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络犯罪证明的模型化 面向智能时代的社科方法论探索

网络犯罪证明的模型化 面向智能时代的社科方法论探索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谢君泽 著
  • 商品条码: 9787302664536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536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人类社会在证明方法上的进化发展与人类行为工具的演化史密切相关。人类社会从神证时代走向人证时代与人类在语言沟通能力上的进化密切相关,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出现更是人证时代与物证时代的分水岭。从物证时代走到当下以数据为核心的技术证明时代,显然是行为工具与工具行为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使然。
历史的进化并非偶然。从哲学方法论上看,这是由对称破缺理论所决定的。对称性理论研究抓住了物质活动和信息活动的共同本质,它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领域,也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甚至还可能适用于人文科学领域。对称性理论的研究可以使社会科学领域突破就事论事、案例教学的障碍,打破归纳总结的思维定式,沿着对称→理论→实践的逻辑道路前进。
面对网络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剧烈变化,如果仍然采用归纳法去研究社会现象,可能使人类在社会科学的发展节奏上永远严重滞后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发展。而演绎法很可能是开启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金钥匙。
作者简介
"谢君泽,浙江温州人,法学博士,独立学者(预),号“山顶洞人”。 从自然科学穿越社会科学到人文科学。本科学习通信工程专业,早期研究计算机网络取证、电子证据司法鉴定、信息化侦查、网络犯罪、网络刑法、网络安全法、电子签名法等信息与法的交叉领域。随后研究大数据建模、侦查智能化、智能监管,以及网络法理学、网络行为学、人类行为学、金融行为学、道法哲学等,并建立智能社会治理的方法论体系。当下主要研究哲学和史学,关注行为学“主线”和方法论“暗线”。 曾就职于某高校,于某反贪局挂职锻炼,办理天津爆炸案、审计署审计报告泄密案、某互联网企业被黑客入侵案、某黄金交易平台被DDoS攻击案等重大要案。代表中国某新能源企业,开展跨国(美国)商业秘密案件的证据调查与诉讼战略。 参加国家网信办《电子数据取证工作指引》、中华律师协会《电子数据取证指引》、最高人民检察院《电子数据工作细则》、纪委监委《电子数据调查规范》、《反网络恐怖主义国际公约》等的主要起草工作。负责主持纪委智能监督系统的设计研发、网络漏洞资源的安全管控等科研项目。 发表《智能社会治理方法论》《智能社会治理的法学观察》《检察监督智能化的理论建构》《论大数据证明》《网络平台犯意的算法证明》《网络犯罪主体的同一认定》等学术论文,以及《寻觅网络法学方法论》《大数据时代的司法变革》《大数据侦查向人工智能的进化》等学术评论。 "
目录
引言 学科壁垒与交叉研究 001
第一章 网络犯罪证明的研究现状:法理学的缺失 009
第一节 刑事技术领域的研究 010
一、取证技术的研究 011
二、举证、质证、认证技术的研究 012
三、刑事技术的专业化 013
第二节 证据法领域的研究 014
一、网络犯罪证明“难” 015
二、传统证明机制的调整 017
三、技术证明方法的创新 018
第三节 实体法与证据法的交叉研究 020
一、实体法与证据法的沟通 020
二、实体法失当导致证明难 021
三、实体法调整解决证明难 023
第四节 法理学与行为学的引入 026
一、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 026
二、规范必须基于类型化行为 030
三、网络时代的行为再类型化 032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