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略

中国共产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论略

  • 字数: 4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
  • 作者: 段志超,邱小玲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20106290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政治文明建设在当下中国不仅具有价值导引功能,更是现实利益诉求之所需。从政党与政治文明发生发展的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理路,本书主要阐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规定和经验观察;政党制度框架下的多党合作制度与政治文明,中共领导体制、中共与国家权力的结构关系及其面临的问题;中共在政治文明建设中的责任和作用,尤其是在执政理念、政策主张、组织结构和微观基础(党员)方面的适应性;政治文明建设的工具可能性――政治技术,以及政治文明建设的外部因素(尤以国际共运和全球化为重点)。
作者简介
段志超,1971年生,云南洱源人,天津行政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政治学基础理论和中国政治的研究。合作出版《政党论》等若干著作。在《学习与探索》、《社会科学战线》、《科学社会主义》和《学海》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多篇文章被转载。《技术的问题之域》(《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7期)和《政治技术的出场路径及基本点》(《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分别获天津市第十届、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理论预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若干问题
第一节 从“文明”、“政治文明”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关于“文明”
   二、关于“政治文明”
  三、关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价值取向
  一、自由
  二、民主
  三、政治公正
  四、法治
第二章 实践路径:中共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探索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探索(l一年)
   一、实现独立自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历史前提
   二、对新型政治文明――人民共和国理想的追求与探索
  三、建设新型政治文明的实践
  四、对新型国家结构的初步探索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探索(―年)
  一、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权建设
  二、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三、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年政治文明实践的经验与教训
第三节 新时期的政治文明建设(年以来)
  一、政治文明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
  二、政治文明与现代化建设
  三、中共提出政治文明的意义
第三章 政党制度:政党政治与政治文明
第一节 政党政治与政治文明的广义考察
  一、政党政治是典型的政治文明制度
  二、政党政治的中心问题
  三、西方政党政治危机分析
  四、对政党政治的基本判断
第二节 中国政党制度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一、中国政党制度概述
  二、制度框架和以党为主导的多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体复合结构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社会基础
第三节 中共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及相关问题
  一、中共取得国家权力的形式
  二、中共与国家权力的系统结构
  三、政治文明建设中党与国家权力关系的几个重要问题l
第四章 组织能力:执政理念、政策主张、组织与个体
第一节 党的建设与政治文明
  一、加强党的建设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
  二、加强党的建设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统一的
  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四、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第二节 执政理念
  一、关于执政理念
  二、中共执政理念的内涵
第三节 政策主张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三、推进国家建设
  四、加强意识形态建设
  五、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六、和平崛起和参与国际机制的进程
第四节 组织与个体(党员)ll
  一、组织结构与纪律维护
  二、组织个体(党员):规范分析
  三、组织个体(党员):生活方式及其现代化
第五章 操作转换:对政治技术的探求
第一节 技术问题域中的政治
  一、技术地位的上升及其二重性
  二、技术的问题之域
第二节 技术的前景
  一、E.舒尔曼的思考
  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技术观
  三、社会主义技术实践的应然逻辑
第三节 技术政治化与政治技术化:以“国际政治”、“政治体制改革”为个案
  一、技术与国际政治
  二、技术与政治体制改革
第四节 政治技术的理论思考
  一、政治技术的文献研究
  二、从社会技术到政治技术:政治技术的出场路径
  三、政治技术的本质和特点
  四、政治技术的理论型构
  五、兼顾特殊性与普遍性:政治技术的开放视界
第六章 外部因素:国际共运与全球化
第一节 国际共运的政治历史遗留
  一、国际共运的成败得失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历史参照系
  二、列宁政治建设的基本思想
  三、苏共实践对列宁政治建设思想的背离
  四、国际共运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启示意义
第二节 全球化与政治文明建设
  一、全球化对政治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
  二、在全球化进程中必须强调政治文明的民族性和阶级性
  三、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