节 格律诗的破格
第五节 格律诗的节奏调子
一 一般格律诗调:成熟的诵调
二 民歌体诗调:吟调
三 其他格律诗调:混合调
第三章 自由诗的节奏形式一
第一节 自由诗的节奏单位
第二节 自由诗的行式
一 建行原则及其根据
二 跨行
三 行式的特点
第三节 自由诗的节式和体式
一 节式
二 体式
第四节 自由诗节奏形式和散文诗节奏形式
一 两者的异同
二 汉语诗歌内外节奏的统一综论
第五节 自由诗的节奏调子
一 自由诗调:诵调与长短调的结合
二 汉语诗歌节奏调子的演变综述
第四章 新诗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
第一节 格律诗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
第二节 自由诗节奏形式与韵的关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