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可持续的智慧

可持续的智慧

一幅描绘瑞典行政体制、区域战略、住房交通、公众参与的全景图像,一场从哈马碧湖城到基律纳新城的“可持续城市”之旅!
  • 字数: 339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瑞典)马茨·约翰·伦德斯特伦(Mats Johan Lundstrom),(瑞典)夏洛塔·弗雷德里克松(Charlotta Fredriksson),(瑞典)雅各布·维策尔(Jacob Witzell) 著;王东宇 等 译
  • 商品条码: 978755377089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8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靠前部分主要介绍瑞典的规划体系以及背景,试图阐明瑞典当代城市规划和发展实践中所蕴藏的复杂性。该部分内容勾勒出瑞典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在过去及当下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同时概述了瑞典在地方、区域以及全国层面的规划体系。本书的第二部分可以视为瑞典可持续城市发展项目的集萃,其重点是各类可持续发展规划项目中采取的不同路径和方法。
本书由瑞典城乡规划协会组织、多名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丰富的瑞典学者执笔,是对瑞典可持续城市发展从理论到实践的一次全面巡礼。凝聚了瑞典可持续城市建设中的大量精辟思想,语言平实却又多有微言大义之处,是帮助读者理解、学习瑞典经验的敲门砖。
瑞典城市规划和设计的理念不可能也不应该照搬到中国的土壤中,但是仍然希望这本书能起到“他山之石”的作用,向中国的城市规划从业者介绍瑞典的可持续城市发展实践,加深他们对瑞典城市规划背景和语境的理解。
作者简介
马茨·约翰·伦德斯特伦,瑞典人,博士研究生,瑞典城市规划杂志编辑,研究方向:市政规划和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能源和气候变化。可持续城市形态和结构。
夏洛塔·弗雷德里克松,博士,KTH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建筑与建筑环境(ABE)学院,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环境,城市与区域研究。
雅各布·维策尔,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博士,瑞典城乡规划学会会员,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投资。
王东宇,博士研究生,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不错城市规划师。
目录
理论篇
当代瑞典城市规划的背景概述
新现实背景下的城市规划——新的局面、需求和建议
营造对企业和居民具有竞争力的区域环境
城市政策与城市发展战略
瑞典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立法——一部土地使用权的管制史
地方民主与行政体系
土地利用规划法
土地开发项目的实施
区域规划
交通规划——新情况和新政策
瑞典城市规划的社会视角
社会可持续性城市发展
城市的可持续性和文化多样性
公共空间:都市生活的复兴
沟通式规划过程——公众参与的途径
住房及住房政策
瑞典城市规划的环境视角
为可持续发展编制规划:关注环境质量,应对气候变化,彰显城市魅力,促进生态创新
国家对地方层面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城市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技术的国际传播与输出
案例篇
基律纳:
城市新中心建设展望
凯特列娜·奥·科菲
于默奥:
按照获奖方案提高城市密度
奥列·福斯格伦
于默奥—阿尔德海姆:
在寒冷地区建设环境可持续性城市
约翰·拉格内留斯
韦斯特罗斯:
建设气候与能源智慧型的建筑和能源系统
马茨·约翰·伦德斯特伦
松德比贝里:
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卡琳·米勒斯
斯德哥尔摩:
皇家海港地区——一个全新的生态型城市地区
丹尼尔·卡尔松·莫德
斯德哥尔摩和哥德堡:
将拥堵费政策作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工具
雷纳·斯米菲尔特·露丝科维斯特
哥德堡区域:
K2020项目——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公共交通
博·阿荣松
哥德堡:
将Kvilleb?cken更新为一个宜居且可持续的城市地区
安德斯·斯文松
韦克舍:
一个木构小镇的零化石燃料梦
汉斯·安德林 马茨·约翰·伦德斯特伦
克里斯蒂安斯塔德:
以前瞻性的物质空间规划应对气候变化
克里丝缇娜·莫林
玛加丽塔·兰纳-哈根图夫特
隆德:
编制致力于减少汽车使用的城市规划
克里斯蒂安·瑞登
马尔默:
西港区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从试点到主流
约兰·罗斯贝里
马茨·约翰·伦德斯特伦
马尔默:
为社会可持续发展赋予实质性内涵——玫瑰园地区发展计划
萨比纳·迪特瑞
瑞典:
城市地区的可持续性认证机制
马林·曼特尔 苏·克拉克 安-克里斯汀·卡尔松
摘要
基律纳:城市新中心建设展望
凯特列娜·奥·科菲(Katarina O Cofaigh)

