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儒学与新儒学

儒学与新儒学

  • 字数: 356
  • 出版社: 山东教育
  • 作者: 牟钟鉴|总主编:张立文//陈来
  • 商品条码: 978757012771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6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12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儒学与新儒学》一书 选编了我国著名哲学史家、 宗教学家牟钟鉴先生在儒学 方面的代表性作品和创新性 成果,内容分为儒学义理及 其传承、儒学与中国文化、 当代新儒家代表性学者及其 学说三个部分,包括作者的 相关学术论文、论著观点辑 要、著作精华摘编等。 在该书中,作者不仅对 儒学义理进行了独立探索, 而且提出了新仁学、新诚学 、新荀学、新经学、新人性 论和新人格论等诸多理论构 想和创新观点。作者还在书 中专门论述了儒学在中华文 明“多元通和”模式形成中的 地位和作用,揭示了儒学对 于当代新伦理和新人文精神 建设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和价 值,对梁漱溟、熊十力、冯 友兰等九位当代新儒家学者 的理论进行了精辟的概括与 评价。这些著述从多方面体 现了牟钟鉴先一贯坚持的“ 涵泳古典,入其内而后有觉 解”的治学态度,以及历史 与理论兼治、训诂与义理并 重的治学方法,彰显了作者 在儒学继承与创新上所推重 的“返本开新、综合创新、 推陈出新”三个重要原则。
作者简介
牟钟鉴,山东烟台人,1939年生。196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方向研究生毕业。1966年4月至1987年11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1987年底至今,为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宗教学会顾问、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会长等。著有《吕氏春秋与淮南子思想研究》、《中国宗教通史》(合著)、《宗教·文艺·民俗》、《民族宗教学导论》(主编)、《老子新说》、《当代中国特色宗教理论探讨》、《新仁学构想》等十余部。发表《中国宗法性传统宗教》、《儒、佛、道三教的结构与互补》、《民族宗教与社会和谐》等四百余篇论文。获2012年度孔子文化奖。
目录
第一章 儒学义理及其传承 论道 儒家仁学的演变与重建 新仁学构想 重建诚的哲学 君子人格论 新苟学探索与新经学构建 儒学继承与创新的三种途径 第二章 儒学与中国文化 儒学在中华文明多元通和模式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儒道互补 人文与宗教的互补 ——儒释道融合的重要经验 儒家人性论与新人性论构想 儒家的伦理观及其当代取舍 儒家宗教观与新人文精神 儒家天人之学与生态哲学 第三章 当代新儒家代表性学者及其学说 新儒家的历史贡献与理论难题 出入佛儒的新文化学创始者:梁漱溟 出佛入儒的尊生健动哲学创建者:熊十力 融合中西、兼通三教的新理学创建者:冯友兰 出史入论、博通四部及诸家的新国学大师:钱穆 会泳西学与三教而后返本开新的生命哲学大家:方东美 会通中西古今的新心学大学者:贺麟 辩证综合的新儒家道德哲学体系的创建者:唐君毅 开创新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思想巨人:牟宗三 仁智互摄的勇者型新儒家:徐复观 附录 融会儒道佛,发扬中华文化多元通和的优良传统 ——牟钟鉴教授访谈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