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

关于梦境最科学的打开方式,在梦境中认识真实的自我,著名心理学家雷明翻译并作序推荐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划时代的不朽巨著,改变人类历史的心理学巨著,精神分析理论形成的重要标志,手稿直译,无删减版!
  • 字数: 346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 作者: (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著;雷明 译 著
  • 商品条码: 97875399956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1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梦的解析》是经典心理学著作,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它像一把火炬照亮了人类心理生活的深穴,揭示了许多埋藏于人类心理深层的奥秘,为人类潜意识学说奠定了稳固的基础,树立了人类认识自身的新里程碑,引导了整个20世纪的人类文明。弗洛伊德通过对梦的科学探索和解析,发掘了人性的另一面:“潜意识”,揭开了人类心灵的奥秘。对心理学的相关分支例,如教育心理学有重要的影响,被誉为改变人类历史的书,是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简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Freud,S.,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他于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并于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正式形成的标志。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著有《性学三论》、《梦的解析》、《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雷明,著名心理咨询专家,中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浙江大学EMBA导师,北京晨晖心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专注于心理咨询领域。在全国30多档卫视电视节目担任心理专家、点评嘉宾和主持人,是万达、乐视网、可口可乐、现代汽车,协和医院、民生银行、时尚集团等多家企事业单位的心理顾问。
目录
第一版序言001
第二版序言003
第三版序言005
第八版序言006
第一章关于梦境问题的科学文献(直至1900年止)007
第一节梦与清醒状态的关联性010
第二节梦的素材,梦的记忆013
第三节梦的刺激与来源021
第四节为什么醒来之后会忘记梦037
第五节梦的显著心理特征040
第六节梦的道德观052
第七节做梦及其功能的理论059
第八节梦与精神疾病的关系068
跋(1909)072
后记(1914)073
第二章梦的解析方法:一个梦的分析074
第三章梦是愿望的实现091
第四章梦的伪装099
第五章梦的材料及来源119
一、梦的近期和无关紧要的材料120
二、梦的来源:儿童时期的经验136
三、梦的来源:肉体方面159
四、典型的梦174
第六章梦的工作199
第一节凝缩作用200
第二节转移作用216
第三节梦的表现方法219
第四节梦的表现力238
第五节梦的象征,更多的典型梦例245
第六节一些例子,算术以及演说的梦276
第七节荒谬的梦,梦中的理智活动288
第八节梦中的感情313
第九节润饰作用333
第七章梦的过程的心理学345
前言345
第一节梦的遗忘347
第二节倒退360
第三节愿望的实现371
第四节梦引起的惊醒,梦的功能,焦虑梦387
第五节原生过程与继发过程,抑制396
第六节潜意识和意识,现实性
摘要
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nd.Sigmund 1856—1939),作为现代心理学的奠基人和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生思想硕果累累。有趣的是,弗洛伊德的学术成就,一旦与他孩童期的细微记忆对照,就颇值得玩味。 当弗伊德还是个 2 岁的孩子时,他就因为偷看父母的房事而遭到父亲的责骂。在此必须强调,弗洛伊德与他的妻子玛莎·柏内斯从订婚到结婚用了三年,这期间鸿雁传书 900 多封,可见弗洛伊德是个专情而又浪漫的人,绝不是浪荡的色情狂。但是,他从很小年纪,就对性与爱,有着极强的好奇。 这好奇一直持续到他成年,驱使他探索人类的“本能”,解析“力比多”的奥秘。 弗洛伊德 6 岁时,他的妈妈尝试让他理解死亡,妈妈按照犹太传统告诉他说:“人是由泥土制成的,所以,人必须回到泥土之中。”弗洛伊德并不相信。他妈妈为了证明这件事,在他面前用双手擦来擦去,接着她指着双手擦下的皮屑说:“这就是和泥土一样的东西。”这让年幼的弗洛伊德很困扰,他担心死亡,又不愿意相信自己不过是一堆泥土。直到成年后,他建立了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系统的人格理论:人格的本质,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彼此对立统一的。 接下来的对照,与本书相关。弗洛伊德童年经受的最大的一次心灵打击,是在他8岁那年。8岁的弗洛伊德,把一泡童子尿撒在了父母的床上。他爸爸为此叹息:“这孩子没有一点出息 !”弗洛伊德后来说:“这肯定是对我的抱负的重大打击;所以关于当时的情景的幻影,后来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梦里。而且,在梦中,它们始终都同我的累累成果联系在一起,好像我想说:‘你看,我已经做出了成果 !’”据荣格回忆,其实弗洛伊德一直到成年还患有遗尿症。所以,他幼年时在父母床上的遗尿并不是他的错。但无论如何,创伤与梦境,早在弗洛伊德 8 岁那年,就镌刻在他心上了。也许这本《梦的解析》,作为弗洛伊德学说的重要经典之一,恰恰是他在回味童年心理创伤时,焕发的灵感的产物。 本能、人格和潜意识!如果一个人的伟大程度可以用他对后世的影响来衡量,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几乎没有一项探讨人性的问题没有被他触及过。但是,我并不建议您把本书当做真理来阅读,甚至弗洛伊德自己也是这么想的。一个思维领域的开拓者,如果他足够聪明的话,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就永远是对的。 1936 年 5 月,弗洛伊德度过了八十岁生日。弗洛伊德在家中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宴会,他收到了从世界各地寄来的贺信和发来的贺电。他的朋友们,其中包括托马斯·曼、罗曼·罗兰、史迪凡·茨威格等,都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这其中也包括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在 1936 年 4 月 21 日自美国普林斯顿寄来贺信(请注意下划线部分):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