基律纳形成于世纪之交,依傍生产活跃的基律纳铁矿而建立,城市局部地区被建在矿脉之上。持续的开采活动导致城市地面沉降问题日渐突出,由此引发的建筑物损毁问题也变得越发严重,一些住宅已被闲置数十年,通过制订合理的规划来规范未来的采矿活动迫在眉睫。未来几年,因为铁矿采掘需要深入老城地下更深的岩层,城市的一些重要地区将面临搬迁,建设一个新的城市中心势在必行。在本章中,建筑师凯特列娜·奥·科菲介绍了于2013 年3 月公布的城市新中心设计竞赛优胜方案。
一、竞赛背景
该竞赛于2012 年6 月由基律纳市政府发起, 并与瑞典建筑师协会(SwedishAssociation of Architects)合办,其核心内容包括城市新中心建设的愿景、策略和形态,10 支建筑师团队受邀参加竞赛。如前所述,竞赛的大背景是,未来几年LKAB 采矿公司对地下铁矿石的开采将不断推进至市中心下方的岩石层,引起地面变形。城市许多重要的功能因此将受波及,承载这些功能的建筑将不得不另觅新址再建,其他相关功能也随之转移。基律纳的重建计划是上述背景的产物,它旨在重塑整个城市的结构。按计划,城市将东移至新中心的选址所在地,而在营建城市新中心的同时,城市旧中心将得到疏解。随着新关系和新连接的建立,城市功能将继续运行,并在重建过程中进一步催生出富有活力的城市体验来。重建工程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为重建的时序和空间设定清晰的战略和准则,这些战略和准则不仅要考虑到城市生活中社会、文化、功能和情感等方方面面的要素,还要为基律纳的市民和那些在重建过程中做出贡献的人营造安全且活力十足的城市,建立起他们对城市未来的信心。设计竞赛的优胜方案于2013 年3 月揭晓,优胜团队也同时产生。在评判参赛方案时,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是该方案是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重建战略,以及是否在充分考虑当地具体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宜居城市的发展愿景。
二、优胜方案概况
获奖团队为怀特建筑师事务所(White Architect),合作团队包括Ghillardi + Hellsten建筑师事务所、Spacescape AB、Vectura Consulting AB 和Evidens BLW AB。这一方案以其清晰的结构和在方案中展示出的随城市生长并将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方向有机结合的潜力而受评审委员会青睐。根据该方案,改造后的基律纳市将成为一个空间紧凑、功能混合、充满吸引力的城市,并且与自然环境紧密相连。原有的城市将继续运转,并在整个重建过程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实体。鉴于各项先决条件都已准备就绪,在重建的第一阶段便可以将一个宜居城市所需的全部功能整合在一起。重建工程有一个明确的启动日期,城市可以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内一步一步发展,并拥有相当大的自由度,未来的发展路径十分多样化。包括火车站、萨米议会和市政厅在内,重要的城市功能性建筑将被安排在主路两侧。城市将按照明确的阶段,在一个立足现状、历经推敲、功能合理的结构下,一个街区接着一个街区地“生长”。同时,城市西侧的工业区也可以随之更新,提高建设密度。
该方案发扬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许多基律纳居民孜孜以求的品质: 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其紧凑的空间、城市与自然之间的明确界限以及对“绿楔”或“白楔”1 的详细设置,使人们能够快速地亲近自然,同时紧凑型城市的发展也保证了较小的生态足迹。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