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史学永恒魅力十八讲

中国史学永恒魅力十八讲

  • 字数: 241
  • 出版社: 研究
  • 作者: 陈其泰//刘永祥|
  • 商品条码: 9787519916664
  • 适读年龄: 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6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中国史学的永恒魅力十八讲》系统阐释了中国史学优良传统的形成与发展。书中涵盖设馆修史、名山事业、实录精神、通史家风、社会全史、匠心运用、文史结合、新旧转换、晚清“著史”等多方面内容。从司马迁著《史记》到班固父子著《汉书》,体现了古代史家的使命感;从“通古今之变”思想到魏晋至隋唐的历史贯通意识,展现了通史编纂的发展;从《左传》《国语》到《史记》《汉书》,彰显了历史叙事的成就与技巧。此外,还探讨了公羊历史哲学、民本思想与史学的关系,以及晚清时期史学的变化。该书深入挖掘中国史学传统,展示其丰富内涵与永恒魅力,对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
陈其泰,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其泰长期从事中国史学史研究,在该领域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广泛的影响力。他的研究成果丰硕,著有《中国史学史》《清代公羊学》《再建丰碑:班固和〈汉书〉》《史学与中国文化传统》等多部学术著作。 陈其泰的学术研究注重从宏观历史背景出发,深入探讨史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特点。他对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典籍和史学家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史学传统的丰富内涵和独特价值。同时,他也关注史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强调史学在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陈其泰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为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录
目 录 史学: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新视角 一、深入发掘古代史学名著所蕴涵的深刻哲理和高度智慧……002 二、体裁发展的动力源于史家创造精神……007 三、时代剧变推动历史编纂的新创造……010 史学经典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锻造 一、弘扬传统疏通知远……016 二、革新创造穷变通久……019 三、加强统一凝聚团结……023 四、热爱和平反抗压迫……027 五、包容共辉和谐有序……030 辩证思维:史家对历史哲学的探索 一、哲学探索:《文史通义》重要立意所在……037 二、历史哲学探索的第一层次:对偶家经典的新诠释……040 三、历史哲学探索的第二层次:论证具有深刻意义的新命题……047 四、“其所发明,实从古未莆之窦”:将“道”的探究推向新境界……055 制度特色:设馆修史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一、设馆修史的举始与推进……061 二、史馆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067 三、宋元明清设馆修史制度的发展……073 四、西学影响下晚清设馆修史的新变化……076 名山事业:史家强烈的使命意识 一、毕生心血凝成的史学丰碑……082 二、父子两代载力完成的“名山事业”……089 三、民族危机刺激下史坛绽放异彩……095 实录精神:史家毕生的信史追求 一、“有信史然后有良史”……100 二、“书法不隐”、实录记载的古之良史……103 三、刘知对“直笔”精神的大力倡导……108 四、高悬信史目标而撰成的两部名著……111 五、对古代史著中隐讳失实之处应予坚决剔除……115 重人事远鬼神:史书记载的主要对象 一、“股鉴”思想与天命观的转向……120 二、“民为神之主”:人的地位不断上升……123 三、以人物为中心:展现历史创造的主体……130 通史家风:史书编纂的贯通意识 一、“通古今之变”思想的提出……136 二、“断代为史”与“通古今”……141 三、魏晋至隋唐时期历史贯通意识的发扬……145 四、宋元明清时期通史编纂的兴盛及其影响……149 社会全史:史书内容的宏大气魄 一、《左传》: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158 二、《史记》“八书”的历史编纂首创性价值……164 三、《汉书》“十志”的巨大成就……172 匠心运用:史书体裁的丰富与灵活 一、多样体裁反映出史家从不同视角观察历史……177 二、重新审视典制体、学案体、纲目体的发展和价值……178 三、古代史家讲求体例的两个目的……185 四、复杂的篇章何以写得层次分明……189 文史结合:史书的历史叙事艺术 一、《左传》《国语》历史叙事的成就……194 二、《史记》历史叙事的永久魅力……198 三、《汉书》历史叙事的高度技巧……206 新旧转换:传统史学中孕育的近代元素 一、公羊历史哲学:进化史观传播的思想基础……216 二、民本思想:史学致用功能现代化的重要媒介……220 三、新综合体:史书体裁的传承与创新……225 四、文字表述:历史编纂审美传统的延续……228 晚清“著史”的勃兴与民族危机的应对 一、让中国了解世界:典制体的改造及其重要影响……233 二、弘扬致用传统:晚清纪事本末体的编纂……238 三、边疆历史地理著作及“经世文编”的兴盛……243 “考史”传统为新历史考证学奠定的学术基础 一、考而后信:传统考史方法中科学因素的发扬……252 二、钱大昕:为新历史考证学的崛起打开广大法门……256 三、戴震和崔述对新历史考证学的影响……262 二十世纪史家探索史学民族风格的努力 一、世纪之初夏曾佑、章太炎、梁启超的探索……270 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吕思勉、萧一山、张荫麟的探索……275 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郭沫若的贡献……281 马克思主义史家论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 一、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关于批判继承民族文化遗产理论的提出……289 二、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自觉地批判继承史学遗产的理论主张……294 三、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经世致用和历史文学传统的论述……299 四、马克思主义史家关于历史编纂的论述……304 中国史学的海外传播与回响 一、中国史学在朝鲜的传播与回响……313 二、中国史学在日本的传播与回响……319 三、近代以后中国史学的海外传播及其影响……325 历史编纂:中国史学优于西方史学 一、中西古代历史编纂学演进路径的根本差异……332 二、中西古代历史编纂理论的同与异……336 三、中西古代历史编纂方法的同与异……341 参考文献……348 后记:以最好的精神产品回报社会……35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