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更新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更新研究

  • 字数: 2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 作者: 王立军,陈旭峰 著 著
  • 商品条码: 978751641423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7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的框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篇理论研究,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理论视野中的“三改一拆,以及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与违法建筑的成因;第二篇比较研究,比较了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以及国内城市更新的模式;第三篇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其“三改一拆”工作主要做法与经济社会效益,并针对“三改一拆” 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三改一拆”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路;第四篇案例研究,对“三改一拆”工作方法、“三改一拆”工作成效和无违建创建等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作者简介
王立军,1970年出生于浙江海盐,1992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1995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现为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软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浙江省软科学研究会秘书长。2006年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2015年入选浙江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人才。主持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以及浙江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等20余项。在《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中国科技论坛》《国际贸易问题》《经济评论》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有:《改革与创新:浙江区域经济转型研究》《从经济强区到发达城区转型路径研究》《全球化与现代化:民营企业集群转型升级研究》《创新集聚与区域发展》《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与创新》《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与实践》《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等。曾获浙江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奖、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党校系统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陈旭蜂,1983年出生于浙江兰溪,201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博士后、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副教授,浙江省社会学会理事、浙江省文化产业学会理事、副秘书长。出版学术专著1部;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社会》《浙江社会科学》《东南学术》《人口与发展》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发表决策咨询成果4篇,多篇学术成果被《人民曰报》《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课题、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全国党校系统重点调研课题等2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三等奖1项,厅局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目录
第一篇理论研究
第一章城市更新与治理理论视野中的“三改一拆”
一、城市更新理论
二、城市治理理论
第二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与违法建筑的成因
一、根本原因:国家制度性因素
二、直接原因:政府管理性因素
三、客观原因:社会发展性因素
四、主观原因:个人利益性因素
第二篇比较研究
第三章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
一、发达国家的城市更新经验与启示
二、发展中国家城市贫民住区改造经验与启示
第四章国内城市更新的模式
一、辽宁棚户区改造模式
二、广州市城中村改造模式
三、北京市旧厂区改造模式
四、长沙和谐拆违模式
五、启示
第三篇实证研究
第五章杭州市“三改一拆”工作主要做法与政策创新
一、“三改一拆”行动主要做法
二、旧住宅区改造主要做法
三、旧厂区改造主要做法
四、城中村改造主要做法
五、拆除违法建筑主要做法
六、杭州市加强“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的政策创新
第六章杭州市“三改一拆”经济社会效益实证分析
一、“三改一拆”的经济效益
二、“三改一拆”的社会效益
三、“三改一拆”的生态效益
四、“三改一拆”的政治效益
第七章杭州市“三改一拆”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三改”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拆违与“无违建”创建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三改一拆”后续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八章建立健全“三改一拆”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路
一、“三改一拆”工作机制建设的思路
二、构建“三改一拆”工作机制六大体系
三、完善“三改一拆”工作的对策建议
第四篇案例研究
第九章“三改一拆”工作方法案例
一、星桥街道:拆违“三周工作法”
二、西兴街道:“十个心”工作法推进整村连片拆迁
第十章“三改一拆”工作成效案例
一、聚落五号:旧厂区改造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园
二、白塔公园:旧厂区改造成为城市文化公园
三、玉皇山南区块:旧厂区与旧民居改造成为
文化创意园与基金小镇
四、文晖街道农都市场拆迁:“三改一拆”与交通治堵相结合
五、江干区三堡社区整体改造:“三改一拆”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第十一章无违建创建案例
一、淳安县:创建“无违建县”
二、蒋村街道:创建“无违建街道”
三、创新方法促创建
四、美政花苑:打造“无违建小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摘要
前言新中国成立以来,浙江城市化在曲折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持续快速推进,城市化率从1978年的14.5%提高到2013年的64%,城市发展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功能不断得到发挥,城市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著 。 改革开放以来的浙江城市化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自发发展为主的城市化稳步较快发展阶段(1978—1998年);二是政府推进为主的城市化持续快速提升阶段(1999—2006年);三是2006年至今坚持集约、和谐、统筹、创新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阶段。在此阶段,前期城镇化快速推进引发的问题逐渐显现:违法用地、违法建筑和“脏、乱、差”等现象,严重阻碍了公共服务设施的提升,特别在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中,违法用地久治不愈,成为影响政府公信力和规范管理的隐患;产业用地低效散乱,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障碍。如果放任自流,就可能产生“破窗效应”,产生“传染病”,形成城市贫民窟。对此,浙江省决定在全省范围全面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简称“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从2013年开始,通过三年努力,拆除违法建筑1亿平方米,完成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1.4亿平方米。 2013年以来,杭州市积极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号召,全力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三改一拆”工作推进以来,究竟带来多少的经济社会效益?两者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规律联系?“三改一拆”三年行动计划已经实施,今后应该建立怎样的机制来继续推进“三改一拆”工作?为此,杭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于2014年委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对《“三改一拆”经济社会效益实证分析与机制建设研究》这一课题进行研究。本课题由王立军设计,并组织研究。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社会学文化学教研部陈旭峰副教授参与了问卷设计,并进行了问卷分析工作;中共浙江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唐勇副教授、许光副教授参加了课题调研工作;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生陆丹婷和张冯伟协助进行了问卷数据录入工作。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33份)、实地调研,以及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杭州市“三改一拆”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形成研究报告。其中阶段性研究成果《浙江省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思路与对策研究》,获得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的肯定性批示。课题于2015年上半年完成,并顺利结题。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我们完成了本书的书稿。本书的框架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篇理论研究,分析了城市更新与城市治理理论视野中的“三改一拆,以及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与违法建筑的成因;第二篇比较研究,比较了国外城市更新的经验,以及国内城市更新的模式;第三篇实证研究,以杭州市为例,分析了其“三改一拆”工作主要做法与经济社会效益,并针对“三改一拆” 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建立健全“三改一拆”工作长效机制的思路;第四篇案例研究,对“三改一拆”工作方法、“三改一拆”工作成效和无违建创建等三个方面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本书具体的写作分工如下:陈旭峰写作第二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与违法建筑的成因和第四章国内城市更新的模式中的北京市旧厂区改造模式,以及第六章杭州市“三改一拆”经济社会效益实证分析中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部分;其余章节由王立军写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